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唐代帝王李世民曾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鏡子自產生之日起,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紅樓夢》裡劉姥姥進大觀園,吃醉了酒,胡胡塗塗撞進寶玉房中時,先走到一個“西洋穿衣鏡”前面,看見自己的影子,笑眯眯的,還以為是“親家”,結果鬧了不少笑話出來。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從眾多的古代文獻中記載,在鏡子出現之前,古人照臉整容,是用一個敞口盆子,裝滿清水來解決的。這種銅器叫做“盤”或“鑑”,盤用於盥洗,鑑則是當作鏡子使用。戰國時期“青銅時代”雖已結束,青銅鏡子的工藝卻一直延續下來。經過商周、漢唐以至明清,銅鏡在我國流行了數千年,直到近代來華的傳教士將玻璃鏡子從歐洲引入中國,銅鏡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清初,由於玻璃鏡造價低廉,清晰度高,立掛式鏡子很快在民間被大量使用。

至於鏡子的來歷,還要從軒轅造鏡的傳說開始說起。黃帝稱軒轅氏,據傳他曾仿照滿月的尺寸作鏡。舊題隋.王度《古鏡記》中記載:“侯生常雲:‘昔者吾聞黃帝鑄十五鏡,其第一橫徑一尺五寸,法滿月之數也,以其相差。’”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本草綱目》也有,“《軒轅內傳》言:帝會王母,鑄鏡十二,隨月用之。此鏡之始也,或雲始於堯臣尹壽。”也就是說最早的鏡子是軒轅黃帝所造,或是堯帝的臣子尹壽所鑄。古人認為軒轅鏡可以辟邪。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中說,“軒轅鏡其形如球,可作臥榻前懸掛,取以辟邪”。不但如此還能檢驗,皇帝是否是真龍天子。故宮中,凡是龍椅的正上方皆有“盤龍藻井”,藻井上雕刻著一條龍,龍嘴下面叼著的就是“軒轅鏡”。據說袁世凱登基時,因為心虛害怕軒轅鏡會掉下來砸死自己,於是下令將龍椅往後移了三米,現在故宮中的龍椅仍舊是向後移三米擺放的。除了太和殿有軒轅鏡,紫禁城的交泰殿也有軒轅鏡。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築,傳說紫禁城乃至整個北京的龍穴所在之地。此處懸掛軒轅鏡是為了守護龍穴之地,防止出現不正統、不合法的假皇帝。古代有詩讚曰:“世無軒轅鏡,百怪爭後先。”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除了上古傳說之外,歷史上最早出名的鏡子,大概就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這面“始皇照骨鏡”。他最早出現在漢代大儒劉歆《西京雜記》中,說“漢高祖曾得秦始皇方鏡,這面鏡子寬有四尺,高有五尺九寸。人來找鏡子,人在鏡子中是倒著的,如果人用手摸心照鏡子,就可以看到人的五臟六腑。人腹髒哪裡有病,照鏡子後就知道。如果女子心中想害人,在鏡子面前膽會張開,心會加速。秦始皇就是用這個鏡子照宮女,如膽張心動則殺。”後世又管這面鏡子叫秦鏡。

過去一般讀書人,認為鏡子從秦代起始,是受小說《西京雜記》的影響。“高祖初入咸陽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通明。人來照之則倒見,以手捫心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舊社會老百姓上衙門打官司時,一邊用手拍著胸口,一邊高聲喊道“請求青天大老爺秦鏡高懸!”明鏡高懸的典故就出在這裡。意思是大堂之上的縣官老爺,要像“秦鏡”一樣,明察是非才好。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據《西京雜記》中記載,這面鏡子最後不知所終也有人說是被項羽給扔到河裡去了,因為後人的很多筆記故事裡都不止一次地提到曾經從河裡撈出過一面鏡子。能照見人的內臟,有人看見自己內臟都爛得不像樣子,嚇昏了過去。也有人照後嘔吐不止,最後都嚇得把這面鏡子又扔回河裡去了。後來唐穆宗時期,一個漁民再一次將他打撈上來,和前人一樣,直接就扔到河裡了。這事被當朝宰相李德裕聽說,李德裕立刻派人打撈,最終一無所獲。此後,這面鏡子就再也沒在世間出現過。

斗轉星移、時光流轉,歲月的指標轉向了西漢初年。此時,人們開始用鏡子作為男女之間愛情的表記,或生前戀慕,用鏡子表達情感,或死後紀念,將鏡子埋入墳中,以表生死不忘、生死同心之意。這離“破鏡重圓”的傳說還有七八百年。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最早的“破鏡”記載,是舊傳東方朔所著的《神異經》,其中有“夫婦將別,各執半鏡為信相約”故事。2013年四川廣元昭化東漢古墓葬中,出土了東漢時期的破瓦鏡片一對,拼合之後恰好可以成為一個整體,成為晉代以來民間這種風俗的有力證明。傳說,到陳隋時期,才有了樂昌公主和徐德言“破鏡重圓”故事。

破鏡重圓這個成語故事是由華陰人、隋越國公楊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話而來的。

南朝末年,隋文帝楊堅滅掉了周圍的南陳北齊,建立隋朝。南陳後主陳叔寶的妹妹,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兼美女,被封為樂昌公主。成年後,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為妻。陳國將亡之際,徐德言流著淚對妻子說:“國已危如累卵,家安豈能保全,你我分離已成必然。以你這般容貌與才華,國亡後必然會被掠入豪宅之家,我們夫妻長久離散,各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夢中神會。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斷我們今世的這段情緣,你我今後定會有相見之日。所以我們應當有個信物,以求日後相認重逢。”說完,徐德言把一枚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並約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賣鏡以為聯絡手段。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隋朝建立後,楊素因破陳有功,隋文帝便將樂昌公主送進楊素家,賜為小妾。楊素既仰慕樂昌公主的才華,倍加寵愛,還為樂昌公主專門營造了宅院。然而樂昌公主卻終日鬱鬱寡歡,默無一語。

終於盼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徐德言顛沛流離,趕到長安大街,果然看見有人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銅鏡,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淚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價給了錢,又立即把老者領到自己的住處。吃喝已罷,徐德言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兩半銅鏡符合為一,並且打探到妻子的下落。徐德言就著月光題詩一首,託老人帶給樂昌公主。

鏡與人俱去, 鏡歸人不歸。

無復嫦娥影, 空留明月輝。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後來這件事情被楊素所知,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他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夫妻相見,感慨萬千。楊素見此情此景,讓樂昌公主對此景賦詩一首,於是樂昌公主吟道: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

笑啼俱不敢,方驗做人難。

楊素聽後非常感動,於是決定成人之美,把樂昌公主送回給徐德言,並贈資讓他們迴歸江南故里養老。此後,這段佳話被四處傳揚,就有了“破鏡重圓”的典故, 一直流傳至今。

從“明鏡高懸”到“破鏡重圓”,鏡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

無論是從上古的驅魔辟邪,還是後來的信物為盼,無論是”正衣冠“還是“明得失”。鏡子本是一件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物品,但它能時刻提醒著我們修繕自己的容顏與內心。無論生活強加給我們什麼,都不能被挫折所改變,應該保有自己的尊嚴和風度。

今天的你,對鏡修顏了嗎?

謝謝你那麼美,還來關注我!

逢考都能過,萬事都順意,財源迎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