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鵰,經略突厥的名將

開皇年間,除了需要休養生息,更需要保境安民,經歷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坐大了很多的少數民族政權,尤其以北方的突厥威脅最大,實力最強,幾十萬控弦之士隨時可以南下牧馬,劫掠中原,而面對懸在頭頂的這把鋼刀,雄才大略的楊堅自然需要想辦法去解決,當時的隋朝實力雖然強大,但是剛剛統一全國,還需要穩固南方的民心,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說白了就是人心思定,士兵們也不想打仗,因此當務之急是先穩固突厥,因此楊堅把一位將軍放到了北疆經略,這位將領根據突厥有四位可汗各自統兵,相互之間不信任的內情獻上了離間計,得到了楊堅的認可,最終分化突厥,集合主力而北上,將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這個將軍叫長孫晟,他又為什麼如此瞭解突厥呢?這還要從北周時期說起。

一箭雙鵰,經略突厥的名將

長孫晟,字季晟,河南洛陽人。祖父曾是北魏太師,加上長孫家在洛陽根基深厚,算得上一方豪強,到他那時候已經是北周當權,當時流行武藝騎射,貴族子弟都以善武為榮,而長孫晟在他們之中屬於翹楚,更為難得的是,長孫晟能夠通讀史書,學習文化,堪稱將才。569年,十八歲的長孫晟入朝為官,其他人都認為他是恩蔭子弟而不屑一顧,唯有楊堅認為他有大才而和他交往。580年,突厥請求和北周聯姻,周宣帝把趙王的女兒封為千金公主嫁給突厥的可汗,為了向突厥宣揚一下北周的實力,挑選驍勇之士跟隨,長孫晟被任命為副使前往突厥,因為善於騎射加上儀表堂堂而得到突厥可汗的禮遇,更是在營帳中一箭射中兩枚銅錢,要知道兩枚當時的方孔銅錢空隙狹小,而要一箭射中兩個,除了準頭,還要把握好力度,由此可見長孫晟的射術高明,當然,讓突厥可汗大為驚歎的還是另一次出去遊獵,遇到兩隻雕在空中飛著爭取肉吃,這位突厥可汗給了長孫晟兩支箭,讓射殺之,長孫晟彎弓奔去,正好兩雕相爭,於是一箭雙鵰,可汗嘖嘖稱奇,號令諸多突厥貴族向長孫晟學習射箭技術。而在出使突厥的一年多時間裡,長孫晟對突厥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甚至王公貴族之間的矛盾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瞭解,還偷偷和突厥的處羅侯結盟,以圖日後。回到北周後向北周宰相楊堅彙報而得到了楊堅的重用,楊堅明白,日後圖謀突厥離不開長孫晟。581年,楊堅建立了隋朝,而突厥認為隋朝立足未穩,人心沒有歸附,於是以北周親戚的名義出兵劫掠,楊堅只能修葺長城,派兵駐守。這時候的長孫晟認為時機已到,於是向楊堅進言,建議分化突厥的四位可汗,於是長孫晟再次出使突厥,沙缽略和達頭可汗成功被分化,再加上之前的盟友處羅侯的暗中支援,沙缽略可汗漸漸變得孤掌難鳴。不過要消滅一個強大的政權僅僅靠分化還是不夠的。582年,楊堅撤回南伐陳國的軍隊駐守北疆,在突厥試探性進攻失敗後,傾盡全國兵馬集合四十萬突厥騎兵南下(突厥基本全民皆兵),分兵數路進攻隋朝,上柱國李充再次擊敗一部分突厥軍馬,而和沙缽略可汗有矛盾的達頭可汗在蘭州一代躊躇不前。但是沙缽略可汗的主力進犯關中還是需要應對,於是楊堅命太子楊勇監國,自己統籌全國軍馬,大將軍虞慶屯兵弘化,各地軍馬紛紛向關中集合,然後面對強勢的突厥精銳,還是有些不夠看,這時候又到我們的主人公長孫晟出場了。

