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一生中,有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最狠

曾國藩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晚清名臣,他於太平天國運動之時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廷。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因此,曾國藩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曾國藩取得的成就令後人側目,就連偉人也說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和歷史上很多名人一樣,曾國藩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剛當官之時,曾國藩也有過一段頗為窘迫的生活。在張宏傑先生的《曾國藩的經濟課》一書中提到:

剛當京官之時,因為窮困拮据而脾氣又大,曾國藩和自己的僕人陳昇之間發生了口角衝突,早就看不起曾國藩的陳昇乾脆拍拍屁股跳槽走了。

曾國藩為此還寫了《傲奴》一詩自嘲“胸中無學手無錢,平生意氣自許頗,誰知傲奴乃過我”。

被僕人看不起之外,

曾國藩為了過年還不得不向人借了50兩銀子,一度債臺高築

曾國藩為什麼會過得如此拮据呢?他又是如何擺脫這一窘境的呢?

01 經濟一般的小地主之家

曾國藩的家庭本身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長期以來在社會地位上屬於“平頭百姓”。曾國藩自己曾說“吾曾氏家世微薄……五六百載,曾無人與於科目秀才之列”。也就是曾家這一脈五六百年裡沒有出過一個讀書人。

古代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因此這個家族在長達50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出過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在社會階層上就只能屬於平頭百姓,無法邁入所謂的“紳士階層”。這個情況直到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才得以改變,在多次科舉之後,曾麟書終於考中秀才。從此曾家才算邁入了“下層紳士”的行列。

曾國藩的一生中,有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最狠

而在經濟上曾家也只不過稍強一點,到曾國藩出生時,家裡有一百多畝的田地,算是一個小地主了。曾國藩幼年時和兄弟們要常常放牛,砍柴等來補貼家用,這也說明曾家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

在《曾國藩的經濟課》一書中還提到“曾國藩在南京看到一套《二十三史》,愛不釋手,典當了自己的衣服買下”回到家裡,曾父很是欣慰,說我願意幫你付買書的錢,但是你得認真研讀此書。於是曾國藩在家苦讀一年才把這本書看完。

可見一套《二十三史》的購買,對於曾家來說是多麼重大的事情。

道光十七年,曾國藩再次入京會試,這個時候家裡已經拿不出路費了。為此曾國藩不得不四處借錢,好不容易才借到了32吊錢。也由此可見,此時曾國藩的家庭經濟情況也不是太好。

道光十八年,曾國藩終於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由此曾國藩踏上了仕途。

成為京官之後,曾國藩需要籌措上京的路費了。中舉之後,曾國藩的籌款能力大大增強。按照當時的慣例,曾國藩可選的籌錢渠道有這麼幾種:

家裡提供、打秋風、借錢、拜客

靠家裡是不可能的了,而所謂“打秋風”則是向外省官員四處討錢。曾國藩選擇的則是“拜客”。“拜客”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打秋風”,只不過物件和藉口不同而已。曾國藩成了“翰林”,這在他的家鄉是上百年才出的大事。這就給了曾國藩向親戚故舊、湖南各地的曾氏族人、各縣地方官、著名鄉紳、外地經商的同鄉籌錢的機會,上述這些人給即將成為京官的曾國藩送禮金也是一種對未來的很好投資——當然曾國藩也需要寫個詩,題個字回饋這些人。

進京之前,曾國藩前後五次外出拜客,

共收到禮金1495兩,進京途中繼續拜客,又收到500兩左右的禮金。前後加起來曾國藩也進賬了2000兩,

也算是發了一筆小財。然而這些錢在扣除日常開支以及三場紅白事費用之後,也所剩不多。

02 京官工資低,但是花銷大

曾國藩成為京官之後,仕途上也頗為順利,但是這個時期曾國藩的經濟狀況只能用窘迫來形容。借錢和哭窮是翰林曾國藩經濟狀況上的關鍵詞。

究其原因,無外乎:

京官工資低,但是開銷大。

翰林這個官位雖然聽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工資卻很低,所以人稱“窮翰林”。《曾國藩的經濟課》書中記載,此時曾國藩的這個七品官的工資是“正俸45兩,加上恩俸45兩,還有22。5石的大米”,另外加上朝廷給的辦公經費,摺合到全年曾國藩的工資收入是

129.96

兩。這個收入在京官序列裡只能算是中下了。

工資低就算了,更慘的是開銷大。

和我們現代人一樣,“北漂”曾國藩到了北京城之後,也面臨著住房的問題。買房?這對於剛當官的曾國藩來說是不可能的。一來當時北京地價高,二來京官的流動性大,或者被外放當地方官,或是在不同衙門間調動,居住地點要經常變動。所以買房對於中下層京官而言是一件很不划算的奢侈行為。

曾國藩的一生中,有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最狠

買房不行,那就只能租房了。雖然是個“窮翰林”,但是京官的排場面子不能丟,基本上京官都會選擇大宅,至少都要是四合院,經濟能力強的就會去選帶花園的宅子。

《曾國藩的經濟課》一書記載曾國藩最初來京是單身一人,就在千佛庵裡租房子,房租全年是33。47兩。後來隨著妻小來京,不得不搬到更大的宅子,這時全年租金66。95兩,已經佔了曾國藩工資的一半。道光二十一年,有人和曾國藩說現在的房子風水不好,他於是舉家搬遷,新房子全年租金是83。68兩。

