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清朝皇權式微,繼任者缺乏足夠權術使清朝迅速滅亡

慈禧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掌權四十七年的太后,在這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不僅讓中國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還遭受世界列強的欺壓,一度讓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可是,經歷的這樣的打擊的清朝沒有立刻滅亡,反而在慈禧死後的短短几年清朝就倒臺了,這是為什麼呢?

鴉片戰爭後,清朝的內憂外患一觸即發

清朝延續明朝的閉關鎖國的政策,以至於不能與世界接軌。直到慈禧執政的時候,他們自認為的天朝大國其實早已被西方列強遠遠甩在了身後。那時候的西方已經開始擁有堅船利炮,並開始瓜分世界,而清朝卻還在昏昏欲睡。

在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朝的統治者才大夢初醒,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等一系列等改革措施。但由於朝廷內部腐敗且思想僵化,在改革上又僅限於表面,並沒有拯救清朝的腐朽落後。

而日本就與中國不同,日本迅速意識到與西方列強的差距,所以在“明治維新”上徹底地進行了從上到下的改革,隨後就在中日甲午戰爭上,將外強中乾的清朝擊敗了。

慈禧死後清朝皇權式微,繼任者缺乏足夠權術使清朝迅速滅亡

江南製造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朝雖然落後,但是有慈禧的存在,清朝勉強維繫著統治。也正是慈禧的專權,所以在面對內部與外來的勢力時,她都可以呼叫手中的權力,全力地維護清朝利益。

即便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清朝卻並沒有因此滅亡,為什麼慈禧去世後的3年,清朝就倒臺了呢?

1、慈禧死後清朝的皇權勢弱,國家渙散,權臣亂政。

在慈禧死後,清朝的皇權就開始變弱,賢能之臣再無。清朝便再也沒有出現如李鴻章,曾國藩等人的能臣,反而出現了袁世凱之類的新勢力集團,再加攝政王載欠缺的治國能力和魄力,清朝人心渙散,江河日下。

慈禧死後清朝皇權式微,繼任者缺乏足夠權術使清朝迅速滅亡

張之洞

而慈禧死後,漢人逐漸掌握了清朝的大權。像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這些大清統治集團上層的漢臣,在漢族眼裡是擁有極高的身份地位以及很強的話語權的,所以他們往往能代表漢人去發表相關言論。也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保證了漢族和滿族多年以來和平共處的局面,致使清朝與他們有著很好的政治合作關係。

可是在這批老臣相繼去世的情況下,清朝卻沒有人來維護漢族和滿族的關係,導致雙方的政治勢力無法平衡,很快兩族的矛盾就變得日益尖銳。

尤其載灃攝政後,就在清朝推出了第一個內閣,當時內閣成員共有13名國務大臣,其中漢族僅4人,滿族9人,而4人漢族全都是沒有實權的職位。這一舉措更是把漢族和滿族的矛盾推向了頂峰,以至於很多人開始對清朝喪失了信心。

2、慈禧雖然名聲不好,但是政治功績還是有的,這些手段維繫了清朝的統治。

慈禧在最開始重用的是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在地方上展開洋務運動,讓中國展開了近現代化工業的程序。也正是因為洋務運動下取得的成果,所以幫助清朝平定了太平天國的叛亂,後來才有了同治中興的氣象。而後又在慈禧的支援下,清朝廢除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派出留學生,興辦戶部銀行等新政措施。

慈禧死後清朝皇權式微,繼任者缺乏足夠權術使清朝迅速滅亡

葉赫那拉·杏貞

不過,在太平天國平定之後,中央朝廷式微,地方督撫權力日益變大的情況下,慈禧還是能透過自己的政治手段,先分化湘軍體系,後維繫地方督撫和清朝中央的關係。

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慈禧雖然沒有打破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框架,但是她卻在腐朽下極大地維護了清朝的統治,並且通過後來的新政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救。因此,慈禧生前透過個人的權謀之術,抓住了執政的權力,才會讓清朝沒有那麼快地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