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高俅

靖康之變前夕,欽宗初登帝位,試圖中興宋朝,多有革新。太學生陳東鑑於情勢危急,挺身而出,聯合其他愛國太學生上書,論:“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陳東等人的正義行動,很快就得愛國文臣武將、百姓的衷心擁護,在朝野中形成了巨大的聲勢,蔡京、童貫等“六賊”惡名遍穿天下。

歷史上真實的高俅

而名著《水滸傳》卻將高俅與童貫、蔡京和楊戩四人並稱為四大奸臣。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術,被尚在潛邸的端王所賞識。在端王登基成為皇帝后,高俅便飛黃騰達,很快官至殿帥府太尉。書中的作惡程度超過蔡京和童貫,彷彿是變亂宋朝天下的第一奸臣,那麼曾投在蘇東坡門下、做過貼身僕人的高俅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其實在正史中,高俅的記載並不算多,《宋史》沒有列傳,並且對他的歷史評價含糊不清,可以推論高俅並非大奸大惡。

跟《水滸傳》描寫的大致相當,高俅發跡前原本是蘇軾身邊的書吏,為人機靈,書法、詩詞歌賦都不錯,身懷武藝,尤其擅長蹴鞠。後蘇軾將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駙馬王晉卿。這個王駙馬也愛好書畫,與端王關係密切,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王晉卿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時,端王正在蹴鞠,風雲際會之下,高俅以高超的蹴鞠技術徹底征服端王,於是高俅成了端王趙佶的親信。

歷史上真實的高俅

不久,哲宗皇帝去世,端王登基成了徽宗。徽宗原本是一個閒散王爺,朝裡沒有親信大臣,第一要務便是要重用藩邸舊人。徽宗有心提拔高俅,文官要位列臺閣須有進士出身,而高俅沒有功名,文官這條路走不通;徽宗就讓高俅走武將之路,武將不求出身,只求戰功,大名鼎鼎的狄青就是囚犯出身。史載高俅發跡史:“先是詵、端王邸官屬,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竟以邊功至殿帥。”徽宗先讓高俅到邊關去“鍍金”,邊帥劉仲武格外幫襯。恰好高俅在邊關的時候,宋軍在邊境打了幾個少有的勝仗,憑戰功升任殿帥,掌管禁軍。

高俅主掌宋朝軍權的時候,軍隊早已成了地痞流氓、囚犯、饑民的聚居地,成為混飯吃的地方。史載,高俅投徽宗所好,將禁軍訓練搞得熱熱鬧鬧,花樣百出,開始是“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後面的爭標競賽,也要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頗為熱鬧,讓徽宗看了十分滿意。高俅還搞貪汙腐敗,把禁軍變成了自家的建築隊,讓軍士們去承攬工程蓋房子給自己掙外快,導致軍人不訓練,喪失了戰鬥力,到了“軍政廢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地步。不過按照宋朝皇帝的觀點,一百個官員貪汙也沒有一個武將造反的危害大,而且自北宋中後期開始,禁軍的戰鬥力就一天不如一天,就連范仲淹和王安石也束手無策。

歷史上真實的高俅

高俅發跡之後對他有過提攜的人知恩不忘。之前有劉仲武在邊關對他的提攜,之後他與劉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關係。劉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敗仗,但他的仕途卻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說了好話。劉仲武死後,高俅又極力向徽宗推薦其子劉錡擔任大將。蔡京等殘酷迫害蘇軾及其家屬,同為一殿權臣的高俅對蘇軾一家並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載,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讚許。高俅並非蔡京童貫一黨,在金兵攻打汴京的時候,宋徽宗就帶著他和蔡攸、梁師成、童貫等人逃了出去,在逃跑的路上,童貫安排高俅留守在泗州,但高俅不僅沒有留在泗州,反而返回了危險的汴京。後來,宋欽宗以東京被圍,聞之而去的罪名,把跟隨宋徽宗逃跑的大臣通通處死或者流放而高俅在家中去世,得以善終。

蓋棺論定,時人對他的評價是大節無虧,總體上尚算是一個好人。金聖嘆在評《水滸》時說過:“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作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將高俅塑造成禍國秧民的角色或許是他因善於蹴鞠獲得高官厚祿來得過於容易,更重要的需要有人替徽宗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