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士兵被集體俘虜,為何寧願被打死也不敢一起反抗?

人類歷史上經歷的戰爭不計其數,從古至今,從冷兵器到熱兵器,人們對於戰爭的態度始終如一,即領導人決定戰爭,但是士兵卻非常厭惡戰爭。

戰爭中士兵被集體俘虜,為何寧願被打死也不敢一起反抗?

無論在古代戰場還是在現代戰場上都不可避免的有戰俘出現,有戰爭就有勝敗,有勝敗就會有戰俘。關於戰俘,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即無論戰勝方怎樣對待戰俘,戰俘都不會怎麼反抗,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關於戰俘的故事。

先說兩個古代的例子,白起在贏得長平之戰後,下令坑殺40萬趙國士兵。這四十萬士兵在短時間內都被殺死埋掉或者直接活埋。楚霸王也曾屠殺過大量秦的投降士兵。這種屠殺俘虜的惡習,幾乎延續千年而不斷。往近說,明朝的徐達,清朝朝的努爾哈赤都酷愛屠殺俘虜的典型代表人物。

戰爭中士兵被集體俘虜,為何寧願被打死也不敢一起反抗?

再說近現代,二戰時期,大量的猶太人被納粹德國屠殺,這些人不乏平民或者戰俘。那麼面對戰爭機器的殘酷鎮壓,為什麼這些俘虜不選擇去反抗,而是要選擇任人宰割呢?筆者在此分析了三點原因,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戰場上的俘虜一般都是相對較弱計程車兵。有經驗的老兵是不會輕易被俘虜的,除非是領導做了很大的戰略規劃失誤。一般情況下俘虜都是拖後腿計程車兵,這一部分士兵既然能在戰場上被俘虜,就有很大的可能沒有組織反抗和逃脫的能力。這些人往往會遭受坑殺、刺殺或者被機槍掃射的悲慘命運。

戰爭中士兵被集體俘虜,為何寧願被打死也不敢一起反抗?

第二,很多戰俘在被殺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會被殺。大規模的戰俘不會一次性的全部處死,這樣屍體也會很難處理。戰勝一方往往會選擇分批處理戰俘,分批處理戰俘既可以防止大量戰俘在一起產生暴動,也方便處理大量的屍體。在這種情況下,一小批俘虜走出戰俘營,還不知道怎麼回事,來不及知道面對自己的即將是死亡,就已經被槍決。

第三,戰俘知道反抗是沒有用的。雖然有時候,看押戰俘計程車兵數量要少於戰俘的數量。但是一個戰俘營中,看收到士兵配備有輕重火力,這些槍械用來屠殺想要逃跑的俘虜是輕而易舉的。如果俘虜不反抗而選擇好好待著,也許會遇到戰爭結束,被遣返回國。但是一旦反抗,就一定是死路一條,被打成篩子。

戰爭中士兵被集體俘虜,為何寧願被打死也不敢一起反抗?

第四,戰俘們都有從眾心理。即大家都不逃跑或者反抗,自己也就不會逃跑。誰都不願意當組織者,或者出頭鳥。第一個選擇反抗的人,一旦事情敗露,自己肯定得死。就算不被暴露,也很有可能被發現後第一個處死。所以在這種從眾心理的影響下,選擇乖乖的待著是最好的。即便是被處死,也不會動一下。

第五個原因就是戰爭帶給自己的恐懼與絕望。很多經歷過戰爭的人都知道戰爭是可以把一個人的思想拖垮,就算你意志多堅定都會被戰爭機器搞崩潰。在戰場上被俘虜的大部分士兵,要麼沒有信念,要麼信念被徹底摧毀。這些人,已經忘記了什麼是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