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長期深處底層的他親眼目睹了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對於這個存活了不到一百年的蒙古王朝做了自己的思考。對於元末亂象的反思,集中體現在他的《討張士誠檄》中,他把元末亂象的原因歸納為三點:

第一點,君主大權旁落;

第二點,頻繁地開河,也就是治理黃河;

第三點,變鈔,所謂的變鈔指的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當然,這裡面摻雜了朱元璋主觀的看法,他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所以他把君主大權旁落看做是元朝混亂的根源也就不足為奇。因為這點原因,在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採取了廢除宰相等制度,不斷加強中央集權。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雖然朱元璋對元末亂象的總結不夠深刻, 但是反映了元朝末年嚴重的經濟問題。這一經濟問題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得到了體現。

有一首元末時期廣泛流行的小令《醉太平》就提到了通貨膨脹的問題,“人吃人,鈔買鈔”這一可怕的社會現實在元末真實發生。這裡的“鈔”指的是紙幣,跟大家強調的一點是,紙幣不是元朝首先發明的,但是首次全國性的紙幣發行是在元朝。正是這一張小小的紙幣,成為了壓倒不可一世的蒙古鐵蹄的最後一根稻草。

元朝早期的紙幣

元朝之所以選擇發行紙幣是有兩方面原因的;

一方面是宋金時期的政治制度遺產,另一方面是商業的需要。

宋金時期為了應付軍費緊張局面大量發行的紙幣最終導致了整個國家的貨幣體系崩潰,元朝為了順利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沿用了紙幣這一貨幣發行制度;

同時,元朝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在不斷征服亞歐大陸的同時,元朝政府也建立了獨特的官商體系,這就是“斡脫”階層,在最早的全球化試驗過程中,便於攜帶的紙幣是最好的選擇。由此在忽必烈時期,紙幣的發行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元朝的紙幣發行與流通大致歷經了四個時期:中統鈔法、至元鈔法、至大銀鈔、至正鈔法。

早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蒙古政權就已經開始使用紙幣,但是使得紙幣在全國範圍內發行流通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七月,元世祖昭告天下發行“中統元寶交鈔”,注意一下,這一紙幣是以絲為本位的。

絲就是指的絲綢,結合前面敘述的元朝官商階層,大家應該能夠理解它的意義。這一紙幣以兩為單位,規定絲鈔“二十兩為銀一兩”。同年十月,以銀兩位本位的“中統元寶鈔”才正式發行,它的基本單位是文,共分為十個等級。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中統元寶鈔”是元朝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種寶鈔,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在發行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是很穩定的,這為元朝初年的政治穩定、對外貿易、民生安樂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穩定的局面得力於元朝政府對發行量的嚴格控制。從1260年到1275年,這16年間的中統鈔發行量為1697273錠,平均每年才發行106079錠,按照當時的人口來算,人居佔有量為2884。9文,相當地符合當時的社會實情,因此流通狀況良好。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元朝是相當地繁榮穩定。

元朝中期的紙幣

元朝作為一個遊牧民族,對外擴張是必然的,在連年的征戰中,元朝政府出現了大量的財政虧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口子,要堵上這個窟窿怎麼辦?元朝政府採取了一個非常不高明的辦法,那就是大量發行紙幣,讓百姓來買單。

1276年也就是至元十三年到1286年也就是至元二十三年的11年間,紙幣的發行量是過去16年的七倍多。中統鈔發行量為12618278錠,平均每年發行量為1147116錠,人均發行佔有量為5290。9文。這11年間,物價飛漲,1282年的時候元朝物價就上漲了10倍之多,也就是說原來的一貫面額的寶鈔,到了1282年就只能換到100文銅錢,元朝開始出現了通貨膨脹。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忽必烈末期到元順帝貨幣改革之前,元朝的紙幣制度陷入了嚴重的混亂當中,物價連年飛漲。物價飛漲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是前面提到的,連年的軍費開支,使得中央財政出現了赤字;

第二點是元朝嚴重的賦稅以及頻繁的災禍,使得社會商品供給嚴重不足;

