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忽必烈即位後,改國號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把原來設的都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作為每年夏秋季節消暑的行都。蒙古統治者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防衛專政體系,以保衛皇帝、宮廷和京都的安全。中統四年(1263年),忽必烈設樞密院掌全國軍事機要,負責宮禁宿衛。在沿襲成吉思汗舊制以“四怯薛”輪番入衛宮廷的同時,又建了強大的侍衛親軍,分屯於大都、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周圍,分別擔負宮廷與都城的警衛。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成吉思汗

侍衛親軍初稱武衛軍,約3萬人。後改稱侍衛親軍,分置為前、後、左、右、中五衛。後又增設了由漢人、色目人、蒙古人等分別組建的唐兀衛、左右欽察衛、貴赤衛、西域衛、左右阿速衛、左右翊蒙古侍衛、隆鎮衛、武衛、康禮衛、宗仁衛、龍翊衛、宣鎮衛、宣忠斡羅思扈衛等近三十衛,各衛設親軍都指揮使司領率,統軍萬餘人左右,直隸於樞密院管轄。

此外,還有專門擔負東宮太子和皇太后隆福宮的警衛。隨著禁軍數量的愈來愈多,根據任務,元廷又建立了圍宿軍、儀仗軍、扈從軍、看守軍、巡邏軍等。圍宿軍主要擔負皇帝遊獵時的護衛和大朝會時的圍宿,儀仗軍擔負皇帝舉行祭告天地、宗廟等重大慶典時的禮儀,扈從軍擔負皇帝出行時的車駕扈衛,看守軍擔負皇室倉庫的守護,巡邏軍擔負都城的治安巡邏。

一、元朝首都的警備機構

1。大都留守司——大都城的守衛機構

元朝定都大都後,於至元十九年 ( 1282年)設大都留守司,負責營建和修繕宮室,造作御用器物,掌守衛宮闕都城、門禁關鑰啟閉的事情。大都留守司下轄大都城門尉和武衛親軍1萬餘人及巡軍,分別負責門禁啟閉、修治城隍、治安巡邏等任務。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蒙古軍隊騎射

當皇帝離開皇宮出巡上都時,留守司就負責皇城的警衛,派兵截斷皇宮大內與隆福宮之間的水上橋樑,並指揮武衛親軍整修皇宮內苑。當皇帝駕回大都後,就立即停止修建工程。宮內外的警衛任務也由宿衛親軍接管。

大都城門尉掌門禁啟閉管鑰的事情。大都門禁森嚴,早上開,傍晚的時候關,夜間要是有急事出入的,奉差官要攜“夜行象牙圓符”和“組成聖旨”為憑據,門尉辨驗明白後才能開門。如果只有“夜行象牙圓符”而沒有“組成聖旨”,無論何人都不能開門,違者處以死刑。

同時,屬大都留守司管轄的巡軍還和大都路總管府所屬的大都路兵馬都指揮使司共同負責大都的治安管理。

2。大都路兵馬司都指揮使司

大都路兵馬司都指揮使司是京城的警備機構,主要負責盜賊、奸偽捕捉審訊的事情。隸屬於大都路都總管府。設都指揮使2人,屬於秩正四品官員;副指揮使5人。下屬有知事、提控案牘及衙吏16人。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蒙古軍隊作戰圖

至元九年(1272年),元朝剛剛定都大都,元廷就決定由千戶所改置大都路兵馬司都指揮使司,隸屬於大都路,以刑部尚書1人提調司事。凡刑名則隸宗正府,且為宗正府之屬。五年後,大都路兵馬司指揮使司分為南、北兩司。北兵馬司官衙所在地今仍稱北兵馬司,南兵馬司官衙設在通真觀的南邊。

3。左、右警巡院和大都警巡院

左、右警巡院和大都警巡院是大都城治安管理機構。隸屬於大都路都總管府。元朝在還沒有定都大都時的至元六年(1269年),就沿襲金朝舊制,在中都城內設左、右警巡院,負責城市治安,設定達魯花赤、警巡使各1人,副使、判官、典吏各3人,司吏25人。

至元十二年(1275年),大都新城完工後,在新城設大都警巡院。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左、右警巡院遷到了新城,分別掌管著東、西二城治安的事情,於是撤銷了大都警巡院。

左、右警巡院官衙位於鼓樓東大街大都路都總管府西邊。大德九年(1305年),又在舊南城重置大都警巡院,主要用來治理都城南邊的安全。大都警巡院設達魯花赤、警巡使各1人,副使、判官、典吏各2人,司吏20人。其官衙位於延祥觀之西的原教寺內。

