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戰鬥力對冷兵器裝備有著極大的依賴性,各種兵種的發展也都會日新月異,但是相較於中國古代冷兵器發展史,西方古代的冷兵器發展史簡直可以用“奇葩”兩字來形容,如果不仔細研究一下西方冷兵器的發展史,很難想象西方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出現過不少“奇葩”的情況,槍兵打不過劍兵,騎兵打不過步兵,最後誰都打不過的騎兵竟然成為了王者。

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也不知道是因為東西方的軍事理念不同還是因為東西方的軍事條件有所差異,西方的冷兵器“進化”史真的很難稱之為“進化”史,很多方面甚至可以拿來當笑話講,那麼,西方冷兵器發展史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而西方的騎兵是怎樣打不過步兵的?

一、名不符實的“進化”

西方冷兵器“進化”史真的是名不符實,很難稱之為“進化史”。有文字的地方就必然會有戰爭,公元前的第一個千年裡,矛、弓、劍、盾、戰車都已經出現在了西方,而到了公元前七世紀,西方文化的起源之地——希臘,已經開始使用名為“方陣”的東西進行作戰,雖然說方陣這個東西公元前三十世紀就已經有了。當時被稱為“無敵”的波斯帝國一路西征來到了當時的希臘雅典,當時的波斯帝國的軍隊單從人數上看完全是可以碾壓希臘雅典的,而希臘為了永不為奴的夢想,為了守護世界和平,為了愛和正義……雅典人拿起了手中長達兩米的長矛組成了長矛方陣,並用長矛方陣打敗了號稱無敵的波斯軍團。

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相較於軍事力量,希臘的文化武器遠遠比希臘的戰爭武器要更加厲害,在公元前五世紀,馬其頓逐漸被希臘化,但是在軍事上,馬其頓卻絕對不願意向希臘低頭,馬其頓國王表示,我就算戰死,死外面,被人暗殺,我也要用騎兵。但是事實證明沒有人能夠違背“真香定律”,當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上位之後,直接把國家的軍事重心從騎兵慢慢的轉向了步兵的長矛方陣,畢竟在那個時候騎兵並沒有多強,遇上長矛方陣基本上只有歇菜的份,而步兵長矛則是從原來的兩米多變成了四米多,再配上盾兵、騎兵,輔助兵——馬其頓方陣就出現了,等到亞歷山大大帝上位了之後,亞歷山大大帝就開始帶著馬其頓方陣東征波斯:“太陽照耀的地方都是我的土地”,經過了一路平推之後,號稱無敵的波斯又一次被打敗了。

二、短劍的啟用

然而就在馬其頓方陣所向披靡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慢慢背顯露出來。在中國的冷兵器思想中,兵器主要還是“一寸長一寸強”的理念,長兵器往往能夠壓制住短兵器,但是這種“一寸長一寸強”的理念一旦被西方人使用了之後就感覺有點過分誇張,西方運用馬其頓方陣使得“一寸長一寸強”成為戰鬥主流的時候,羅馬反而開始使用短劍來進行作戰。

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因為在當時方陣對方陣的戰鬥方法使得誰的長矛更長誰就更厲害,長矛一度被加長到了六、七米之長,槍兵的機動性變得非常差,手中的長矛也難以揮舞並不靈活,而羅馬只要在開戰前一頓重標槍齊射把對面的前排打殘,之後再用盾牌硬抗一下,加上短劍軍團的高機動性可以有效避開長矛的傷害並衝入長矛攻擊的死角開始短兵相接,基本上就可以完美地剋制長矛方陣並獲得勝利。短劍的啟用加上分隊作戰的高機動性,使得古羅馬衝出了義大利並逐漸征服了整個地中海地區,所以有些遊戲中劍階克槍階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騎兵的轉折

騎兵在早期的軍事領域中發揮的作用一直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大,騎兵的實力也並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強,但是一件新事物的出現改變了騎兵的境況——“馬鐙”出現了。“馬鐙”究竟是誰發明出來的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騎兵沒有支撐、射箭不穩、坐著不舒服、武器揮舞不起來……馬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騎兵所有的問題。

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公元378年,羅馬討伐哥特,白給的羅馬騎兵根本就打不過哥特騎兵,而羅馬步兵又因為哥特騎兵的緣故被擠在了一起,導致羅馬步兵陣型展不開,逃又逃不了,羅馬皇帝法倫斯和所有的主要將領都陣亡了,士兵死亡四萬,只留下了幾千的步兵,幾乎就算得上是全滅了,而步兵的時代差不多也宣告結束,而後的歲月中,配有弓、矛、劍、標槍的騎兵開始在歐洲戰場上稱霸了一千多年。

四、騎兵的“疊甲”式發展

也不知道“疊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這句話是不是被戰士們奉為了信條,西方的騎兵慢慢在不斷的“疊甲”式發展中變成了“烏龜”。在羅馬帝國的最後幾十年中,因為要對付匈奴的弓箭騎兵,騎士們都開始為自己披上了重型盔甲,到了公元六世紀,就出現了所謂的“重騎兵”。羅馬分裂之後,所有的人都開始“疊甲”,“疊甲”在當時的軍事領域中彷彿成為了潮流,“雞冠頭頭盔”換成了“錐形鐵盔”,盾牌升級成了風箏形狀,鎖子甲則是被加長,長到可以遮住膝蓋,同時還加了一塊用來保護脖子的護披。

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之後在公元十三世紀,騎兵被進一步“疊甲”,歐洲冶金技術提升後,出現了遮蓋肩膀、肘關節、膝蓋、小腿和大腿的金屬片鎧甲——然後騎兵在被武裝成鐵皮罐頭一樣的同時也正式成為了“烏龜”,光裝備重量就已經超過了七十千克,人從馬上摔下來都不一定能爬的起來,這也直接導致了那個時候的西方“打勝仗還行,打敗仗連逃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全部都要白給”。順便一提,網上有不少人用現代工業技術打出來的鐵片做出了像是歐洲古代的鎧甲,並想以此證明“鐵罐頭”並不笨重,但現代工業製品畢竟是現代工業製品,以當時古代歐洲的冶金技術想做出又輕又薄防護力還強的鎧甲無疑是天方夜譚。

再後來,歐洲馬和阿拉伯馬的雜交馬的馬種開始退化,進一步讓騎士變成了烏龜。騎兵變成烏龜之後,騎兵的戰鬥力和優勢都大幅度下降,步兵用矛去勾騎在馬上的人,用弓箭去射騎兵的馬,基本上就可以對重騎兵造成剋制,英國的弓兵、瑞士的槍兵在這一時期突然出現在了戰場上,在公元1346年,英國弓兵作為關鍵力量擊敗了當時最厲害的法國騎兵,法國死了一千五百四十二個勳爵和騎士以及一萬五千個重騎兵,而英國就死了兩百人,雖然聽上去很扯,但事實證明這一時期的騎士開始被步兵幹翻。

西方的騎兵是怎樣連步兵都打不過的?

最有意思的是,騎兵雖然戰鬥力在“疊甲”式發展中不斷下滑,並逐漸開始被步兵幹翻,而且還費錢,但是騎兵在後來的歲月中仍然是西歐各國的主要兵種,原因僅僅是自負的貴族階級都覺得騎兵比較帥,“強大是版本的事情,帥可是一輩子的事情”,貴族的自負導致騎兵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下來,而正值這騎兵衰弱、步兵興起的時代,一些會爆炸的黑色粉末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代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