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寧德和華為誰會先下場?

儘管寧德時代否認了造車,但就像華為一樣,分析人士對其進入整車市場,卻沒有放棄繼續猜測。

有一個共識是:這只是早晚的事兒。只是誰先來的問題。

一、先說寧德時代

1、就目前的鋰電池市場而言,寧德時代已經在產業鏈上買買買。

就已經表明:它的高速增長,已經難以為繼。要靠吃上下游行業的利潤,來維持較高的利潤率,維持股價的穩定。

造車,寧德和華為誰會先下場?

2、在著名車企大廠的供應鏈爭奪上,比亞迪已經先下一城,這不可能不給寧德時代帶來壓力。

競爭對手咄咄逼人,寧德時代帶頭大哥的地位,看起來已經不那麼穩固。

如果沒有新的利潤增長點,假以時日,它能否守住鋰電一哥的位置,在兩可之間。

3、在全球範圍內,松下、三星等等,也不是沒有想法。

前有狼後有虎,僅靠電池技術的更新迭代,誰也沒有把握率先突破。這就加大了被踢出產業鏈的風險。

即使是規模足夠大,也難免有被踢出供應鏈的風險。蘋果的供應鏈,已經證明了這種情況。

寧德時代不會看不到這一點,也大概會未雨綢繆。

因此,為企業長遠發展而計,寧德時代下場造車,是早晚的事。

而最簡捷的方式,就是併購一家中小市值的車企。

二、華為近期會考慮嗎?

華為之所以遲遲不肯下場,和寧德時代不同:

1、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甚至虛擬現實、元宇宙這些技術,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實際應用場景的時候,華為應該不會考慮。

2、覆盤一下華為進入移動通訊裝置的歷史:

當手機僅僅只是一個通訊工具的時候,華為沒有考慮。

當手機進入智慧化,手機不再侷限於是一個通訊工具,而賦予全新的概念時,華為下場了。而且樹立了一個行業標杆。

造車,寧德和華為誰會先下場?

3、或許,目前的汽車行業,在華為眼裡,還不具備足夠的技術含量讓他為之一博。

那麼,當華為考慮下場造車的時候,汽車大概會被重新定義。

或者說,到那個時候,汽車不會只是一個出行工具。

而華為,有可能再次樹立一個行業標杆。

造車,寧德和華為誰會先下場?

在什麼時候進入汽車整車這件事上,寧德時代應該比華為更迫切一些。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