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作黃參、神草、地精、百草之王等。

從古至今,人參的記載有許多,比如有很多人參形態、產地、功效的記載,其中也不乏一些神秘的“靈異事件”。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東漢永寧二年(公元121年),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記載:“人參,藥草,出上黨(今屬晉中東南)。”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

人參也有“人銜”、“鬼蓋”等別稱。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人工最早栽培人參的記錄,在東晉時期。《晉書》記載:“初,勒家園中生人參,葩茂甚盛。”十六國時期,後趙高祖石勒家的園中,培育了人參,長勢喜人。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梁書》記載:南梁文學家阮孝緒的母親王氏得了病,大夫說需要人參配藥。

當時民間相傳鐘山有人參,阮孝緒就“躬歷幽險”,來到山中尋找,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

有一天,阮孝緒忽然發現“一鹿前行”,於是就跟著鹿,後來果然發現了人參,回家後給母親服用,病很快就好了。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異苑》記載:“人參,一名土精,生上黨者佳。人形皆具,能做兒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數鏵[huá] ,便聞土中有呻聲。尋音而取,果得一頭,長二尺許,四體畢備,而發有損缺處。將是掘傷,所以呻也。”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人參又名“土精”,產地在上黨的屬於上品,這種植物不僅長得像人,還能像小孩一樣啼哭。從前,有個人用犁鏵挖人參,聽到地裡有呻吟之聲,循著聲音,挖出來一看,原來是犁鏵弄傷了人參。

古人對人參的記載,如此靈異而神秘傳說!

《本草綱目》記載:“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採取。”隨著帝王貴族對人參需求量加大,“上黨真人參”成了御用之物。野生人參就越來越少了,負責採挖的百姓非常艱辛——“以為患”。

歷代人參的醫書記載

《本草綱目》:人參能治男女一切虛症,自汗眩暈、頭痛反胃,閡症、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痺瘻、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藥性本草》載:“人參主五勞七傷,虛損痰多,止嘔,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痰及痛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凡虛而多夢紛紜者加之”。

《壽世保元》載:“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榮養衛”。

《藥性論》:“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痿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日華子》:“殺金石藥毒,調中治氣,消食開胃,食之無忌。”

《月池人參傳》:“人參,生用氣涼,熟用氣溫,味甘補陽,微苦補陰。”

《珍珠囊》:“養血,補胃氣,瀉心火。”

《醫學啟源》:“治脾肺陽氣不足,及肺氣喘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洩肺脾胃中火。”

《主治秘要》:“補元氣,止渴,生津液。”

《本草蒙筌》:“定喘嗽,瀉陰火,滋補元陽。”

《本草備要》:“補劑用熟,洩火用生。”

《眼科全書》:“潤心肺,洩虛熱。治氣虛內障,陷翳不起,或服破血過多,兩目愈昏,宜多服久服則復明。”

《本草發揮》:“人參甘溫,能補肺中之氣,肺氣旺則四髒之氣皆旺,……仲景以人參為補血者,蓋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陽生則陰長,血乃旺矣。”

《湯液本草》:“人參,味既甘溫,調中益氣,即補肺之陽,洩肺之陰也。”

《本草會編》:“丹溪言,虛火可補,須用參芪。”

《薛氏醫案》:“人參,但入肺經,助肺氣而通經活血,乃氣中之血藥也。”

《本草匯言》:“人參補氣生血,助精養神之藥也。”

《本草經疏》:“人參能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

《本草通玄》:“人參,職專補氣,而肺為主氣之髒,故獨入肺經也。”

《本草正》:“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氣味頗厚,陽中微陰。氣虛血虛俱能補,陽氣虛竭者,此能回之於無何有之鄉;陰血崩潰者,此能障之於已決裂之後。”

《藥品化義》:“人參性大溫,色淡黃,脾性最喜,脾生金,兼能益肺。味甘而純,甘則補陽,用補陽氣,以固真氣,為溫脾之聖藥也。”

《本草新編》:“人參能入五臟六腑,無經不到……肝中之血,得人參則易生,世人以人參氣分之藥,絕不用之療肝腎,此醫道之所以不明也。”

《本經逢源》:“虛弱之人,必用人參入表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