二、元大都的中央禁軍

1。怯薛

怯薛,是中國歷史上蒙古大汗、元朝皇帝直接掌握的中央禁衛軍。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之初,他從蒙古千戶、百戶、十戶長及平民子弟中挑選有技能、身材好的80人作為宿衛,70人作為護衛散班,合稱為怯薛,即輪流值宿守衛,負責保衛大帳的安全。後來,又從各部中選1000名勇士,作為護衛軍。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蒙古騎兵

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將怯薛擴充為1萬人。怯薛分為四番護衛大汗,每番值宿三晝夜,稱為“四怯薛”。由於“四怯薛”負責成吉思汗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所以四怯薛分別由成吉思汗最親信的將領統領。“四怯薛”剛剛組建的時候,分別由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統領,稱為“四怯薛長”。

怯薛內部是如何分工的呢?

宿衛千戶,由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四個皇后的宮帳)的侍從組成,規定不得超過1000人;箭筒士千戶,由箭筒士1000人組成,擔負蒙古大汗的護衛、環衛;散班8千戶,由散班8000人組成。

到成吉思汗晚年的時候,怯薛已經發展成擁有12。9萬人的龐大隊伍,不僅擔負著宿衛,而且還成為其親自掌握的戰略機動部隊。後來,歷代蒙古大汗都沿襲了成吉思汗的舊制,怯薛由大汗直接指揮,負責大汗的生活和警衛工作。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由於在與他的弟弟阿里不哥爭奪帝位的鬥爭中,原蒙古大汗的怯薛已經基本解體,於是對蒙古大汗的宿衛組織進行了重大改革。忽必烈從屬下的蒙古各千戶中徵集一批宿衛士重建怯薛,使其達到了萬人的定額,並設立武衛軍為新的中央禁衛軍。

全國統一後,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大量湧入怯薛,元廷屢禁不止,怯薛萬人定額常常被突破,有時多達一萬五六千人,加上隨行人員和私屬人員,整個怯薛組織高達五六萬人。

2。五衛親軍

武衛軍是忽必烈改革蒙古大汗宿衛組織時新成立的中央禁軍,也是五衛親軍的前身。

中統元年(1260年)四月,忽必烈徵調中原漢軍各萬戶手下精兵6500人赴京宿衛,所採用的就是金朝京師防城軍的名稱,定名為武衛軍。兩年後,忽必烈命令都指揮使李伯祐裁汰老弱病疲軍士,精選軍中銳士進行補充,將武衛軍擴充為3萬人左右,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統領,下置千戶、百戶等職。武衛軍駐防在都城內外,負責整個京師的安全,並作為中央常備主力軍。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至元二十四年( 1287年)十月,忽必烈決定增選鞏昌總帥汪惟和麾下的銳卒1000人。此時,各衛定製設都指揮使3人,秩正三品;副都指揮使2人,金事、經歷、知事各2人,照磨1人及令史、譯史、通事、知印等吏員。轄鎮撫所1個,行軍千戶所10個,弩軍千戶所1個,屯田左、右千戶所2個,百戶共250人,蒙古字教授、儒學教授各1人,統軍1萬餘人。

3。諸衛親軍

東宮侍衛

至元十一年(1274年),基本上已經穩定全國的忽必烈也開始為皇太子真金著想,為真金建立了東宮。至元十六年(1279年)七月,忽必烈從新擴充的侍衛親軍中撥1萬兵力歸皇太子真金,並設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於是東宮侍衛軍開始出現在歷史上。

由於東宮衛軍大多是漢軍,所以“五衛”合稱為“六衛漢軍”。然而,真金還沒有當上皇帝,就先去世了。不過這支保衛皇太子達十年之久的侍衛親軍並沒有被撤銷,而是在成宗即位後改為左都威衛,劃歸給了皇太后隆福宮,擔任後宮衛軍。

左都威衛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八月,東宮侍衛改稱為左都威衛,擔負皇太后隆福宮的後宮衛軍。設衛使3人,秩正三品,副使2人,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蒙古版圖極盛

金事2人,以及經歷、知事、照磨等官。轄鎮撫所、行軍千戶所、屯田千戶所2個、弩軍千戶所及資食倉等,設鎮撫2人、千戶6人、百戶60人,統領軍隊三四千人。衙署設在城內、宮城之西的隆福宮中。

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的時候,元朝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順帝立愛猷識裡答臘為皇太子,以左、右都威衛歸屬其下,左都威衛於是又復為東宮衛軍,擔負保衛皇太子的任務。

