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1755年,張廷玉病逝,享年八十四歲。而在張廷玉死後,乾隆遵從雍正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這個“配享太廟”著實讓人想不通,乾隆難道是良心發現?先奪其爵位,取消其配享太廟的權利,現在人家死了,又恢復人家配享太廟的權利,這是在調戲張廷玉嗎?

要知道張廷玉在晚年的時候蹬鼻子上臉,不斷地激怒乾隆,致使乾隆勃然大怒,對張廷玉重拳出擊。罷免官爵、罷免配享太廟的權利、奪其伯爵,然後找個由頭把皇家賞賜張廷玉的封賞又全部要回來了。

但是在張廷玉死後45年,乾隆又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重用張家子嗣。張廷玉的兒子分別出任四庫全書總裁官、禮部尚書、兵部侍郎、刑部主事!不說位列頂尖家族,張家在張廷玉死後也可謂是豪門。

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張廷玉

張廷玉出生即巔峰,因為其父張英深的康熙寵信,可謂是含著金湯匙長大。尤其是張英被康熙拜相,那更是順風順水順康熙。

原本張廷玉26歲就該參加會試,進而為官入仕。但是在他26歲的時候,張英是會試總裁官,為了避免別人說他是拼爹,所以他就沒參加會試。

兩年後,張英拜相,不再擔任總裁官,於是張廷玉準備次年參考。那麼問題來了,相國大人的兒子參加會試,你覺得他能不能考過?他只需要寫一篇簡簡單單的作文《我的相國父親》,你覺得考官會給他不及格嗎?

當然了,張廷玉肯定不會這樣寫,因為有一個相國父親的指點,隨便寫寫都比一般人強。出生於那樣的家庭,政治眼光和處事能力都不同尋常。

張廷玉考試通過後就進了翰林院,然後被康熙召見。康熙也沒有和他說什麼,就是問了問他爹當相國之後的家長裡短,並且讓他賦詩一首。張廷玉做了一首詩,讓康熙十分滿意。等張廷玉回去的時候,身上已經穿四品官服了。

1700年考中進士,1704年穿四品官服,如果沒有一個相國父親,我想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靠其父的福澤,張廷玉特別順康熙。

康熙夏天去避暑山莊、秋天去邊塞狩獵,前前後後一共11次,每次都有張廷玉陪同。而且康熙去蒙古各部視察,張廷玉也都跟著去混臉熟。史書記載

張廷玉身居內廷,承襲父業,“久持講握,簡任機密”。

這個

承襲父業

圈起來,後面是會考的。

康熙駕崩之後,胤禛承繼大同,也就是雍正。康熙後期的九子奪嫡讓雍正意識到皇位來之不易,為鞏固權柄,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於是張廷玉就成了雍正的心腹,也是雍正培養的勢力。

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雍正對他寄予厚望,一方面是他深得康熙崇信,掌握眾多機密;另一方面,就是張廷玉

承襲父業。

張廷玉他爹張英就是雍正的老師,張廷玉就是康熙、張英給雍正培養的棋子。

政權交替之際,政務十分頻繁,雍正每天要發十幾道諭旨,都交給張廷玉來辦。然後還下旨讓張廷玉擔任禮部尚書,並且表“

非汝不克勝任

”。

之後張廷玉就起飛了,加太子太保(太子老師)、署理都察院事(最高監察機關)、翰林院掌院學士(士人群體的扛把子)、戶部尚書(主管全國經濟)、吏部尚書(組織部)、軍機大臣(皇帝的私人秘書處、統攬軍政大權、最高國家機關)。

此時的張廷玉完全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之所以得到這麼多的職務,並不見得就是其自身能力有多強,而是深得皇帝寵信,擅長揣摩上意。

很多人會說張廷玉能力也很強,在位的時候也搞了很多事。但是如果你仔細瞭解一下,張廷玉不是因為有政績才升遷的,而是升遷之後才有政績的。從1700年入朝為官到1729年位極人臣,這期間他都沒什麼政績。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

