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國家擊敗晉國是怎麼打敗楚國的呢?

縱觀整個春秋,基本上就是晉國和楚國這一南一北兩大霸主在唱主角。從整體上看,晉國還是佔據上風,三次大戰晉國勝了兩次,兩次弭兵晉國都佔據主動。在晉國分家前的日子裡,楚國始終被牢牢的壓制在南方,對中原諸侯無可奈何。晉國還對西方的秦國和東方的齊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使得這兩國只能乖乖的待在自己的家裡面發展內政,或者向縱深發展。

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國家擊敗晉國是怎麼打敗楚國的呢?

晉國霸業

晉國因為太強大,無人可以擊敗它,所以最終它被自己擊敗了。晉國自從分成韓、趙、魏三家後,它們就失去了往日的威風,雖然短期內還殘留了三分餘威,但很快便被秦、齊等國反壓制。最為讓人無解的是:楚國佔據那麼大的地盤,而且又偏處南方蠻夷之地,東西跨度長達大半個長江流域,它們是怎樣統治這麼大的地方而沒有分裂呢?

這要從晉、楚兩國的中央集權制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晉國之所以分裂是因為它曾經發生過一次重大的高層權力變故。晉文公這一支晉國公族是透過武力奪取政權才坐上晉國國君位子的,他們害怕後來者重走他們的老路,奪取他們的政權,所以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在位期間,把晉國的公族子弟幾乎誅殺光了,而且取消了公族這一階層。這一點很像後來的宋朝,宋朝因兵變而奪取江山,所以它們一直貫徹“右文抑武”的國策,最終導致了華夏的亡國。晉國也因此而使卿大夫階層失去了約束,導致晉國後期出現多達10多家的卿大夫專政,也為後來晉國的分裂埋下了禍根,晉國實際上亡於權力旁落。

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國家擊敗晉國是怎麼打敗楚國的呢?

晉獻公大殺公族

而楚國不一樣。楚國從始至終都重用公族,他們設令尹一職,基本上都由公族來擔任,除了非常時期啟用外姓,如吳起、黃歇(春申君)等人。令尹相當於宰相,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雖然這種設定對於國君來說很冒險,楚國也因此而發生過幾次弒君事件,但是楚國的權力卻始終牢牢掌握在公族手裡。

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國家擊敗晉國是怎麼打敗楚國的呢?

吳起變法

到了戰國時期,楚國的屈、景、昭三大公族崛起,掌握了楚國的大權,於是楚君便讓他們輪流來做令尹,以平衡它們的權力。這和晉國的諸卿輪流執政(作中軍將)相似,只不過晉國的公族(趙盾時期又恢復公族)已經變成了卿大夫的子孫。

還有就是:楚國的縣尹(縣令)是由楚君直接派遣,且不世襲,這就避免了地方勢力長期被卿大夫佔據,加強了楚君的中央集權。

但是楚國又因為公族勢力過於強大而難以推行新政變法,使楚國始終擺不脫不了落後、守舊的政治局面。屈原、吳起的遺憾便在於此。

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國家擊敗晉國是怎麼打敗楚國的呢?

屈原的遺憾

而真正要脫胎換骨、脫穎而出,只有像秦國那樣,打壓貴族和卿大夫、變法革新、銳意進取。但這又有幾個可以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