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當年起了殺心,劉禪只寫三字便全身而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揭開三國飄渺的面紗,移步蜀漢的興衰之史,便不得不提一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臣——諸葛亮。一首《出師表》,讓聞者潸然淚下“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其中的衷腸又豈是幾句詩詞就能概括的盡的。然而終究是深情錯付,後主劉禪辜負了他的一番苦心。“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一語成讖,預言了蜀國的滅亡之因。

司馬昭當年起了殺心,劉禪只寫三字便全身而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尋歡作樂,耽於美色,想必這是劉禪給人最深的印象。昏庸無道,識人不明,亦是蜀國落敗的原因。然而劉禪真的是一個愚蠢至極的昏君嗎?扶不起的阿斗真是如此的無能嗎?諸葛亮曾稱讚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可見劉禪有著不為人知的智慧。

司馬昭當年起了殺心,劉禪只寫三字便全身而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在司馬昭滅蜀後,為了向天下人彰顯自己的寬廣胸襟,並沒有將蜀國殘殺殆盡,反而友善待之,一派歌舞昇平。然而帝王心難測,司馬昭也不免多疑,為了試探他們的心思,特意舉辦了一場酒宴,在這場鴻門宴中,司馬昭派人演奏蜀中樂曲。各位蜀國老臣聽聞此曲,皆是夢迴舊朝,涕淚聚下。

司馬昭當年起了殺心,劉禪只寫三字便全身而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然而在一派悲情之景中,卻有一人格格不入。只見劉禪繼續飲酒作樂,脫口而出,“此間樂,不思蜀也。”這便是樂不思蜀一詞的出處。只是司馬昭生性多疑,並沒有完全打消疑慮,他將劉禪安排在一處宅子中,繼續派人監視。,幾日後,探子來報,司馬昭卻是開懷大笑。原來劉禪在匾額上寫著三個大字“中山寨”。

司馬昭當年起了殺心,劉禪只寫三字便全身而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探子不解,司馬昭卻叫他把這三字倒過來讀,原來其真正的含義是“在山中”。簡單的三個字,卻表達了劉禪的投誠之意,復國那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只願在山中安度晚年。昏庸無道的後主劉禪,在政權紛爭中卻能明哲保身,全身而退,這何嘗不是一種處世的智慧呢?或許大智若愚才是對後主最好的形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