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乏力、沒胃口,愛犯困,你的脾胃還好嗎?十種方法調好脾的“壞情緒”

本文專家:張聲生,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

乏力疲勞、沒胃口、頭暈、噁心、愛犯困、肥胖、受涼腹瀉……可能與脾的壞情緒有關。中醫教你透過典型症狀識別脾的十種壞情緒。

1. 脾氣虛——補脾粥

典型症狀:

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少氣懶言,面色萎黃等。

建議:

對於脾氣虛弱的人群,補氣需緩,避免虛不受補,可用補脾粥來健脾益氣。

將黨參5克、山藥10克、陳皮5克、薏苡仁10克(打碎)洗淨,加入清水浸泡15分鐘,水開後熬煮15分鐘,濾掉中藥渣,保留藥湯,加入小米50克,熬煮20分鐘,溫服。

黨參健脾益氣,陳皮燥溼健脾、理氣化痰,山藥健脾補腎,薏苡仁健脾祛溼,小米健脾和胃。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反酸症狀的脾虛者不宜食用。

2. 脾氣不升——黃芪葛根豬肚湯

典型症狀:

疲勞,頭暈目眩,下腹墜脹,便意頻頻,臟器脫垂,肌肉鬆弛等。

建議:

脾主升,但提升脾氣需緩,避免氣機上逆,反而出現噁心、打嗝等症狀,並需新增補氣藥,為提升脾氣提供動力。

準備豬肚1個、紅棗10克、葛根10克、生黃芪10克、食鹽適量備用。紅棗去皮、去核,與葛根、生黃芪一同放入洗淨的豬肚中,砂鍋中加水,武火煮開,再轉文火煮2小時,加適量食鹽調味,製成黃芪葛根豬肚湯。

生黃芪補氣健脾、昇陽固表;葛根具有昇陽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紅棗補中益氣、生血安神,是氣血並補之優選;豬肚甘溫,入脾、胃經,能夠健脾補虛,但油脂、膽固醇含量較高,高脂血症等人群應注意用量。

3. 脾陽虛——理中湯

典型症狀:

疲乏無力,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口泛清水,四肢不溫,遇冷易瀉等。

建議:

對於平素畏寒、四肢不溫、易著涼腹瀉的人群來說,經典名方理中湯是個不錯的選擇。選取乾薑9克、白朮9克、人參9克、甘草9克洗淨,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能夠溫中散寒。乾薑溫補脾陽、溫中散寒,白朮健脾益氣,人參補氣生津,甘草補養脾胃、調和諸藥。日常也可以用理中湯相應的中成藥理中丸,大約30天為一個療程。

4. 脾陰虛——薯蕷飲、資生丸

典型症狀:

嘴唇乾裂,咽乾口燥,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乾燥,舌紅少苔等。

建議:

相比於脾陽虛證,脾陰虛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若口唇、咽喉乾燥的症狀遲遲無法改善,可考慮是否存在脾陰虛的問題。

山藥是平補脾陰的要藥,單用此味就可以起到滋補脾陰的效果。取生山藥200克,加白糖少許,煎湯取汁,或將山藥打成汁,製成薯蕷飲,口感類似藕粉,在一天內頻頻飲用,3日左右可觀察到症狀明顯減輕。日常也可選用中成藥資生丸來恢復脾陰不足的情況,治療中需忌用油膩、辛辣等容易上火的飲食。

5. 脾生溼——祛溼茶

典型症狀:

舌苔厚膩、口臭、口黏、大便黏膩、肥胖、愛長痘等。

建議:

脾運化失職,內溼纏綿,難以祛除,可選用黃芩5克、荷葉5克、藿香5克、生薏米10克(打碎)代茶飲。將以上藥物洗淨,加水煎煮,製成祛溼茶,代茶頻頻服用。黃芩苦寒燥溼,荷葉淡滲利溼,藿香芳香化溼,生薏米健脾祛溼。需要注意的是,此款祛溼茶偏涼,症狀緩解後應停止飲用,以免再傷脾胃陽氣。

6. 脾滯——健脾疏肝穴位貼

典型症狀:

胸脹,胃脹,小腹脹,呃逆,噯氣,噁心反胃等。

建議:

香附、木香透脾理氣,白芍養血柔肝,白朮健脾益氣,蒼朮健脾燥溼,以上藥物可以鼓舞脾氣,改善脾氣不暢之證。將藥物研末,各取2克,加入蜂蜜17克、香油3克調和,冷藏儲存。在空白穴貼上放置黃豆大小的調製藥粉,按扁備用。取左右三陰交(內踝上4橫指,脛骨後緣)、脾俞(肚臍水平與後正中線交點,向上尋3個椎體,即第11胸椎下旁開2指)四處各一貼,貼敷7天可健脾疏肝,理氣消脹。

7. 脾積膈下——逐瘀湯

典型症狀:

腹中刺痛拒按,夜間加重,肌膚甲錯,面色晦暗,女性月經紊亂等。

建議:

脾積證的人群在氣滯的同時兼有血瘀,可使用清代醫家王清任的膈下逐瘀湯來治療。

桃仁、紅花、五靈脂破血逐瘀,化除瘀血;香附、烏藥、枳殼、延胡索芳香理氣,推動瘀血執行;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可在祛除瘀血後補血;丹皮涼血,可防止瘀血再次凝固。

輕症者可使用“簡化版”膈下逐瘀湯,即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香附1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大約1月左右,症狀可望減輕。

8. 脾氣不固——玉屏風散

典型症狀:

清醒時出汗,動則加重,甚至全身汗溼,易反覆感冒,倦怠乏力等。

建議:

如果脾氣虧虛到一定程度,不能固護肌表衛氣,不僅會在平日裡感到疲憊乏力,還容易出現自汗不止的情況,且活動後症狀更重。除此外,還易反覆感冒。

此時,可選用經典方劑玉屏風散來治療。玉屏風散組成簡單,可取黃芪60克、白朮60克、防風3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也有相應的中成藥可以服用。黃芪、白朮健脾益氣固表,能夠緻密腠理,防風御邪祛風解表。需要注意的是,夜間睡著時出汗的盜汗症狀,並非是玉屏風散的適應症。另外,因外感邪氣而出汗者也不宜使用,以免閉邪不出,貽誤病情。

9. 脾困——醒脾茶

典型症狀:

犯困,頭腦不清,四肢困重,食慾不振,噁心,腹脹,腹瀉等。

建議:

日常昏昏沉沉,頭腦不清,四肢沉重,沒有活力,可選用藿香、佩蘭製成香囊,或再加太子參製成醒脾茶,除溼健脾,恢復脾的運化功能。代茶飲時太子參需要多煮一段時間,而藿香、佩蘭不宜久煮。藿香、佩蘭芳香化溼、理氣和胃,是醒脾的要藥,能夠祛除困脾的溼氣,緩解溼濁造成的噁心嘔逆,再加太子參益氣健脾,緩補中氣。

10. 脾胃伏火——瀉黃散

典型症狀:

口舌生瘡,手足心熱,自覺低熱,乏力,心煩急躁等。

建議:

口瘡反覆發作,難以癒合,可能與脾胃伏火之證有關,可以選用經典名方瀉黃散來治療。取生石膏15克(打碎、先煎)、山梔子5克、防風15克、藿香10克、甘草5克洗淨,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可以消除四肢肌肉中的伏火。生石膏、山梔子清熱瀉火;防風疏瀉脾經伏火,給四肢肌肉中的伏火提供出口;藿香能燥脾中溼熱。

(特別提示:本版處方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