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一、過度樂觀的蘇軍

1942年,蘇聯突擊第二集團軍在柳班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指揮官弗拉索夫中將被俘投敵,蘇軍在此戰中總傷亡人數大約20萬之眾,僅突擊第二集團軍陣亡官兵就高達5萬餘人。

無論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甚至一些烏克蘭人,至今也不願提及這場失敗,且糟糕透頂的戰役。那麼這場戰役究竟失敗在哪裡?又是什麼導致了5萬餘蘇軍官兵陣亡,弗拉索夫中將被俘呢?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這一切還要從1941年末,蘇軍在莫斯科城下扭轉戰局開始說起,

當時在朱可夫大將的指揮下,蘇軍憑藉兵力優勢,氣候優勢,阻擋住了德軍的進攻步伐。並抓住了德軍後勤超負荷的時機,發動了一次反擊,將德軍趕出了莫斯科西部郊區。而後斯大林期望發動一次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浩大攻勢,將德軍一舉趕出蘇聯。

許多統帥部高階將領也持有相同的盲目樂觀態度,覺得至多在42年冬季來臨之前,蘇軍就能奪取戰爭主動權,

德軍會在蘇軍的連續打擊下迅速敗亡。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儘管朱可夫對將德軍一口氣趕出蘇聯的想法並不支援,但他對將德軍趕出俄羅斯西部地區,尤其是打通列寧格勒和斯摩稜斯克交通線,把戰線恢復到斯大林防線上,抱有樂觀態度。所以蘇軍上下都在忙於制定反擊計劃,

恰逢此時沃爾霍夫方面軍司令梅列茨科夫大將和在諾夫哥羅德作戰的庫茲米奇中將,向蘇軍統帥部建議,在柳班和沃爾霍夫方向發動一起聯合反擊,

佔領沃爾霍夫河而後將戰線繼續向西推進,打通通往列寧格勒的通道,最終一錘定音將德軍趕出列寧格勒地區。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這個建議得到了斯大林與朱可夫的高度認可,

在沃爾霍夫方向發動一起鉗形攻勢,殲滅德軍沃爾霍夫戰鬥群,並解除列寧格勒的威脅,看起來是可行的。蘇德兩軍在列寧格勒地區的局勢基本處於均衡狀態,只要加強一下蘇軍兵力,就有可能打破這個平衡。

思量再三斯大林拍板決定發動柳班戰役,並將新組建的突擊第二集團軍調往沃爾霍夫方向,

該集團軍是1941年10月24日,根據總參謀部第004097號命令組建的,總兵力大約12萬人,官兵大多來自斯大林格勒,阿特拉爾,沃斯克列先斯克,科洛姆納地區。在接受了為期一個月的基礎訓練以後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並建立了功勳,這樣一支部隊可以說是蘇軍的生力軍。

二、糟糕的後勤與孤軍深入

1942年1月,突擊第二集團軍抵達沃爾霍夫並準備參加柳班戰役,該集團軍此時總兵力約8萬餘人,是蘇軍反擊行動中的南翼主力部隊,

負責從伊爾門湖北部的邱多沃出擊,在渡過沃爾霍夫河後穿越柳班地區,而後與從北部反擊的第54集團軍在姆加火車站會師,最後向西挺近打通涅瓦河通道,恢復與列寧格勒的地面聯絡,徹底圍殲德軍沃爾霍夫戰鬥群和什利謝利堡戰鬥群。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這個作戰計劃看起來對蘇軍非常的有力,蘇軍當面的德軍共有三個軍,總兵力大約10萬人,蘇軍在該地區總兵力高達57萬,參加柳班戰役的包括了突擊第二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54集團軍,第59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總兵力高達22萬。

從紙面上來看,蘇軍佔據有絕對兵力優勢,似乎可以說勝券在握了。但蘇軍統帥部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蘇軍在沃爾霍夫河東部的各進攻部隊都只有一條鐵路線維持後勤,

