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秦國雖然位列七雄之中,但卻最被瞧不起。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紛紛登場,儒家、道家、墨家的學術傳播於整個華夏大陸。反觀秦國呢,是一個都沒有。

所以在中原的各諸侯國眼中,秦國就是一個只知道使用武力的蠻夷。可論起軍事實力,魏國佔領的西河,也遲遲沒有收回。

秦國幾百年的基業,就落下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名號,這讓在為的秦孝公如何能甘心。秦孝公即位的第一年,他便釋出了一則“求賢令”。

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這“求賢令”一出,往來秦國的人是絡繹不絕,其中有學究和人才,自然也有投機倒把和江湖騙子。而其中也來了一個影響秦國未來命運的重要人物——商鞅。

商鞅這個人,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在秦國所實施的變法,不僅是先秦時期最為重要的變法,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變法。正是這一次變法,使得秦國迅速擺脫落後,崛起於七雄,最終實現一統。

不過,商鞅變法雖然成功,但開頭並不順利。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超前於世界的思想,商鞅也曾多次被拒絕,甚至有了性命之憂。

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商鞅本是衛國人,所以他又被稱為衛鞅或公孫鞅。他自小喜愛管仲等法家學者的論點,熟讀法家學術。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魏國李悝所著的《法經》。

商鞅學成後有意報效自己的國家,但國家羸弱,內戰頻發,商鞅實現無處施展抱負,所以他離開了衛國,尋找新的國家,推廣自己的政策。

商鞅第一個到達的國家就是魏國,他在相國公叔痤門下擔任中庶子(類似於侍從官)。雖然公孫痤十分重視他,可惜魏國當時只想開疆擴土,而不願整理內政。所以公孫痤死後,商鞅就被遺忘了。

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秦國“求賢令”一出,商鞅的心思又一次活躍了起來。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秦國就是一個施展抱負的好地方。所以商鞅起身前往秦國。

雖然有了“求賢令”,但商鞅並不能確定秦孝公求才的慾望有多麼強烈,想要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僅靠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

所以商鞅先去找了一個人,名為景監,他是秦孝公最重用的大臣。商鞅又是拜訪又是送禮,終於託景監的介紹,見到了秦孝公。

兩人第一次見面,商鞅大談“帝道”,就是三皇五帝的那個帝。內容天上地下,內容泛泛,又困澀難懂,秦孝公聽得像睡覺,就趕走了商鞅,順便罵了景監一頓。

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景監回來後,趕緊跟商鞅說:“你這是怎麼回事,能不能行了。”

商鞅說:“能。”

五天後,商鞅和秦孝公第二次會晤。

這一次商鞅沒講“帝道”而是談了“王道”。秦孝公這一次倒是沒犯困,但他依舊不滿意。因為這所謂“王道”,大多是指夏王禹,商王湯這些先王的理論。錯肯定是沒有,但畢竟時隔百年,它落後啊。

秦孝公摸了摸腮幫子,就讓商鞅先滾回家去。

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對於這兩次會面的失利,商鞅沒有絲毫不開心,反而如獲至寶般。在商鞅心裡,秦孝公果然是最能實現他偉大抱負的君王。

商鞅屁顛顛的又一次跑到了景監那裡,讓他帶自己去見秦孝公。

景監說:“還來!”

秦孝公說:“這回真能行。”

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景監還是又一次向秦孝公通報了商鞅的意願。兩人有了第三次會晤。

這次,商鞅拋開帝道、王道。只講“霸道”。所謂霸道就是包括秦穆公在內的春秋的厲害因果。秦孝公越聽越興奮,忍不住點頭回應商鞅的論點。

一點秦帝國:秦國發展以來的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商鞅入秦

事後,秦孝公向景監說:“你這個門客,真不錯。可以多跟他討論討論。”

後來,秦孝公召見商鞅的次數越來越多,兩人也熟絡了起來。秦孝公就問商鞅:“你說的三皇五帝之道,雖然沒錯,但如今局勢動盪,我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國家強盛,可有更快的方法?”

商鞅答到:“方法自然是有,但恐怕德行有失。”

對於戰國時期來講,七雄爭霸,是危機,更是機會。同樣心懷抱負的秦孝公自然不願放過這個機會,所以這德行,失就失吧!

自此商鞅變法正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