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菜比肉貴”案例分析

2022年春節”菜比肉貴”案例分析

摘要:

一直以來,肉價要比蔬菜價格高,隨著大棚種植面積增加,北方冬季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而且也是正常的菜價,春節前後價格會稍微漲一點。但是2022年春節前後,我國的蔬菜價格一直水漲船高,貴的讓人不可思議。甚至出現了”菜比肉貴”的情況。

本文根據供求關係、營銷環境、營銷渠道等理論基礎,探求2022年春節前後蔬菜價格瘋漲背後的原因,對農戶和消費者帶來的影響,並尋求應對這一現象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 菜比肉貴 原因 建議措施

一、案例背景

一直以來,肉價要比蔬菜價格高,隨著大棚種植面積增加,北方冬季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而且也是正常的菜價,春節前後價格會稍微漲一點。2022年春節前後,我國豬肉的價格回到了它該有的價格,基本在12元/斤左右徘徊。但是蔬菜的價格卻一直水漲船高,貴的讓人不可思議。

正月初十,菜價依然還是高位。往年,白菜市場價也不過8-9毛一斤,如果是整車出售,其價格更是低至5-6毛一斤。然而,今年的白菜價格卻高出不少,超市裡基本在2-2。5元一斤,菜市場中也賣出了1。5元左右。一棵白菜要10元左右。這樣的價格是菜農不敢想象的,不少菜農表示,今年大賺一筆,一畝地可收益5000元左右。隨著白菜市場價迎來了上漲,其產地價也明顯增多。往年白菜產地不過2-3毛一斤,集中上市後更是1-2毛一斤。但今年白菜產地卻達到6-7毛一斤。除了大白菜以外,春節期間其他蔬菜也“漲瘋”。

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春節期間28種蔬菜價格平均為5。68元/公斤,西蘭花為8元一斤、菠菜為15元一斤、韭菜甚至達到了18元一斤,出現“菜比肉貴”的情況。

二、原因分析

1、氣候原因

從9月份以來,我國多地氣溫驟降,低溫天氣就會對蔬菜的生長,影響較大。有些蔬菜是不能在低溫條件下生長的,這就導致了蔬菜產量低。

另外,今年還出現9月霜降不見霜降的情況,以往在東北平時到了11月份左右就開始飄雪了,但是今年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大白菜等很多綠葉菜因為氣候的原因沒有整體上市,市場上出現的零星白菜等綠色蔬菜價格自然會上漲。

2、供給影響

蔬菜產量少,市場需求量比較大,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這就導致露地生產的大白菜被浸泡,爛在了地裡,再補種已經來不及了,只能依靠後續大棚生產的白菜來保障供應。但是還是供不應求。

3、相關品價格

蔬菜價格的成本和其相關產品的價格息息相關,其相關產品主要化包括肥、農藥等,去年種子、化肥、農藥價格都有所上漲,尤其進入秋天以來,國內的化肥價格更是直接上升,這就導致菜農的種植成本也大量增加。以山東壽光運抵金華農批發市場的15噸蔬菜為例,上半年運費均價為4600元/車,下半年直接長到了5200/車,環比漲幅為13%。

4、運輸成本

9月份以來油價不斷上漲,這就導致蔬菜運輸成本也在不斷上漲,所以油價上漲也間接的助推了蔬菜價格的上漲。根據調查發現,番茄、土豆、冬瓜等這些耐貯存的蔬菜,價格沒有上漲,主要是葉菜類上漲幅度大,保鮮期短,採收和運輸成本增加,所以這些蔬菜的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而大宗蔬菜運輸需要大量的運輸費用,這些也都算在用蔬菜成本之內。

隨著人們對於綠色產品的消費需求也逐漸提升,國際農業產品的價格上漲,也會增加國際市場對於國內農產品的需求;國際市場能源價格逐漸升高,農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在這一過程中,農產品的運輸費用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影響商品的貿易和流通。

5、土地經營分散

政府難以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對農業政策作出調整,雖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整個農業市場的發展,但是過於分散的土地經營和生產規模卻難以實現農工商一體化,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6、農產品流通滯後