一旦渡過沃爾霍夫河,他們將無法有效的獲得補充。而德軍沿著盧加到柳班地區,依託蘇聯留下的舊鐵路線基礎上又鋪設了一條新鐵路,加上德軍並不需要渡河作戰,所以後勤滿足作戰需求。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而蘇軍方面除了後勤渡河麻煩,還有進攻路線擁有大片沼澤溼地的情況,在春季冰雪融化前似乎這些沼澤溼地對蘇軍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戰役超出了預期,拖延到了四月份,那麼蘇軍的後勤就要在泥濘的道路和沼澤溼地裡穿行了,

前線作戰部隊獲取補給也就變得更加困難。儘管斯大林發現了這個缺陷,要求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儘可能的為作戰部隊準備必要的空中支援並開闢空中運輸線。但事實上蘇聯航空兵的空投能力在42年非常有限,只能維持各進攻部隊最低的生存需求,想要維持作戰部隊長時間的戰鬥近乎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所以柳班戰役對蘇軍而言決勝的關鍵就在於速度,蘇軍的五個集團軍必須以最短的時間渡過沃爾霍夫河,然後擴大橋頭堡陣地,並迅速完成戰役第一階段的合圍任務,之後在冰雪融化之前完成第二階段的戰役任務。

這對蘇軍官兵而言無疑是壓力巨大的,但攻勢還是按計劃在42年1月1日展開,霍津中將和庫茲米奇中將指揮的蘇軍突擊第二集團軍,在118架戰機的掩護下,迅速渡河並佔據了橋頭堡陣地。但負責掩護突擊第二集團軍側翼的蘇軍第52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的渡河行動並不成功。在北翼展開行動的蘇軍,只有第54集團軍勉強打開了突破口,並按照計劃向姆加火車站前進。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為了如期完成任務並解決掉當面的德軍,指揮突擊第二集團軍的霍津中將和庫茲米奇中將,不顧方面軍司令梅列茨科夫大將和集團軍顧問弗拉索夫中將的勸住,決議不待友軍佔領橋頭堡,冒險孤軍深入向柳班發動突擊。

隨著部隊的持續深入,蘇軍突擊第二集團軍的攻勢上出現了巨大的隱患,由於盲目的向心突擊導致戰鬥堡與集團軍主力部隊之間的連線地帶形成了一個長度不足7公里的瓶頸。如果德軍抓住機會,截斷這個瓶頸地帶,那麼集團軍主力部隊的補給將被掐斷,到時突擊第二集團軍即使不全軍覆滅也會死傷慘重。

三、傷亡慘重的突擊第二集團軍

梅列茨科夫大將為了挽救突擊第二集團軍,下令第4和第52集團軍竭盡所能渡河擴大橋頭堡並配合突二集發動攻勢,同時致電霍津要求他改變進攻方向,將兵力向後收縮,鞏固橋頭堡而後再設法謀求重新擴大戰果。

霍津中將在接到電報後抽調了一個步兵旅去加強橋頭堡瓶頸地帶的防禦力量,但一個步兵旅的力量顯然是不足的。戰鬥持續到了1月下旬,德軍發現了突擊第二集團軍的致命弱點,並開始組織部隊向突二集瓶頸地帶發動夾擊,德軍還從芬蘭軍團借調來了滑雪營襲擊蘇軍。梅列茨科夫和弗拉索夫不斷電令第2集團軍和第52集團軍設法阻擊德軍攻勢,為突二集後撤爭取時間。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但很顯然德軍的行動速度超出了蘇軍的意料,加上霍津中將因為孤軍深入加上對會師念念不忘,所以在撤離時也是拖拖拉拉,結果德軍在2月末截斷了突二集的退路,