單以道光二十一年而論,曾國藩房租總支出是107.22兩,已經佔到他工資收入的82%。

除掉租房,曾國藩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清朝官員的官服可都是要自費購買的,甚至有時候皇帝賞賜的衣服也是要自費購買。對,就是電視劇裡常常提到“賞賜黃馬褂一件”很多時候也只是皇帝給你這個資格,衣服還是要你自己買的。清代的官服種類多,更換頻繁,花錢買官服,這對一些經濟不好的官員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有些人不得不長年借用。還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來看,這一年曾國藩花在衣服上的錢是

32.69兩

此外,當官是要有社交生活的,文人雅士們要經常聚會。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愛熱鬧的人,三不五時要跑出去社交。道光二十一年,曾國藩花在社交上的錢甚至比房租還多,達

129.3兩之多

除了這幾項之外,曾國藩在出行、文化消費、日常生活、給老家長輩等處都有不小支出,張宏傑先生在《曾國藩的經濟課》裡總結到,

“道光二十一年,曾國藩總支出了604兩5錢2分”。如果只計算工資收入,那麼這一年曾國藩是虧了474.56兩。

很明顯,曾國藩光靠工資收入在北京是活不下去的。而當時清朝官場流行的地方官給京官的冰敬(類似高溫費)、碳敬(類似取暖費)、別敬等灰色收入,曾國藩也有拿。不過曾國藩比較注重自己名聲,和地方官走動得比較少,道光二十一年也就只收到了98。57兩。

這是遠遠不夠的,曾國藩不得不去借貸,道光二十一年年底,曾國藩就借了50兩回家過年。

曾國藩的外債到了道光二十二年,已經達到400兩之多。

由此也可見,“北漂”曾國藩過得著實不易。

03 出差四川,賺得盆滿缽滿

對於清朝的翰林們來說,都特別盼望能到各個地方上去當主考官。為什麼呢?用曾國藩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不過多得錢耳”。

原來外出當主考官,可是一次斂財的好機會。

翰林們外出主考,路費朝廷有發;到了地方之後,主考們不僅可以收中舉的人為門生,形成自己的人脈,門生都要給自己這個老師孝敬錢財。此外地方上也有不少收入,比如地方官場明面上會給主考“程儀”,地方官私人還會有數額不等的禮金。故此,翰林們無不對主考的機會翹首以盼,處於困境之中的曾國藩自然也不例外。

道光二十三年,苦苦等待的曾國藩終於被任命為四川鄉試正考官。而在準備出京的官服時,曾國藩為了省錢專門去買了假朝珠。

當然這一趟四川之行沒有讓曾國藩失望,曾國藩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曾國藩的經濟課》一書中記載曾國藩光是地方官的程儀就收到了2400兩,門生給的錢500兩,地方官私下給的禮金達938兩,其他收入零零總總加起來在四川一地就有4751兩。而曾國藩從北京到四川,沿途所經的地市官員也會有所饋贈,

估算起來曾國藩應有6000兩左右的收入。

這還沒算錢財之外的實物呢

而從四川回京之後,曾國藩的經濟困境便大為改善。他不僅一口氣還清了欠債,還給家裡寄了600兩,給同族和親戚資助了400兩。經濟改善之後的曾國藩心寬體胖“身體發胖,精神甚好”,出門更是隻坐車了。

而倘若沒有這一次的四川之下,曾國藩窘迫的經濟狀況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

曾國藩是我國曆史上的名人,多年以來研究曾國藩的書籍文章有很多。不過都集中在曾國藩如何為官,如何做人,如何擊敗太平天國等事項上,

張宏傑先生的《曾國藩的經濟課》則另闢蹊徑,選擇了以曾國藩的經濟情況入手,透過經濟角度描摹出曾國藩持續奮鬥的升級之道。

《曾國藩的經濟課》作者張宏傑先生是知名歷史學者,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曾國藩的一生中,有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人最讓人敬佩,一個最狠

張宏傑先生在書中記錄和考證了曾國藩在京官時期、湘軍時期、總督時期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史料紮實,角度新穎。為讀者解讀了

曾國藩怎樣籌集學費和路費?一生總收入是多少?哪些來自工資收入,哪些來自灰色收入?面對財富如何管理自己的慾望?他白手起家,如何建立湘軍?他又有著怎樣管理團隊的經濟之道?他又如何在晚清官場做到不同流合汙,又不特立獨行的?

……《曾國藩的經濟課》這本書選題獨特,從經濟視角出發,詮釋曾國藩的為官做人、人生抉擇與持續奮鬥,對當下企業家、創業者、普通讀者都具有現實啟發意義。

在曾國藩之外,

作者還深入到了晚清社會的諸多側面,比如清代京官的收入和支出,湘軍軍餉怎麼來的,晚清地方督撫衙門是如何運轉的,清代鄉紳階層社會作用又是什麼。

除了分析曾國藩,作者也分析了同期的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的經濟生活,立體地呈現出晚清時期官員們在經濟生活上的特點。作者文筆生動,語言精妙,敘事準確,視角獨特,以小見大,嚴謹之餘又不失可讀性。

《曾國藩的經濟課》透過對這些經濟問題的解讀,填補了對曾國藩和晚清社會研究的一個空白。讓讀者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曾國藩立功立言立德的艱難;讓讀者們看到曾國藩是如何從經濟上讓湘軍形成戰鬥力,又是如何在官場上權衡利弊取捨的。

閱讀《曾國藩的經濟課》,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瞭解曾國藩個人的生活史和奮鬥史,也能更好地瞭解晚清時期的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不僅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曾國藩,也能更好地瞭解中國傳統社會是如何運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