商貿之間流通的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農村附加產品的價值比不過城市,因此農產品在城市的流透過程中,價格比商品的價值要高。在農戶所生產的農產品不能滿足商販銷售的時候,會產生流通和生產不協調的現象。

其次,農產品在流通的過程中,農村農民的市場意識相對落後,掌握資訊不及時、不準確,以至於農產品之間的流通訊息相對薄弱,因此需要在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之間建立一個完整的資訊公佈平臺,因此也就無法為農民提供準確並實際的資訊和資源,其掌握的資訊存在一定的退化、落後的現象。[]

最後,農產品資訊資源的共享性較差,農業部的資訊網路沒有確立完善的資訊交流系統,在資訊對外公佈的過程中也沒有建立資訊交流網站,因此共享不及時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整個農業的發展和進步。

三、影響分析

1、價格上漲對農戶的影響

一方面,蔬菜價格上漲,菜農也賺不到錢,蔬菜價格上漲,蔬菜長時間無法儲存,損耗較大,菜販就會虧本。高價菜賣不出去,菜販子就會減少進貨,進而引起連鎖反應。另一方面,農產品批發商減少收購,農民種的高價菜爛在地裡沒人要,兩頭都不收益。

2、價格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

降低居民的購買力。隨著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居民的工資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會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從而對低收入者的購買力造成影響,這些問題一旦累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社會恐慌。糧食、肉禽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其加工之後產品的價格也會具有傳導效應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整個國內市場的價格總水平。[]尤其是農產品在我國的消費比例較大,其價格一旦大幅上漲,中低收入城市的居民會異常敏感,使其產生嚴重的不安心理,從而為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埋下安全隱患。

四、建議措施

1、建立相關農產品的流通執行機制

在農產品的流通和執行過程中,建立公平合理的價格機制參照價格的變動完善市場執行的傳統,為了適應農產品生產週期長,容易受自然因素影響的特性,生產和消費對於其市場供求的變化和反應也相對落後,因此建立完善的價格機制能夠有效地調整農產品的消費結構。

其次是資訊機制,現代是資訊化的社會,缺乏資訊化的系統管理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對農業資訊進行及時的提取,採取評價的機制進行完善和溝通各個部門之間的關係,從而對整個市場上的資訊進行及時整合並歸納,從而藉助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貿易的流通。

最後是監督機制,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機制是建立在競爭機制的基礎上的,流通體系中的渠道和資金的競爭相對激烈,因此存在一些優勢企業壓榨小型自營企業的情況,因此面對這一局面,需要政府加強對於農業流通渠道的監督和促進,為社會的農業流通機制創造條件並指明方向,透過一定的渠道分配各自的利益得失,從而實現向現代化農業模式的轉變。

2、創新發展農產品的流通商業模式

首先需要建立農產品的流通標準,在逐漸標準化的基礎上,形成從初期集裝到搬運機械化的轉變,規範各項操作的執行情況,推動農產品的品牌化包裝和量化,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其次是升級初級產品的附加產值,增加整個流動過程中冷凍,加工以及通的效率,促進農產品附加產品的產值,從而建立並完善整個農業產品的產業結構。

最後,需要相關部門完善農產品流通的網路平臺,促進資訊的交流和溝通的同時,也能幫助農業企業或者是農戶蒐集到有用的資訊,完善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的進步。

3、建立並完善其他消費品的市場

隨著我國農產品成交額數量的逐年提升,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農副產品市場,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市場層次較低,規模也不大,其內部的聯合性也不強,因此在利潤的推動和驅使之下,企業需要進行積極的改革,促進整個流通市場的批發和整改,形成實際的流通倉儲渠道建設,為整個社會分工提供基本的保障,從而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

總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農產品作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其生產的質量以及銷售的價格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面對當前通貨膨脹的發展趨勢,需要相關部門完善農產品的產業結構,選擇合理的方式降低農產品的價格,在促進商品流通渠道建設的同時,完善整個資訊交流模式,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胡西娟, 楊建飛, 徐建衛。 當前我國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的理論研究與實證探索[J]。 價格月刊, 2019(8):5。

[2] 王豔玲。 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與流通改革的思路探析[J]。 中國商論, 20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