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使用指南17條

導讀:

今天先跟陶御風先生學習羌活的17條用法!

羌活其用有五:手足太陽經引經藥,治風溼相兼,去肢節疼痛,除癰疽敗血,治風溼頭痛。

羌活,苦辛之劑,功能條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溼,故瘍證以之能排膿託毒,發潰生肌;目證以之治羞明隱澀,腫痛難開;風證以之治痿、痙、癲癇、麻痺、厥逆。

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於頭,下行於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

羌活辛溫,不宜於溼熱。

然此惟內科證治為然,像外瘍之屬於溼熱者,如腫勢延蔓,引及骨節筋肉,伸縮不利,非以羌、獨之善走宣通為治,則效力必緩,故雖熱病亦不避用。

但僅以為嚮導而任佐使之職,則分量甚輕。

羌活只可充當使藥,而並不可為臣佐之藥。

蓋其味辛而氣升,而性逆於散,可用之為引經,通達上下,則風去而溼消。若恃之為君臣,欲取調和氣血,燮理陰陽,必至變出非常,禍生反掌。

故羌活可加之於當歸、川芎、白朮、茯苓之內,以通邪返正,則有神功。

羌活專主上部之風寒溼邪,顯與獨活之專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節牽攣,手足上下交痛,合而用之,宣通絡脈,更能神應。

治勞力感寒,於補中益氣湯中用羌活,深得補中寓瀉之意。又羌、防輩為散,佐於參、芪,即為補中升也。

羌活並蒼朮,理溼風甚捷;佐麻黃,開腠理堪誇。

羌活得當歸,能利勞傷骨節痠痛。又本品佐辛夷而鼻淵堪治,同甘菊而目疾堪醫。

多溼之人,感受風寒,必兼畏寒重,無汗,發熱雖較輕但不易退盡,肢體沉重痠痛,小便不暢。

此時可用羌活9克為主藥,加防風6克,秦艽9克,生薏苡15克,不宜過用發汗之品。

汗出之後,病情可減輕,但周身酸困及發熱仍會持續不退,再用羌活配合秦艽、佩蘭、藿香,持續服3~5日,可以防止發熱回升。

治脊背及肩背遊走性痠痛,羌活是常用有效藥。

有關節腫痛時,配合牡丹皮、丹參、麻黃、蒼朮;無關節腫脹而痠痛持續不止,配合五加皮、威靈仙、防風。

痛位重在脊背腰部,配合桑寄生、秦艽、海桐皮。

又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無明顯腫脹,每逢陰寒天氣容易復發,平時可用羌活配合當歸、川芎、何首烏、黃芪等浸酒或制丸劑口服,常服可以防止或減少復發。

十一

羌活配菊花治胸痺心痛。

羌活辛溫,善散頭項脊背風寒,升太陽經和督脈之陽氣而治心痛徹背,菊花甘寒,有利血脈、治胸膈壅塞的作用,兩藥伍用,有疏經活血止痛之功。

十二

羌活善治癩癇。

癲癇病位在腦,羌活歸膀胱經,十二經脈中惟足太陽膀胱經“入顱絡腦”,羌活透顱可引諸藥直達病所。

羌活辛溫,並能條達肢體,通利血脈,因而對癲癇之發作性肢體強直、抽搐諸症亦有針對性治療作用。

羌活治癲癇,一般用3~5克,且常與川芎配伍;若兼感風邪,羌活可用6~9克。

症屬癲癇大發作,常配石菖蒲、茯苓、半夏、天麻、生鐵落等;失神小發作,常配葛根、黨參、白芍、半夏、石菖蒲等,精神運動性癲癇,常配青礞石、石菖蒲、磁石、半夏、沉香等;頭痛性癲癇,常配菊花、苦丁茶、半夏、天麻、黃芩等。

若陰虛風動則少用羌活。

十三

羌活在救治中風過程中功不可沒。

治療中風偏癱,羌活不可用晚。

昔劉完素對於羌活情有獨鍾,曾說治療中風應掌握

“一旬之微汗,一旬之微利”

的原則,以羌活配小承氣湯名三化湯,來治療中風閉證。

受此啟迪,治療中風偏癱早期,不論患者大便是否通暢,只要不是脫證,恆以羌活與大黃相伍。

大便乾結難排,大黃生用且後下;大便通暢或大便不燥,大黃熟用。

如此,上疏下通,清升濁降,氣血通暢,樞機得利,病自向愈。

十四

治療面板有蟻走感,在辨證方藥中加入羌活,收效顯著。

十五

羌活入肝腎,有“通陽助孕”之功,用治陽痿、早洩、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症,可隨證配用,用量一般掌握在6克以下。

十六

羌活治眼常用,經過恰當配伍,可廣泛用於多種眼病。

眼病之畏風羞明、作癢、流淚,可以其祛風以治之;瞼眥糜爛、溼癢腫脹,可以其勝溼以除之;眼病紅腫、瘀滯、結塊者,可以其溫通以散之;

眼痛不止者,可以其止痛之力以緩之;目昏糊因氣血難以上注者,可以其昇陽以助其充養;發為翳障者,亦可藉其辛散溫通之性而促其消退。

十七

眼科內服名方中,羌活、防風為經常配用的藥物。

兩藥與滋補肝腎劑同用,能升運肝腎中陰精,起到上行養目的目的。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選摘自《臨證本草》,陶御風著,人民衛生

出版社出版,

2005。3

。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