第三點就是元朝政府對紙幣發行準備金的使用,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讀者都會知道,紙幣本身不能交換,沒有任何價值,所以在發行紙幣的同時要準備相同數量的準備金,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硬通貨,黃金白銀等。、但是元朝政府動用了這一筆準備金,沒有辦法再對市面上的紙幣進行調節。各方面因素下,元朝的紙幣已經和廢紙沒有差別了,百姓的生活極為艱難。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至元鈔和至大鈔相應發行,至元鈔的發行並未解決當時的物價飛漲問題,反而將問題加劇。至元二十四年到至大二年的22年裡,紙幣發行量較之前的27年又上漲了6倍多,合計84628230錠。當時的文人感嘆道:“往年物值中統一錢者,今值中統一貫。”尤其是至大二年發行的“至大銀鈔”,一兩換至元鈔5貫,換中統鈔10貫,使得中統鈔的名義價值只有發行之初的5%都不到。

尤其是至大三年,至大鈔發行量創元朝之最,達到了145萬錠,百姓已經到了完全活不下去的地步了,再不遏制嚴重的通貨膨脹,元朝很快就要像金末一樣,整個國家的財政體系出現崩塌。不僅如此,頻繁的“換鈔”,隨意的濫發,使得元朝政府的公信力幾乎完全喪失。

元順帝的改革失敗

元順帝上臺後,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鈔法篇虛,物價騰湧”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由此元順帝對貨幣進行了改革。至正十年十一月,發行了“至正交鈔”,企圖挽回通貨膨脹的局面。但是為時已晚,百姓已經沒有辦法生存下去,各地都出現了大規模的起義。

為了鎮壓這些起義軍,元朝政府不得不再次超發紙幣,以維持軍費開支。至正交鈔的發行是元朝歷史上第三次“換鈔”了,也是最後一次,每日都在印製的紙鈔在百姓心目中“視之若弊楮”,整個元朝的紙幣體系徹底崩塌,中央信用體系也隨之崩潰,這無疑是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在其後的苟延殘喘中,元朝政府疲於應付各地的起義軍。與此同時,元朝只是廣義的蒙古國的一部分,整個蒙古國的地圖上還包括了中亞以及亞歐大陸等諸多領土,地域跨度過大的疆土讓元朝的觸手一一觸及。加之經濟制度處於瓦解的邊緣,元朝的軍隊沒有足夠的費用去維持這些地方的秩序。

元朝政府的中央權力就慢慢分散,君主大權旁落,導致了地方政權的不斷崛起,這些地方官員又對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搜刮。終於,在元末明初爆發了以張士誠、朱元璋等人為首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最終元朝覆滅。

一張小小的紙幣,竟能壓倒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因此造反

元朝滅亡是有更深刻的原因的,這裡面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兩重更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衝突。但是元朝的貨幣制度尤其是紙幣系統的混亂,可以說是導致元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正是這一根小小的稻草,壓倒了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巨無霸,這個僅僅存在了97年的王朝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裡。貧寒出身的朱元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大戰之後,馬上就要開創中國封建歷史上一個嶄新的王朝,明朝就要誕生了。

宣告:本文由小林讀史編輯部原創,抄襲搬運必究

參考文獻: 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周密。武林舊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7。

永樂大典[Z]。北京:中華書局,1986。

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紀[M]。馮承鈞,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汪聖鐸。兩宋貨幣史[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林文勳。略論宋朝錢幣向邊疆民族地區的流動[J]。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993(10)。

玉方堅。中國明朝以前貨幣材質演變史分析及啟示 ——兼論貨幣職能再認識[J]。區域金融研究,2019,第10期

陳忠海。紙幣在中國古代為何難以通行?[J]。中國發展觀察,2016,第9期

張星。宋元時期中國貨幣域外流通研究及當代啟示[J]。南方金融,2019,第3期

巖村忍。元朝的紙幣制度及其崩潰[J]。濤海譯。蒙古學資訊,1999,(2)。

前田直典。元代紙幣的價值變動[A]。索介然,譯。劉俊文。日本學者研究中國論著選譯(第五卷)五代宋元[C]。北京:中華書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