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火參果

曾幾何時,憑藉其足夠吸引眼球的外觀,一度成為熱度較高的“網紅”水果。

不知道讀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多少人在其50元左右一個的價格高位時,為滿足好奇心掏過腰包。

反正我是其中之一,記不得第一次吃是哪一年了,但記得當時商家還給打了折。

興致滿滿的花一百塊買了三個,好奇心被滿足後,垂頭喪氣的看著餘下的兩個果子,開始心痛自己的錢包。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如今火參果雖還能調動消費者的好奇心

(畢竟以我國的人口基數來說,即便火參果在國內市場已經十多年了,吃過它的人仍算是少數)

,但價格上早已不復當年榮耀,在尋常超市5塊一個,精品水果店也就10塊左右的價格。

從50元到5塊一個,火參果價格的暴跌,除供應量增加等市場因素外,與好奇心被滿足的先行消費者也有著不小的關係。

不像榴蓮有人愛有人恨,大部分朋友在吃過火參果之後會給它扣上了“最難吃水果”、“智商果”、“比黃瓜還不如”的貶稱,一人講到眾人說,火參果這個“網紅”水果在網路、現實中的“風評”出奇一致的差。

至少我吃過之後就阻擋了現實中身邊不少朋友的購買慾望。

今天,給吃過、沒吃過以及還有“好奇心”的朋友們,簡單、客觀、深入的聊聊火參果。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黃瓜的非洲“親戚”

火參果外形奇特,以至於初入中國市場時,甚至是現當下,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個啥!

其實火參果是栽培種黃瓜的非洲“親戚”,不然咋會一股黃瓜味。

火參果的中文正名為刺角瓜

(Cucumis metuliferus)

,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草本蔓生攀援性植物,其與黃瓜有著較近的親緣關係。

雌雄同株,果實多為橢圓形,果皮未成熟為深綠色,成熟後黃色或橙紅色,果肉呈綠色或淡綠色果凍狀,內含較多種子。

它原產於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早期在其原產地,主要被作為蔬菜食用。

20世紀80年代左右,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開始引種火參果,並馴化出諸多栽培種,主要可分為有刺瘤品種和無刺瘤品種。

沒錯,火參果有無刺瘤品種,長得和黃色老黃瓜極其相似,只不過要小上一號。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我國在20世紀末,開始有了關於火參果的報道,進入21世紀後,火參果以水果的身份登入中國市場。

再到2010年左右,國內開始部分地區開始種植火參果,這玩意病害少、易管理,會種黃瓜就能種它,一整季一畝地能產8000個以上,所以國內初期種植火參果還真有發財的人。

作為黃瓜的非洲“親戚”,火參果在我國名字換了一個又一個,普通如

“角瓜”、“刺角瓜”、“非洲角瓜”、“非洲蜜瓜”

等,推廣昇華如

“火參果”、“火星果”、“火麒麟”、“天火桃”

等,2019年借電影《復聯4》中的一個鏡頭,又得名了

“滅霸果”

之所以火參果有如此多的名字,明白的都懂,管它本質是個啥,好名才好賣。

還有一種可能是推廣者本來就不想讓消費者知道火參果是個啥,一臉貴象、滅霸吃的果子,和黃瓜沾邊,豈不掉價。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從50元到5塊一個,從網紅水果到“智商果”,只能說:該

稍微瞭解些農產品規律的朋友都知道,幾乎任何新興、有賣點的農產品,都會經歷從高價到低價這麼一個過程。

其中原因無外乎擴種供應量的上升以及盲目擴種後農民品質的下降。

比如陽光玫瑰葡萄,比如說獼猴桃。

不過外形奇特的火參果卻與眾不同,從50元到5塊一個,從網紅水果年“智商果”。

只能說:該!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畢竟除了外貌,火參果一無是處,嚴謹點說當前品種的火參果在我國水果圈中毫無長項,難有市場。

火參果的果皮較厚,不易食用,它的主要食用部分就是一股黃瓜味甚至還不如黃瓜的果凍狀含種子的果肉,歐美人稱其為“沙拉水果”。

一方面當前品種的火參果確實不好吃,另一方面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沒有吃“水水啦啦”果肉的習慣,作為水果火參果就有問題,加之初期過高的價格,降價、口碑變差是必然的結果。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當然營銷者也做過努力,試圖透過新增蜂蜜來美化、豐富火參果的口感,還標榜加蜂蜜才是正確的吃法。

在中國市場,什麼時候水果的正確吃法需要借其它物質來豐富味道了?這是在從新營造消費場景,我個人人為比透過育種技術豐富火參果本身味道還難。

另外除借外力改變味道外,營銷者還用了一個慣用伎倆,賣成分、講功效。

賣成分可以理解,但事實上研究表明,火參果的營養成分並不是特別突出,其維生素C、多酚類物質、多糖類物質的含量與黃瓜等黃瓜屬植物基本一致。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只不過異亮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稍微突出一些,但是與其它水果相比,並不具備優勢,所以賣成分賣的只是錯位對比和概念。

而講功效,那是純純沒捱過廣告法的毒打,火參果可是水果,大家可以去查查,之前某地銷售的火參果包裝上標註有減肥功效,因違反廣告法,罰了不少錢。

消費者“好奇心”重但不傻,消費者心重檢驗水果的唯一標準就是好吃,營銷推廣做的再好,也只能行一時不能行一世。

顯然,火參果連一時都不行,大機率吃過後就被消費者判了“死刑”。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不捧不踩,火參果難成大器但也並非那麼不堪,

這“彎”轉的有點急,大家坐穩扶好。

作為一個消費者的同時,我還是一個農業人,從農業人的角度出發,我認為火參果雖然難成大氣但也並非那麼不堪。

滿打滿算,火參果出現在我國市場上也就20多年的時間,從世界範圍看,商業化發展的時間也還不足50年。

作為一個新興水果,還處於探索階段,將來仍是未知。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現階段雖沒有優質火參果品種

(這裡僅指口感味道)

,但保不齊就能誕生口感優良的品種。

另外即便是當前處境,火參果仍有一定的市場,畢竟會有消費者接受加蜂蜜的火參果;

畢竟存在消費者愛買“成分、功效”;

畢竟有“好奇心”重的消費者,你說“難成”,他講“一股黃瓜味”,我非得親自嚐嚐到底如何?

最後,期待將來一天,出現口感味道更好的火參果。

火參果,黃瓜的非洲“親戚”,吸引眼球卻沒有徵服消費者的味蕾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農民、農村、植物科普等型別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頭條號@依農看天下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