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傳國之寶,但進獻和氏璧之人卻慘遭刖刑,這是為何?

和氏璧鼎鼎大名,估計沒有多少人不知道完璧歸趙的故事。但是咱們今天不說完璧歸趙,只說說發現和氏璧的人下場有多慘。

和氏璧是傳國之寶,但進獻和氏璧之人卻慘遭刖刑,這是為何?

卞和真的是一個倒黴而又執著的人

發現和氏璧的人叫卞和,是楚國人。他當時在荊山(武當山東南)發現了一塊石頭。卞和毫無疑問是一個懂行的人,他看到石頭立刻覺得這裡面是一塊罕見的好玉。作為楚國人,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將此寶獻給楚國的君主,楚厲王宵敖。

卞和興沖沖地抱著大石頭跑到楚厲王那裡,一頓煽乎,將此大石頭說得猶如天上之物,世間珍品。楚厲王作為楚國老大,肯定是不會一忽悠就聽啊。於是他召來製作玉器的工匠鑑定,最後結論出來,這石頭還真是一塊石頭,就是裡邊也是石頭,不是玉。

楚厲王一聽,好哇,連我都敢忽悠,那就沒有你好果子吃了。按照當時的律法,卞和被楚厲王處以刖刑,削掉左足。卞和抱著這塊大石頭,堅信裡邊是好玉,可是楚厲王都不給他分辨的機會,只能就這麼回家了。

和氏璧是傳國之寶,但進獻和氏璧之人卻慘遭刖刑,這是為何?

沒見過向君主獻寶獻的這麼驚悚的

後來楚厲王崩了,楚武王來了。卞和想我守著這麼個稀世珍寶,這回換了個大王,估計是識貨的人,於是鼓足勇氣又來獻寶了。楚武王看著這個被自己老爹削去一足的老實人,心裡就犯了嘀咕了。

自己老爹按說不應該犯這種錯誤,這“哥們”是不是又來“蒙”我了,覺得我好蒙?於是,又召來工匠鑑定這塊石頭。結論出來了,這石頭還是之前那塊石頭,就是裡邊也是石頭,肯定不是玉。

這下楚武王也惱了,沒想到還有人有這麼膽子,蒙完了我老爹,繼續來蒙我。毫不猶豫地命人把卞和的右足也給削了。卞和這位仁兄真是夠倒黴的,守著這麼個稀世珍寶,卻被這稀世珍寶害的丟掉兩隻腳。

時光荏苒,轉眼楚文王繼位了。卞和看著自己兩條沒有腳的腿,悲從中來。他琢磨著再去楚文王那裡碰碰運氣,可是自己沒有第三隻腳可削了,這次要是再被認定是“騙子”,估計就要削腦袋了。不去吧,為自己也為這塊玉可惜;去吧,又為自己的腦袋可惜。

和氏璧是傳國之寶,但進獻和氏璧之人卻慘遭刖刑,這是為何?

它盤,附足四人均缺一腿,受刖刑的奴隸

這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就這樣陷入兩難之中,抱著這塊石頭在荊山下失聲痛哭,即為自己的不幸遭遇,也為稀世珍寶沒人識貨。他哭了三天三夜,連眼淚都變成血了。終於被楚文王知道這事了,就把他召到近前。

那意思就是天底下像你這般被削去雙足的人多的是(那是個什麼世道哇),怎麼就你這麼想不開,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我這剛繼位,你給我討個吉利行麼?

卞和說我命苦哇,這麼好的傳世之寶被人誤認為是石頭,我還被行了兩次刖刑,您說我是不是命苦?楚文王一聽,這哥們這麼執著,乾脆把這塊石頭給開開吧,看看裡邊到底是什麼。

這石頭一開啟,裡邊果然是罕見的美玉,它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的那種。卞和鬆了口氣,總算是把這些年的心願給了結了。這邊楚文王也是對卞和刮目相看。感動於卞和的忠誠,又可憐他兩隻腳都被削了。於是想封他為陵陽侯。

可是卞和卻沒有接受封賞,直接就走了。這一邊走還一邊發著牢騷“進寶得刑,足離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斷者不續,豈不冤兮!”( 范曄《後漢書》)。

和氏璧是傳國之寶,但進獻和氏璧之人卻慘遭刖刑,這是為何?

和氏璧就長這模樣麼?

卞和恐怕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被刖刑的肢體傷殘人士了。他最早獻寶玉恐怕也是希望能夠加官晉爵。可是隨著境遇的變換,到最後獻寶玉這件事對於他而言應該已經是一種執念了。

而進獻寶玉這件事便是他人生的意義,除此以外無他。否則,他也可以當著陵陽侯舒舒服服過過小日子。但當楚文王接受這個寶玉之時,卞和自己的人生已經完成了一次涅槃。

至於他後來如何我不知道,我想也無需知道了,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