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化。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由一個頭朝上的人和一個頭朝下的人組成,本義是變化。

由本義引申為透過教育使風俗、人心發生變,即教化。

又引申指風俗、風化,也指自然界從無到有、創造化育世間萬物,即造化。

從,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像二人相從之形。

現代漢語中的簡體字“從”,其實是借用了古文字。

其本義是“隨行”“相隨”“跟隨”,引申為“順從”“聽從”。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說文解字》:“北,乖也。從二人相背 。”。

二人相背乖伏陽氣是北之正規化。(人為正。二人相北言有人反也。與人反向為北)

衍義:引申指“打了敗仗往回逃”。如:敗北。

衍義:古同“背”,違背,違反。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戈刃架在人頸上。

伐本義指用武器擊殺,泛指砍斷、征討,又引申指對他人武力上的征討或言辭上的誅責。

又假借為自我誇耀,如伐善。

“伐”的本義其實是用戈割人的脖子。至於人手持戈,一般認為是“戍”字。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月”是常見偏旁,以“月”為偏旁的字,一類與月亮有關,如朔、望、朝等。

還有一類是由“肉”演變而來,與月亮無關,如肘、肚、肺、肥等,大多和人體器官和人體形態有關。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隹。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鳥。

許慎《說文解字》釋“隹”為短尾鳥的總稱,但實際上古文字中的“隹”和“鳥”區別不大,看不出尾巴誰長誰短。商周時期常借“隹”為句首語氣詞“唯”。

用隹作意符的字大多與鳥有關,如:雀、隼、集、雛,鷹,雕,雞。

鳥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需要指出的是,古初鳥、隹同字,形音(併為舌音)義並近,後乃分化為二。故鳥例中有的字與“隹”無別;形聲字的形旁從鳥從隹並見。

烏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烏,初文見於西周金文 ,其古字形像烏鴉,本義即烏鴉。因為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烏”可引申有黑色義。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以“烏”為太陽的代稱。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東”的古字形像兩頭用繩索扎住的口袋,是“橐”的初文。

東的常用義是太陽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東。

春秋時秦晉合兵圍攻東方的鄭國,鄭派使者遊說秦穆公,不要與晉聯合消滅鄭國,鄭國就可以作為東方道上的主人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用作“東道主”或“東道”,泛指客人的主人。

簡體的“東”源於草書,漢字簡化時根據“草書楷化”把繁體“東”簡化為簡體“東”。

西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字形像鳥巢,本義指鳥入巢棲息,這個意思後來寫作“棲”   。

夕陽落下的時候,鳥紛紛歸巢,所以用西來表示日落的方向。

也有人認為,金文的“西”字與鳥巢差異較大,應是指竹木編制的器具。“東”字也是一種器具,類似於“燈籠”之類,所以這兩個字合起來,成了當物品講的“東西”。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臣,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臣的古字形像豎立的眼睛。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於豎立的位置,字形表示了俯首屈從的意思。

本義指奴僕。

因為臣與君的關係如同奴僕與主子一樣,所以由奴僕引申指官吏。

臣在古代又是官員面對君王的自稱。

“臣”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絕大多數字形像一隻豎立的眼睛。“臣”本義指奴僕,奴僕服侍主人時,通常是俯首帖耳,不敢正視主人,因此用豎立的眼睛來代指奴僕。“臣”在甲骨文裡,多是無眼珠的。發展到金文階段,中間加了一點表示眼珠。

【說文解字】第十一講人化化第二章人化化,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辛(刑具),從女,本義指有罪的女人,即女性奴隸。

後指妻妾的妾,指舊時男子除正妻外另娶的女子。妾又用作女子對自己的謙稱。

從“妾”字的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下部是個“女”字,表示“女人”;上部是個“辛”字。

“辛”的本意是刑刀,或指罪惡。服罪的過程是艱苦的,所以有“辛苦”“辛勞”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