不再被動挨“打”,“糖網”治療新選擇

不再被動挨“打”,“糖網”治療新選擇

今年是胰島素髮現100週年。100年前,胰島素的發現改變了糖尿病的治療歷史,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胰島素注射並且獲得症狀的改善。跨越百年,隨著對不同型別糖尿病病理的深入的研究,更多新的科研成果、新的藥物及技術應用於臨床。其中一個亮點是,降糖不依賴於胰島素,糖尿病的治療也不再是單純控制血糖,還要注重對身體重要臟器的保護,進而延緩併發症的進展。

10 月13 日,天士力釋出公告,複方丹參滴丸獲得國家藥監局的《藥品補充申請批准通知書》,新增功能主治為:用於2 型糖尿病引起的Ⅰ期(輕度)、Ⅱ期(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氣滯血瘀證所致的視物昏花、面色晦暗、眼底點片狀出血,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澀。為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和新的防控手段。

這幾年,大家對糖尿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我們依然面臨很多問題,一是我國患病人口基數大,但醫護人員的力量是有限的;二是糖尿病越來越複雜,不是說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越往後發展,併發症對身體組織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個人或家庭的經濟負擔也更重,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要提倡早預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因。

併發症的不同,防控的角度和手段也不一樣。比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它屬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範疇。它跟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既相關又有其特殊性,因為每個器官有每個器官的特點,那麼用藥和治療的方案也各有不同,有些藥物它可能對整體的治療有幫助,但有些藥物可能對某個併發症的治療性更強。比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隨著病程的發展,後期手術對眼睛的創傷性傷害更大,但如果把診斷和治療都提前,是能夠延緩“糖網”的進一步發展和降低失明風險的。

為什麼複方丹參滴丸可以用於“糖網”的早期治療?

從病理上來說,長期的高血糖容易使視網膜屏障在早期受到損害,既有血管的損害,也有神經的損害,血管受到損害以後,供血和供氧不好,營養物質就不能輸送到神經組織和神經細胞上,造成神經的損害,神經受到損害的同時又持續高血糖的情況下,還會釋放一些有害物質如穀氨酸等等,進一步加重血管的損害,到後面就會出現滲漏、出血等。

不再被動挨“打”,“糖網”治療新選擇

複方丹參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參、三七和冰片,丹參在這裡的作用是活血祛瘀,供血不好了,就要改善供血供氧狀態;三七呢,它屬於雙向調節的一個藥,假如眼睛有點小出血,它可以促進出血吸收;假如眼底不出血,它又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因此它既可以活血又可以止血;冰片的作用是“引經通竅”,正好可以帶動丹參和三七到達它們需要擴張血管的地方。當炎性反應、出血和滲漏都減少了,供血和供氧都正常、穩定了,營養物質才能輸送到神經組織和神經細胞上。

為什麼複方丹參滴丸還能抑制血管新生呢?

“糖網”的發展就好像一棵樹,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養護手段。大樹需要透過施肥、澆水獲取正常的營養和水分供應,當出現病蟲害的時候要給它施藥除蟲,同時還要修剪枝杈,以免胡亂生長,並給它進行一些特殊的保護,這樣即使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也能讓它免受傷害。

不再被動挨“打”,“糖網”治療新選擇

當眼底出現小紅點(微血管瘤)或點片狀出血、滲出的時候,一般是“糖網”病程的一期和二期,也就是大樹需要減少病蟲害的時候。如果不及時進行養護和施藥的話,周圍的生存環境開始變得惡劣,大樹受傷害的同時還會胡亂生長。視網膜也一樣,在病變早期沒有采取一些保護和治療措施的話,眼底出血的地方也會像胡亂生長的樹枝一樣長出新的血管。這些新生的血管跟我們正常的血管是不一樣的,正常的血管每個細胞和每個細胞之間都有一個內皮緊密連線的地方,粘得很緊,不會漏。而新生的血管內皮細胞是沒有緊密連線的,就像沒有膠皮閥的水管,裡面的“水”容易一下子全部都漏出來,而且漏出來的都是血,這時就進入了“糖網”的中晚期,出現玻璃體出血。

前面我們講到,丹參三七能夠改善組織的供血、供氧,減少出血和滲出,這些都是為了讓眼睛能夠得到正常的“營養”供應(血和氧),減少“病蟲害”(有害物質、炎性因子等的滲出),從而保護神經細胞和視網膜厚度,抑制(異常)血管新生,延緩併發症的進一步發展。

新增了功能主治,用法跟原來治療冠心病和心絞痛一樣嗎?

從中醫藥的角度上來說,複方丹參滴丸獲批T2DM非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適應證”,是我們中醫的一大特色,也是中成藥的一大優勢,說明它是經過了多年臨床研究和驗證的,而且複方丹參滴丸也是心腦血管方面的常用藥。不過,由於中成藥講究辨證施治,所以對於該藥的選用仍需在適合該品種藥物的中醫證型下規範使用。

文章來源:21世紀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