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卻排在四民之末?

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數千年來以職業地位劃分為四個等級:士農工商。商人是有錢不假,但是卻排在四民之末,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跟以下幾點因素有關:

古代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卻排在四民之末?

第一個方面,農業大國背景

我國古代以農耕為主,也有“重農抑商”的政策。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此這麼多的土地也需要人來耕種,這也是古代“重農抑商”的政策背景。如果大量人口經商而不去務農的話,可能就會出現饑荒威脅到地方的穩定。因此古代是不鼓勵商業發展的。

古代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卻排在四民之末?

第二個方面,儒家文化的影響

我國古代尊崇儒家文化,導致商人的經商之道不受認可。不論是孔子還是後來的各種文學家,都是推崇的“忠義”,推崇“仁義禮智信”,而商人經商肯定會有一些銷售的技巧和手段,以盈利為目的,就是儒家所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所以古代的商業活動是跟儒家文化主流思想背道而馳的,因此不受認可。

古代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卻排在四民之末?

第三個方面,商人的形象太差

古代生產力低下,物資匱乏,商人為了一己私慾,往往都喜歡囤積居奇、壟斷市場、抬高物價,無論是朝廷還是百姓都對此深惡痛絕,所謂無奸不商,他們認為商人都是見利忘義的小人,又不事生產,所以理所當然的給商人排在了最後。

古代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卻排在四民之末?

最後,古代的社會生產力和文明程度還沒有到商人發光發熱的那一步,如果古代生產力強盛,糧食物品都有多餘的,需要商人去變廢為寶溝通南北,這個時候才能體現商人的價值。以上就是在下對此事的看法,各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