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縱橫天下之際,一個人差點將其生擒,這個人竟只是一個書生

1,意想不到的軍事天才

建文帝朱允炆雖然有“三個難以形容”的智囊,靖難之役也一敗再敗,不過也不是毫無抵抗,還是有一些可以讓朱棣正視的對手的。很快朱棣就會迎來他的第一場敗仗。

朱棣縱橫天下之際,一個人差點將其生擒,這個人竟只是一個書生

當時南軍主帥李景隆放佛間諜一般的神奇指揮,成就了朱棣十幾萬人打敗六十萬大軍的輝煌戰績。

李景隆自己也灰溜溜地遁走了。此人別的不行,逃跑技術倒是一流,頗有當年王寶寶的風範。

此時的濟南在朱棣眼裡已經是褪去了衣衫的佳人,毫無抵抗可言。

然而有一個文臣在此大廈將傾之刻,一邊收攏潰散的殘兵,一邊整頓軍心,誓與濟南共存

亡。這個人就是山東參政鐵鉉。

鐵鉉一介文官,力不能扛鼎,也沒有任何軍事經驗,看起來又是個紙上談兵的黃子澄第二。想靠他力挽狂瀾似乎不現實。

不過在敗軍中還有一個叫盛庸的存在,此人本是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揮使,極有軍事天分。只不過他的天才被李景隆的愚蠢掩埋了。

這兩人一文一武竟讓當時的天下第一統帥朱棣在濟南城下寸步不進。

朱棣怒了,他決定挖斷河堤,效仿關羽水淹七軍。

2,鐵鉉的奇謀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朱棣的奇謀,鐵鉉也給出了自己的應對。

在看似要全線崩潰的緊要關頭,鐵鉉開城投降,並派一千士兵出城以示誠意。希望能請朱棣單騎入城,接受投降。

連續的進攻受挫,此時又是敵人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朱棣相信了鐵鉉的投降,甚至同意單騎入城。

朱棣縱橫天下之際,一個人差點將其生擒,這個人竟只是一個書生

在朱棣入城後,一聲“千歲”的喊聲從城內炸起,緊接著一塊鐵板從天而降。

這就是鐵鉉的奇謀,將朱棣誘入城中困住,擒住這個敵首,叛軍自然瓦解。

也許朱棣真的是天選之子,這個計劃出現了意外。

放鐵板計程車兵可能太緊張,沒拿捏好時機。鐵板沒把朱棣困在城裡,只是砸到了他的馬頭。

朱棣先是懵了一下,反應過來後玩兒命地逃出城去。

關鍵工作還是需要可靠的人來做啊。如果這位士兵的心理素質再好些,中國歷史將會大幅改寫。

鐵鉉也沒想到他精心設計的妙計會意外失敗。可惜他沒有後手,他沒有提前考慮如果抓捕朱棣失敗該怎麼辦。

雖然朱允炆命令不要傷了朱棣的性命,但如果鐵鉉佈置了一隊弓箭手作為抓捕失敗的應急手段,戰爭的結果也許就會改寫。寬仁的建文帝應該也不會要他一個功臣的命。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一次畢其功於一役改寫戰局的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3,鐵鉉的啟示

時間的指標匆匆撥到現在,回首六百多年前的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幕,能給我們不少啟示。

我們不用在生死存亡之際設計取對方首領首級,成為戰爭的勝負手。但或多、或少,總會有那麼一些讓我們難以逾越的坎兒,需要我們集合團隊之力,共同跨過去。

鐵鉉告訴我們,再困難的坎兒,也不要懼怕它。書生一怒,尚能阻擋名將之步。

而當我們邁出這第一步,試圖跨過這道坎兒時,

一定要在最關鍵的時刻、最關鍵的步驟安排最可靠的人去完成他。

哪怕這個步驟非常簡單,但這是關係全域性的勝負手。翻手生,負手死。

朱棣縱橫天下之際,一個人差點將其生擒,這個人竟只是一個書生

最後,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卻沒有預案,不能及時止損。

得此三點,當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