一箭雙鵰,經略突厥的名將

長孫晟先是遊說達頭可汗撤軍,隨後騙染干(沙缽略的侄子,也有說兒子的)說,有人要謀反,沙缽略怕後方有失而撤軍,這次南下最終以長孫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突厥而告終。次年突厥再次南下,這一次楊堅出兵反擊,長孫晟追隨秦州總管竇榮,先是竇榮多次擊敗這位阿波可汗,之後長孫晟離間阿波可汗說“攝圖每次南下都大勝,而阿波會戰敗,到時候他把罪過推卸給你,你該如何?”阿波問計長孫晟,長孫晟就說“達頭可汗現在依附隋朝而得以保全”。於是阿波留軍塞上而入隋朝歸順。當然,這只是長孫晟計劃的前部分,隨後沙缽略知道後襲擊了阿波的地盤,北牙被攻破,母親被殺死,部眾被俘虜,阿波無家可歸而投奔達頭,達頭借兵給阿波,雙方合力大敗沙缽略,於是沙缽略也向隋朝求和。584年,長孫晟出使突厥,最終得沙缽略歸順,前朝的千金公主改姓楊而認楊堅為義子。就這樣,長孫晟挑動突厥各方的矛盾而遊刃有餘,最終損耗了突厥國力而將這場兵災消彌,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乘,歸來後授儀同三司,左勳位車騎將軍。587年,沙缽略去世,他的弟弟處羅侯和兒子分別被扶持為可汗,處羅侯成為新的莫何可汗後請求隋朝幫助消滅阿波,最終楊堅朝堂商議後決定同意,莫何打著隋朝旗號輕鬆消滅了阿波。588年,莫何去世,都藍可汗繼位,長孫晟再次出使突厥,593年,有人挑動是非,告訴都藍可汗可以反隋,於是突厥不向隋朝進貢。長孫晟再次出使,得知原因後回朝覆命。得到楊堅的任務後出使突厥,將有野心的大義公主等人誅殺,隨後雙方互有往來。都藍可汗向隋朝求娶公主,長孫晟出使突厥表示同意。597年,以安義公主下嫁,而都藍可汗作為條件南遷。這裡還有突利可汗和隋朝交好,每次都藍可汗南下都有人通風報信而隋朝得以防備。

599年,都藍可汗南下,和達頭可汗結盟先誅殺突利,突利寡不敵眾,和長孫晟帶著幾名親信逃脫,入隋朝請降。而隋朝的大軍由漢王楊瓊掛帥,高潁,楊素等人率兵,大破突厥,都藍可汗被部下殺死,達頭兵敗後逃竄。隨後隋朝冊封突利為啟民可汗,駐紮於朔州西北,至此,為禍多年的突厥在隋朝君臣努力下分裂並擊破,短時間不具備威脅。後來達頭吞併了都藍的部眾,惹隋朝再次出兵討伐。這次的長孫晟以一個將軍的身份出征,斬將立功,而歸來得開府儀同三司的封賞。601年,楊素掛帥,長孫晟再次隨軍出征,繼續追擊達頭,直到追擊到吐谷渾而還,至此,北疆初定,長孫晟得勝還朝。隨後,便是楊堅去世,楊廣登基後為表示拉攏而封長孫晟為左領軍將軍,掌管一部分禁軍。後來漢王楊瓊叛亂,長孫晟被任命為相州刺史而平叛,歸來後轉為武衛將軍。隨後的日子裡長孫晟都伴隨於楊廣身邊,直到609年去世。而他的死也代表隋朝經略突厥的政策要出現變動,突利死後他的兒子再次反隋。615年,楊廣巡視雁門而被圍困,想起了長孫晟,只能是幾聲感慨,不過這次幫助楊廣解圍的是長孫晟的女婿,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可見緣分。

一箭雙鵰,經略突厥的名將

長孫晟死後,他的兒子長孫無忌和閨女長孫無垢被長孫家排擠,被迫投靠舅舅高士廉,因此結識了唐國公的兒子李世民,此後榮寵一朝,長孫皇后和權相長孫無忌更是風光一時。而長孫晟的一生,雖然沒有指揮什麼大規模戰爭,但是多次出使突厥而不畏懼,分化突厥而儲存隋朝國力,最終使突厥歸順不得不說是大功一件,善戰而能不戰,上兵伐謀,莫過於此,只是隋煬帝時期因為皇帝的原因,這些名將大都聲名不顯,不然就憑經略突厥,長孫晟就算的上一代名將。而李世民之所以能把洛陽當作根基,很大程度上還是藉助了長孫晟的影響力,畢竟餘威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