本來霍津有一個月的時間把部隊撤出去,可現在為時已晚了。為此蘇軍統帥部派遣伏羅希洛夫和麥赫利斯前往沃爾霍夫和列寧格勒協調解圍行動,然而蘇軍的解圍也不順利,梅列茨科夫手頭能夠抽調的兵力非常有限,只能寄希望於加強第4集團軍和第52集團軍的力量,擴大橋頭堡並對德軍側翼實施反擊,迫使德軍進攻部隊為了避免遭到包圍而後撤。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另一方面朱可夫拒絕了伏羅希洛夫亞元帥抽調一個坦克旅加強沃爾霍夫方面軍的請求,朱可夫認為列寧格勒防線仍然在遭受德軍的威脅,如果抽出一個坦克旅就等於削弱了自己手頭本就稀缺的預備隊,這樣不但救不到突二集,還會使列寧格勒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最終解救突二集的重任只能落在沃爾霍夫方面軍的肩上,方面軍副司令,突二集軍事顧問——弗拉索夫中將自告奮勇進入包圍圈,

換出生病的霍津中將和庫茲米奇中將。所有人都把希望寄託在弗拉索夫的身上,畢竟這位將軍先後從利沃夫,文尼察和基輔包圍圈裡突出重圍,擁有充足的包圍圈內作戰的經驗。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蘇軍解圍部隊的反擊並不順利,德軍不斷的冒險投入更多的部隊,其實對德軍而言這次行動也是一次豪賭,如果蘇軍打破了德軍的包圍圈,並投入更多兵力完成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那麼德軍位於沃爾霍夫河西岸的大部分部隊都會被包圍,現在就看誰先瓦解了。

很顯然梅列茨科夫大將意識到了德軍的意圖,他抽調了三個滑雪營去對付軸心國的滑雪營,並下令解圍部隊竭盡全力的確保恢復突二集的後勤通道。而蘇聯航空兵設法將物資空投進包圍圈,弗拉索夫則正式成為了集團軍司令,並收縮兵力開始突圍。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弗拉索夫率領突擊第二集團軍多次在德軍包圍圈上開啟突破口,使得近3萬蘇軍官兵成功逃出生天,

但每次他的司令部即將突圍時都會遭到德軍的炮火打擊,所以集團軍司令部一直被困在包圍圈裡。弗拉索夫很清楚以目前蘇軍空投的物資無法長期維持部隊的給養,他下令部隊把死亡的戰馬做成肉乾,並竭盡所能收集一切可以吃的東西以備不時之需。

除此之外弗拉索夫還制定了一套化整為零的計劃,如果後續的突圍行動失敗,剩餘的官兵將進入柳班的大森裡去打游擊,並在林子裡建立根據地生產自救。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這個計劃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包圍圈中的少量官兵的生命,以至於德軍不得不調集勃蘭登堡部隊來剿滅蘇軍游擊隊。弗拉索夫為了挽救更多的官兵,還拒絕搭乘飛機獨自撤離包圍圈。他決心留在部隊中和將士們生死與共,並時常以悲劇的薩姆索諾夫將軍自居,似乎他打算在最後時刻飲彈自盡。弗拉索夫後來前往老信徒村換取食物的時候,遭到叛徒的出賣被俘。

蘇軍游擊隊最後也在德軍的圍剿下最終幾乎全軍覆沒,突二集在整個戰役中損失官兵高達5萬餘人。

最終弗拉索夫自己也沒能做成薩姆索諾夫,而是在德國人的威逼利誘和糖衣炮彈下選擇了投降變節與德國人合作。

斯大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結語

戰役失敗後霍津中將被撤職,組織解圍失利的梅列茨科夫大將,伏羅希洛夫元帥和麥赫利斯都受到了斯大林的批評。客觀的來說,柳班戰役的失敗與蘇軍統帥部對戰役前景過於樂觀,對後勤準備不足缺乏足夠的瞭解,加上突擊第二集團軍官兵大多接受的訓練時間過短,才導致了這場悲劇。

參考文獻:

《死亡之谷:突擊第二集團軍的悲劇與壯舉》

《Любанская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операция》

《подвигитрагедиявоиновВолховскогофронта,январь—июнь1942год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