整治吏治、設立軍機制度、編纂史籍。

後面兩個完全不用怎麼說,一個是搭臺子,另一個是順著聖意修書。前面那一個也沒有什麼主要貢獻,唯一可圈可點的就是在任期間杜絕行賄,然後收拾了一幫貪官汙吏。

雍正年間的很多成果都是雍正親力親為自己搞的,作為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勞模,雍正比“996”還厲害,他每天就睡四個小時,幾乎可以說是全年無休。

張廷玉之所以在康熙、雍正兩代順風順水,核心就是揣摩上意,然後把自己變得有利用價值,然後讓皇帝利用。故史書評價:

登朝垂五十年,長詞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軍國大事,奉旨商度。

核心突出

奉旨

二字。張廷玉對政治風向尤為敏感,能夠處處洞悉聖意。雍正有意用張廷玉遏制鄂爾泰,那張廷玉就處處與鄂爾泰不對付,兩人同朝為官數十載,往往竟(數)日不交一語。這就是張廷玉,一個洞悉政治的老狐狸,一個屹立政壇的不倒翁。

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為官“三思”

雍正病危,遺詔張廷玉、鄂爾泰同為顧命大臣,並且遺詔張廷玉配享太廟。這個時候就有點意思了,早年雍正就任命張廷玉為太子太保,現在又讓他做顧命大臣,其意可見。

太子太保雖然是太子老師,但是太子太保啥都不教。要知道太子太師教太子習文,太子太傅教太子練武,唯獨太子太保只是一個榮譽性的官銜。但是這個榮譽官銜一般都是皇帝寵愛的大臣所擔任,為的就是在政權過渡的時候要及時站位太子。為啥讓你當太子太保,太保太保,就是為太子保駕護航的託孤重臣。

乾隆知道張廷玉是幹什麼的,所以對張廷玉也是十分信任。每次皇帝外出巡查,張廷玉總是留京處理政事,而且乾隆在京城的時候還常常讓張廷玉夜宿紫禁城。夜宿紫禁城的大臣都不是一般人,要麼就是皇帝極為寵信,要麼就是董卓那一號人。顯然,張廷玉是前者。

在張廷玉的保駕護航下,乾隆承繼大同也沒有出什麼風雨,而張廷玉也繼續順風順水順乾隆。但是花無百日好,同為顧命大臣的鄂爾泰去世之後,張廷玉就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價值了,自己應該“三思”了。

為官有“三思”:思危、思退、思變。在自己失去利用價值之後首先考慮到就是思危。危從何處來?乾隆!作為史書編纂官,張廷玉可沒少讀史書,位極人臣的大臣一般都沒什麼好下場,漢朝的霍光、明朝的張居正,這些聲名赫赫的權臣最後的結局什麼樣?難道自己要步他們的後塵嗎?

乾隆十年,發生了一件小事,那就是原本面奏內閣班次應該是以訥親為首。但是改為

嗣後內閣行走列名,訥親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張廷玉在前。

也就是說提高了張廷玉的牌面。但是這個舉動讓張廷玉心生不安。危險已經來臨,自己需要“思退”。

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這個時候張廷玉想起了王翦、想起了郭子儀。當年這二人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用了很多手段,比如王翦向秦始皇索要封賞,郭子儀懇辭尚書令。要保自身安危,那就要學習古之賢人,於是張廷玉就開始照貓畫虎。

先是以身體不好為由,懇求告老還鄉。但是乾隆不允,因為你雖然退休了,但是你的勢力還在,你往日的同門師生也都位居高位、把持權柄。

《清史稿·張廷玉傳》:顧以在政地久,兩家子弟賓客,漸且競權勢、角門戶,高宗燭幾摧萌,不使成朋黨之禍,非二臣之幸歟?