東宮蒙古侍衛

中統三年(1262年),以五投下探馬赤軍立蒙古探馬赤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撥歸皇太子東宮,作為東宮侍衛軍。幾個月後,改總管府為蒙古侍衛親軍指揮使司。但是宮蒙古侍衛僅保衛了皇太子一年時間,皇太子便去世了,它也被劃歸到皇太后隆福宮,擔負後宮衛軍,並改稱為右都威衛。

右都威衛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八月,東宮蒙古侍衛改為右都威衛,擔任皇太后隆福宮的後宮衛軍。設衛使3人,秩正三品,副使2人,金事2人,以及經歷、知事、照磨等官。下轄鎮撫司、行軍千戶所5個、屯田千戶所、廣貯倉等。共統軍3000o人左右。衙署也設在皇城內、宮城之西的隆福宮中。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右都威衛復改為東宮衛軍。

左、右衛率府

至大元年(1308年),武宗剛剛當上皇帝,就立愛育黎拔力達(即後來的仁宗)為太子。同時,武宗命令從江南行省萬戶府選精銳漢軍萬人,立衛率府,為皇太子的東宮衛軍,保衛皇太子的安全。

衛侯司

這是一支典型的後宮衛軍。

至元二十年(1283年),皇太子真金招集控鶴135人,由儲政院府正司統領,擔任後宮宿衛。十年後的至元三十年(1293年),改隸家正司。第二年又改隸於徽政院,並增加控鶴65人。這年七月,又立隆福宮衛侯司統領,兼掌東宮儀從金銀器物,設衛侯1人,副衛侯2人,以及儀從庫百戶等官。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元朝皇帝

元貞元年(1295年),皇太后復以晉王校尉100人隸之。到大德元年(1298年),有控鶴700人。大德十一年(1307年),復增懷孟從行控鶴200人,衛侯司升置為衛侯直都指揮使司,秩正四品。至大元年(1308年),又增控鶴百人,總600人,設百戶所6個。

武衛親軍

這是元朝中央禁衛軍一支承擔京師各項土木工程和屯田等事務的軍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工程兵。

至元二十五年( 1289年)十月,以六衛漢軍中各抽1000人,共6000人,屯田軍3000人,江南鎮守軍1000人,合兵1萬人組成,在大都立虎賁司統領,主要進行屯田和修城池。

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設達魯花赤1人,都指揮使3人,都是正三品;副都指揮使、金事各2人。轄鎮撫所,行軍千戶所7個,屯田千戶所6個,千戶14人,副千戶7人,百戶200人,蒙古字教授、儒學教授各1人。

4。圍宿軍

圍宿軍是元朝中央禁軍中擔負皇帝遊獵時警戒和大朝會時護衛圍宿的部隊。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七月,元世祖忽必烈從大都侍衛親軍中選取了1萬名精銳士兵赴上都,作為皇帝遊獵時的警戒親軍,稱為圍宿軍。上都開平府是忽必烈最早即位皇帝的地方,他對此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定都大都以後,他每年都要到上都遊獵,因此圍宿軍成為一支十分重要的親軍。

蒙古(大元)大汗們的御林軍要求有多嚴格?

蒙古貴族出行

忽必烈時代,由於皇城沒有修建城牆,大朝會舉行時,朝廷調動大量的禁衛軍作為人牆,護衛在外圍警戒。元成宗即位後,皇城已經築起了城牆,圍宿任務相對減弱,只需圍宿軍承擔。圍宿軍沿著皇城牆的南、北、西三面排列,而東面由於地域狹窄,無法排列衛士,便設立了戍樓,以供圍宿和警戒。

5。扈從軍

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從抄兒赤將軍所領的河西軍中選拔壯勇,組建了專門扈從的禁衛軍,不久後,又抽調阿魯黑將軍手下的精銳士卒200人,增補扈從軍。

元朝扈從軍人數最盛時,是武宗年間。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遊幸上都,為此精選了6000名衛士組成的扈駕軍,隨同皇帝出行。此後,以這次的扈駕為參照,定為制度,規定今後以6000人備充皇帝車馬儀仗,並增加步卒2000人扈從。於是,武宗年間扈從軍猛增到8000人。

6。儀仗軍

儀仗即指古代帝王、官員等外出時護衛所持的旗幟、傘、扇、武器等,也指國家舉行大典或迎接外國貴賓時護衛所持的武器,以及遊行隊伍前列舉的較大的旗幟等。儀仗司禮是歷朝歷代中央禁衛軍所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故將儀仗與衛兵合稱為“儀衛”。其主要任務是在皇室舉行各種重大慶典、祭典、出行時及在殿廷之上,佈列聲勢浩大的儀仗隊,以昭示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及威儀,同時也起到保衛其安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