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引言

《安從進傳》記載:“安從進,沙陀振武索葛部人也。”安從進的祖父、父親都為唐朝而活,但他們卻不是唐朝本土人,而是從其他地方遷居到中原來的。作為古代強國,中國透過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國和世界溝通交流的渠道,更是利用這條絲綢之路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的美好。也是因為這些美好,眾多外國人被吸引到中國來。

在漢朝時期,就有一個伊朗王子放棄自己的繼承人遷居甘肅,還為中國添一姓氏,現在還有170萬的後裔。漢武帝時期,人才層出不窮。憑藉著對人才的合理錄用,漢武帝打下了前所未有的江山領域。他最終所到達的終點是亞洲中部。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大漢朝在國力軍師發達的同時,並沒有像清朝一樣驕傲自滿,而是派人出使別國。而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將漢朝的文化帶給了沿途國家的人們,透過頻繁的貿易,這些西方國家漸漸被中原的精彩文化所吸引,尤其是那些光鮮亮麗的絲綢更是讓他們看得目不轉睛。

也是因為看到了大漢朝的商品的精美,很多人都萌生了去大漢朝看一看的心思。富有的國家可能還能忍一忍,但像伊朗這種比較貧窮的國家便不怎麼能忍了。他們收拾好行囊準備輕易前往神秘的東方之國瞧一瞧,很多人來了漢朝便不再想回去,而這些平民的做法更是讓伊朗王子也就是當時的安息國帝國王子好奇不已,他甚至也準備動身去看一看。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收拾好行囊,安息國王子親自去了漢朝,也就是在這之後,他徹底被漢朝的富貴給吸引了。而被吸引的結果便是他決定移居到漢朝來。這個王子是安息國的下一任繼承人將來是要做國王的,如果他要完全移居到漢朝來,肯定會遭到老國王的反對,一眾大臣也不會同意。為了平息大家的指責批評,王子選擇暫時回到安息國,而在他的父親去世之後,他便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叔叔。

在做完一切以後,他又選擇將自己變成一個僧人,利用僧人的身份向漢朝人傳教或許更容易融入大漢朝的生活,一切準備就緒,時至東漢桓帝建和二年,他終於帶著一些國民和官員來到了中原。當時的漢朝國土遼闊,容納這些移民綽綽有餘,而最後他們也選擇了甘肅作為他們的最終棲居地。來到漢朝,這些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適應漢朝的生活,而適應生活的第一步便是學習漢朝文化。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因為周圍的環境,和他們所相處的人都充斥著漢族文化,所以他們很快便融入了這裡的生活,不僅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習慣,也能順利的和這裡的人進行語言交流。除了這些習慣上的改變,他們更是將自己的姓氏進行了更改。原本王子的姓為安帕提亞氏,為了能更好地與人交流,他將自己的姓改成了安,不僅是原來姓氏的簡稱,更是代表了對安息國的懷念。

王子改名為安清,更是深入地為自己取了字:世高。作為伊朗人的領頭人,安清的融入讓其他跟著他的人也紛紛效仿,很快這群人便開始和中原人通婚,他們的血脈也真正融入到了中原人身上。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這一批最初姓安的移民因為婚嫁、生存逐漸從甘肅遷出,漸漸遍佈中國大地。安氏一族雖然已經是中原人的一分子,但因為種族不一樣,他們的外貌相比較中原人來說更加白皙。直到今天,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安姓一脈仍有170萬人口存在。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或許這當中有些人不是伊朗人的後代,但絕大部分人一定都屬於當初安清的那一脈。安這一個字,對於普通人來說它確實只是一個單純的字而已,但從大的方向來看,它代表了一個種族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代表了它和中國文化的融合程度。所以,簡簡單單的安姓,不僅是中國百家姓上的一個姓氏,更是代表了中國伊朗兩國千年的友誼。有了這些從古伊朗遷移到中國來的人,就意味著中國永遠都有伊朗人的家人,兩個國家之間的歷史淵源很深厚。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有170萬後裔

結語

安清等人的後代能在中國的地盤上發展到如今170萬人民的規模,這其實不是他們能想到的結果。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不然這些來自伊朗的人民也不會長久的定居中國,如果不是中國的熱情好客,他們又怎麼能在這生活千年之久。

參考資料:《安從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