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落下帷幕,隨著《凡爾賽條約》的簽訂,似乎肇事元兇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德國在戰爭中整整損失了3。5%的人口,經濟與國民生產幾乎完全陷入癱瘓狀態。作為戰敗國,德國軍隊被限制在了10萬人,這也就意味著擁有54萬平方公里的德國,最多隻能保留10個步兵師的兵力,這些兵力最多也就勉強維持一下治安,連基礎國防都無法滿足。而且德國還被限制發展諸如坦克,巡洋艦等技術兵器。似乎在英法看來只要限制了德國的戰爭潛力,歐洲乃至人類就能獲得永遠的和平。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與被嚴厲制裁,甚至幾乎連國防都沒有的德國完全不同,法國透過戰爭的勝利再一次奪回了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寶座,其後更仰仗其強大的裝甲部隊獲得了“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桂冠。

法國的軍事聲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更重要的是法國在奧斯曼帝國解體後,獲得了敘利亞,黎巴嫩的控制權,將其變成了法國控制中東地區的橋頭堡與殖民地。英國陸軍在戰爭中損失近40萬人,空軍也損失了約3萬人,對於人口薄弱的英國而言,短時間內恐怕無法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了。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而昔日號稱歐洲憲兵,歐洲壓路機的俄國,現在也因為戰爭引發的經濟問題和糧食危機而陷入了動亂之中。放眼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除了正在成長中的美國和日本還算擁有不可小視的地面力量,但牌面上也依舊比不過擁有強大裝甲力量和重炮的法國陸軍。

幾乎所有的法國官員和將軍們都認為法國獲得了長久的和平,法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迅速上升,但一戰中的法國英雄——福熙元帥卻不這樣認為,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場虛假的勝利和虛假的和平,人們不過是被眼前的勝利矇騙了。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1920年的時候,福熙元帥在接受報道採訪時公開聲稱:“凡爾賽條約只是20年的停戰協定,下一次德國人就不會再犯低階錯誤了,他們將突破法國北部的防禦,佔領北部海峽並將法國作為進軍英國的基地!”。

福熙元帥覺得要想保住得來不易的和平,就必須集結法國所有的機動力量,對德國實施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徹底摧毀並肢解德國,使其國家和文化永遠從地球上消失,才能確保法國的勝利與和平不受下一次戰爭威脅。但很多人都覺得元帥是在戰爭中受到了精神刺激,思維有些不正常了,德國人哪裡還有能力發動下一輪戰爭?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2年之後出現了一些不太好的苗頭,德國數次沒有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時間支付戰爭賠款,時任法國總理的普恩加萊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似乎事情正在朝著福熙元帥的預言發展,所以他打算聯合英國和美國對德國進行新一輪制裁,必要時直接對德國實施軍事打擊。

英國和美國根本就沒把普恩加萊的建議放在心上,畢竟德國人現在被限制得厲害,而且德國國內就經濟陷入了癱瘓與通貨膨脹,大量德國人失業,大量前德國國防軍官兵流落社會無從安置,並且還發生了多起暴亂事件,別說無法按期賠款了,就是能不能HOLD住都是個問題,

所以拒絕了普恩加萊的提議。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隨後普恩加萊為了以防萬一,於1923年派遣軍隊佔領了魯爾工業區,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萊茵蘭地區,即對德國做出預防性的懲罰,又用魯爾抵償德國應該支付的部分賠償,畢竟德國正處於通脹中,馬克已經貶值到和廢紙差不多了,對法國來說與其強迫德國人賠錢,不如割地實在。

對德國來說,其主要依賴的煤炭和金屬產業有大約一半都在萊茵蘭地區,失去了萊茵蘭地區的控制權,對德國意味著他們無法利用煤炭和礦石來穩定國內經濟,德國起碼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才有可能從陰影中走出來。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然而法國在戰後4年間也沒有確定到底採用哪種防禦策略,此時法國一戰英雄的霞飛和貝當元帥認為法國經歷了一場慘烈的戰爭,幾乎打光了兩代人,且經濟同樣處於衰落狀態,根本就不支援福熙元帥的激進戰略。

相比之下對德國採取防禦封鎖戰略更符合法國當下的需求,法國只需要沿著邊境構築一條固若金湯的防線就可以了。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就算德國人真要是想要復仇最起碼也要等五十年的時間,到時法國早就把防線修建成了鐵壁,德國人會在防線上撞得頭破血流。然後法軍機動兵力趁機發動反擊,一舉殲滅德軍部隊,就能迫使德國再一次投降。

最重要的是,修建防線的工作可以逐步展開,經費投入可以分期進行,而福熙元帥的激進思想需要的一次性投入已經超出法國的承受能力了。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霞飛與貝當兩位元帥的建議立刻得到了馬克西姆·魏剛將軍,莫里斯·甘末林將軍和安德烈·馬奇諾議員的支援。

這三人同樣都是一戰中的英雄,備受人們的尊敬與崇拜,可以說他們的支援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法國政府立刻採納了霞飛和貝當兩位元帥的建議,著手策劃防禦封鎖戰略。至於福熙元帥的建議,就讓他哪涼快哪蹲著去吧。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就在法國積極籌備修建邊境防線的時候,德國境內可以說是風起雲湧,1923年9月,隨著一聲槍響,希特勒發動了啤酒館事件,

儘管最終希特勒被投入了監獄,但是德國人對法國的仇恨已經變得顯而易見了,德國(魏瑪共和國)總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一邊試圖與法國達成和解降低賠款金額,

一邊將德國人遭受的所有責難推給了英法各國。(傳說正是他在幕後塑造了希特勒。)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希特勒於1924年出獄,隨後投身政治,並不斷宣揚復仇言論,煽動德國與法國,英國之間的矛盾,

從而利用德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復仇情緒為自己拉足了選票。1930年德國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蕭條中,希特勒抓住了機遇瘋狂地擴張自己建立的納粹組織,並於同年使得納粹佔據了魏瑪共和國107個席位,進而成為了國會第二大黨派。

3年後希特勒終於成為了德國總理,他開始大行其道地向全德國社會推廣自己的極端思想,宣揚復仇論,排除異己,擴張軍隊,並丟擲了所謂的“生存空間論”。

一戰落幕並未迎來和平,暴風驟雨前的安靜,下一次大戰正在醞釀

希特勒很快就把德國軍隊擴編到了60萬之多,還任命古德里安訓練裝甲部隊,叫工業企業以製造拖拉機為由研發坦克。其後德國於1936年進兵萊茵蘭非軍事區,佔領了被法國奪走的魯爾。

同年又派遣干涉軍參加西班牙內戰,其後在1938年先後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並積極準備對波蘭的戰爭。此時法國和英國總算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福熙元帥的預言即將成為現實,但英國試圖通過出賣波蘭的利益來換取和平。

而法國因一戰後社會上瀰漫著傷痕氣氛和反戰主義,也無法對波蘭提供任何援助,下一場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結語

儘管福熙富有遠見預料到了近40年後會發生的事,但他的激進建議對當時的法國來說是完全承受不起的。霞飛和貝當的保守建議更符合法國的實際情況,但法國在一戰結束之後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實力,也盲目的相信盟友英國的判斷,並對德國實施沉重的壓迫還奪取了魯爾工業區,才是締造了希特勒的根源,從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導火索。

參考文獻:

《第三帝國的崛起》

《魯爾危機》

《力量與平衡: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