你張廷玉要退休,但是你張廷玉的“張家”沒有退休啊,而且有朋黨之形,這讓乾隆怎麼放心那。熟悉政治的人,或者說看過一些有關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雖然你退了,但是你的勢力不會迅速退休。《人民的名義》中,陳岩石退休之後還能給沙瑞金打電話辦事;《朱元璋》中,李善長退休之後很多人都關心他,為啥,還不是因為他的學生是胡惟庸。

乾隆越是不允許張廷玉退休,張廷玉越是感覺到了危險,於是開始各種騷操作,甚至開始蹬鼻子上臉,其核心就是給皇帝找由頭收拾他,畢竟現在主動被收拾和以後被動被收拾不是一回事。有人讓你體面的時候你一定要主動體面,不然等別人幫你體面的時候那就不體面了。

乾隆也講究面子,所以也想來一個“三辭三讓”,多次請求退休之後,乾隆終於同意了張廷玉告老還鄉的請求。但是張廷玉就開始蹬鼻子上臉,想要乾隆給他一個配享太廟的保證書。雖然有點蹬鼻子上臉,但是還在容忍範疇內,所以乾隆就給了。

但是張廷玉覺得還是不夠,所以第二天索性不去謝主隆恩了,讓自己的兒子代替自己去走一趟。這個時候,乾隆沒有直接剝奪張廷玉的配享太廟的權利,而是召開大學士九卿議。

如果張廷玉真是激怒了乾隆,那麼乾隆根本沒必要再開這個會,直接下旨就好了,畢竟是天子之怒。乾隆之所以召開這個會,就是看看誰為張廷玉說情,看看張廷玉的餘黨是誰。在這過程中還真有倒黴蛋現行,那就是

汪由敦。

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張廷玉是汪由敦恩師,兩個人的關係就好比祁同偉和高育良。乾隆發怒的時候,汪由敦把訊息告訴了張廷玉,然後張廷玉直接進宮求罪,汪由敦跪求乾隆原諒張廷玉。這就有了由頭,乾隆直接把汪由敦的協辦大學士官銜(從一品)給革了。之後汪由敦就遠離權力中心了(軍機處),而且還因為舉薦朱荃被奪職,只能當個兵部侍郎,後續改任工部尚書。

有意思的是朱荃是張廷玉的親家,因為貪腐被查,有關朱荃、張廷玉一脈的勢力被乾隆重創。史書只會記載大人物,但是這其中肯定會有很多小人物被連累。《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就說過,乾隆親自讓紀曉嵐查工部修燈案,其核心就是要把張廷玉舊部給打壓下去。

在張廷玉的一系列騷操作下,張廷玉的伯爵、配享太廟、皇家賞賜全部被乾隆收了回去,而且張家的勢力也被重創。以往唯張廷玉馬首是瞻的勢力土崩瓦解,一部分官員學李達康及時站隊,另一部分的命運就和祁同偉相似,要麼被打壓、邊緣化,要麼就是被殺或者囚禁。

張廷玉激怒乾隆,氣得乾隆奪其爵位,45年後家族得到重用

福澤後世

張廷玉晚年一系列操作,讓乾隆合理的收拾張廷玉的勢力,這些勢力在很短時間內就分崩離析,而且沒有出什麼動亂。張廷玉原本的勢力被乾隆接收後,這群人仍舊感恩戴德,汪由敦更是平定準噶爾叛亂有功,受到乾隆重視,雖然未能回到軍機處,但是也升為吏部尚書,頗為風光。

1755年,張廷玉去世,享年八十四歲。古往今來,權臣能活到這個歲數的,屬實不多。生前張廷玉讓乾隆體面了,死後乾隆就讓張廷玉體面。乾隆遵從雍正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輔佐兩代皇帝上位,歷事三朝,張廷玉雖無大功,但是憑次配享太廟,成了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另外,張廷玉的後人乾隆也沒有為難,反而重用他們。張廷玉死後45年,張廷玉的長子出任四庫全書總裁官、兵部主事、刑部侍郎;張若靄襲封伯爵,歷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禮部尚書;張若澄官至內閣侍讀學士;張若渟歷任刑部主事、軍機章京。

張家雖然不復往日輝煌,但是憑藉幾個兒子的官職,也能算是豪門大戶了。比起被抄家的張居正、人死族滅的霍光,這種待遇好太多了。張廷玉能激流勇退,保全家族和身後名,這一點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