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新座標23:遠交近攻——希特勒成也此計,敗也此計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正是範睢給秦王提出的“遠交近攻”之計,才給秦國規劃了一統天下的路線圖,最終成就了秦始皇的千古之名。可能有的讀者會說,竹判官就喜歡講歷史典故,難道三十六計就沒有點接地氣的嗎?有,還真有。上學的時候,每次考試前,老師叮囑我們,發下卷子來不要奔著後面的大題去,先從小題開始做。大題分值高,但是難度大,不容易得分;小題比較簡單,但是分值低,感覺不過癮。一道一道去做,積小勝為大勝,照樣也能把分值拉開。

三十六計新座標23:遠交近攻——希特勒成也此計,敗也此計

(一)遠交近攻者要思考的兩個問題

《孫子兵法》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要算的東西有很多,具體到“遠交近攻”之計至少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搞明白“我是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連自己幾斤幾兩都沒有搞清楚的話,那還有什麼資格參加遊戲呢?在當下的競爭格局中處於什麼地位?烏克蘭就是北極熊俄羅斯身邊的一隻小綿羊,愣是要充大象,真幹起架來,沒討到好處吧!顯然就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實力排前幾位,是可以嘗試的。實力不濟的話,乖乖的像某些國家那樣當個中立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是吃不了大虧。

三十六計新座標23:遠交近攻——希特勒成也此計,敗也此計

二是如何審慎選擇合作物件和打擊物件,搞明白“他是誰”。通俗來說就是要團結誰,要孤立誰。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一旦選擇失誤,越努力結果就越糟糕,甚至會萬劫不復。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劉備不顧文臣武將的勸阻,一意孤行,念及桃園結義之情,非要找孫權算賬。結果怎麼樣,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最終命喪白帝城,悲也。本來三足鼎立的格局下,聯吳抗魏是最佳選擇,可是劉備卻沒有搞明白他的敵人是誰,導致了失敗。合作一定要選擇力量比自己小的,這樣才能掌握話語權,才能積小成大。如果找一個比自己實力強的合作的話,那就不叫“遠交近攻”了,反倒成了“傍大款”了。“傍大款”只會有一個結果——被大款玩弄,南宋就是這麼完蛋的。

三十六計新座標23:遠交近攻——希特勒成也此計,敗也此計

(二) 遠交近攻者要面臨的一個選擇

擺在你面前兩個信封,一個信封裡裝有一張未開獎的彩票,有可能會中500萬元大獎;另一個信封裡裝有一張購物卡,餘額為5萬元,可隨時到超市消費。你會選擇一個?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這購物卡,“隔夜的金不如到手的銅”,實惠就擺在眼前,為何要選擇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誘惑呢?

“遠交近攻”是良計,為何有的人沒有用好呢?關鍵就在這,在誘惑面前表現得太貪婪了,總想一口吃個胖子,缺乏應有的定力,卻最終什麼也沒有得到。最近幾年經常鬧“晶片荒”,有些地方的話事人頭腦一熱,就上晶片專案,最終結出果實來的有幾個?倒是留下了一地雞毛。

三十六計新座標23:遠交近攻——希特勒成也此計,敗也此計

希特勒成為德國話事人之後,便開始了對外擴張之路。“畫家”出身的他,還真有兩把刷子,用上“遠交近攻”之計。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解除了後顧之憂。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後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到1940年5月,德國就打敗了荷蘭、比利時、法國、丹麥、盧森堡、挪威等周邊國家,英法聯軍不得不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到此時,希特勒的“遠交近攻”效果明顯,除了英倫三島苦苦支撐外,大半個西歐都納入了德國版圖,於是便有了“德意志第三帝國”之說。在他眼裡,巔峰時期的拿破崙也不過如此。

三十六計新座標23:遠交近攻——希特勒成也此計,敗也此計

1941年6月,希特勒停止進攻英國的腳步, 180度調轉炮口對準了蘇聯。然而,結果和拿破崙兵敗莫斯科一樣,久攻不下,損兵折將,丟盔棄甲,鎩羽而歸。拋開同盟國強大的實力因素不說,希特勒開局良好,結局悲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應有的定力,妄想建立不世之功,而自亂陣腳。也幸虧他犯了這個錯誤,否則二戰的結果將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於網路

竹判官《三十六計新座標之不殆之道》原創第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