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席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現代社會適用嗎

古人吃席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現代社會適用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悠久綿長,其中的餐桌禮儀也頗具中國特色,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禮儀之邦不僅表現在待人接物上,飲食文化中也是以”禮“為規範,中國之“禮”的產生更是由飲食開始。《禮記·禮運》有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不難看出,中國的飲食禮儀由古到今、從上而下,形成了亙古不變的規矩,流傳下來。

飲食禮儀文化是經過社會變遷逐步形成的禮俗,最早與人們的祭祀活動有關,古人用飲食來祭祀神明,以示敬畏。後來演變成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活動,人們透過飲食來協調各自的關係,逐步形成了

古代的五種禮制。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是為“先秦五禮”。上至天潢貴胄,下至販夫走卒,家中無論大小事,皆“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

古人吃席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現代社會適用嗎

在“禮制”的基礎上,民間更是衍生出了一些關於餐桌禮儀的經典俗語,其中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就是典型餐桌禮儀的體現。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有什麼說法?

所謂的“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的意思,指的就是古人們在宴請賓客的時候,不能在宴席上出現三個菜、餐桌上的筷子不能長短不一、酒席桌不能坐六個人。

古人吃席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現代社會適用嗎

一、菜不擺三

這裡的“三”說的不是三盤菜,而是泛指單數的菜餚,中國人對於數字的寓意非常看重,通常都是以雙數最為吉利,數字雙數寓意好事成雙,而“三”在古人的眼中,有“散”的說法。所以在古代,人們宴請賓客的時候,通常都會上雙數的菜餚,其中以六、八、十等最受歡迎,同時也會令賓客覺得自己備受重視。

古人吃席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現代社會適用嗎

二、筷不成五

筷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餐具,關於筷子的禮儀文化有很多,比如說:用餐之前筷子要整齊地擺放在碗的右側,吃完飯後把筷子放在碗的旁邊;吃飯之前不可以用筷子敲打飯碗、盤子之類的東西,這樣顯得很沒有禮貌,在古人看來,這樣的行為也有“行乞”的意思等等。而這裡的“筷不成五”說的就是不擺放長短不一的筷子。

古人吃席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現代社會適用嗎

三、席不成六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參加宴席,通常都是八個人或者十個人為一桌,都是常見的現象,因為現在多數是圓形桌子。但是在古代,卻有著“席不成六”的說法,則是因為古代的桌子為四方桌,只能容納四個人為一桌,如果是六個人的話,就顯得擁擠不堪。

結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現在人們參加宴席,已經不用在意“六人不成席”的老話了,但是對於餐桌上的用餐禮儀,卻應該一直秉承下去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我們所要做到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源源不斷、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