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閱榜後怒不可遏,主考官流放、狀元郎含冤慘死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標記著漢人新皇朝的誕生。

可是在朱元璋建國之初,政權雖然建立了起來,但內部形勢其實非常複雜,特別是北方經過連年戰亂,政治和經濟極其混亂,更不說北方的教育系統。

何況當時元朝殘軍還在塞外虎視眈眈,北方的情況實屬不容樂觀。

朱元璋閱榜後怒不可遏,主考官流放、狀元郎含冤慘死

明太祖

朱重八的煩惱

坐在龍椅上的朱重八常常會用懷疑一切的目光看著下面的大臣。

他們權力太大了,應該怎麼平衡各方勢力成了朱重八的心病。

新朝初立,一切都在千頭萬緒之中,現在重要的是收盡天下百姓的心,讓他們知道大明朝的新氣象,而進行科舉選拔讀書人入新朝為官就是最好的利器。

納新除舊,權力制衡,皇權至上。這就是朱重八為朱明皇朝定下的無上目標,任何阻礙他大統的人或事,朱皇帝的屠刀可是不帶虛的。

出人意外的榜單

洪武30年,是明朝科舉考試製度值得銘記的年份。

由大儒劉三吾親自任主考官的這場科舉考試在會試結束之後,出現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極為意外的結果。

春闈錄取52人,全部出自南方士子,北方士子無一人上榜。殿試結束後,來京城參加科考的考生一片譁然。

北方士子皆認為這是主考官劉三吾“私其鄉”,偏袒南方考生,因為劉三吾就是來自南方的湖南。

朱元璋閱榜後怒不可遏,主考官流放、狀元郎含冤慘死

科舉閱卷

主考官和狀元郎的冤案

朱元璋得知北方士子燥起來後,親自閱榜(榜後有籍貫等資料備註),一時怒不可遏。立刻成立了一個以翰林學士張信為首的十二人調查小組,看看有沒有黑幕的存在,這也是對北方士子的場面交待。

張信等人經過詳細的評卷也認為錄取結果都是按照試卷的真實水平決定的,北方考生沒有被錄取並沒有什麼異常。當時南方考生的文化水平確實高於北方,北方士子無一人上榜純屬意外,主考官劉三吾是以才取士,絕無半點“私鄉”之疑。

但北方考生認定其中有黑幕,他們聚集到禮部抗議。朱元璋得知後,曾勸劉三吾承認其“私鄉”之錯,重新判卷。

劉三吾拒絕後,朱元璋便舉起屠刀親自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冤案,誣陷劉三吾等人為“藍玉案”餘黨。將主考官劉三吾流放(因念年歲八十有餘),狀元郎陳 車裂,參與調查的張信等人處死。

南北榜的誕生

處罰完主考官和新科倒黴狀元郎等人後。朱元璋想快點平息這次風波,他在沒有舉行會試加考的情況下,從北方考生中新錄取了六十一名考生。

然後朱元璋親自主持殿試,新錄取的考生全部參加考試,再根據考試結果排好名次。

與先前錄取的南方考生合計錄取為本次科舉新科進士,史稱“南北榜單”。

冤案的背後

為什麼朱元璋會對這次的科舉結果如此憤怒,除了劉三吾等人的冥頑不化 ,不能完全領悟其政治意圖外。明朝建立後,北方地區時隔數百年重回漢人政權的統治,朱元璋希望能夠儘快穩定北方的統治,籠絡北方讀書人。

但這次錄取結果,顯然會造成北方和南方的政治裂痕,不利於朝廷對北方的統治。

朱元璋為鞏固大一統王朝統治、平衡南北方的政治裂痕。只能以冤案的形式結束了本次的政治風波,也體現了朱元璋打擊和限制江南富人的一貫政策。

朱元璋閱榜後怒不可遏,主考官流放、狀元郎含冤慘死

朱元璋閱榜後怒不可遏,主考官流放、狀元郎含冤慘死

“南北榜案”事件開創了科舉在南方和北方分別錄取考生的先例,後來在明仁宗時期會試考卷分南卷和北捲成為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