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沒實力非要稱帝,曹操有實力稱帝卻沒稱帝,為什麼呢

曹操明明可以當皇帝,卻不稱帝,一直讓許多人感到不解,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一、曹操曾自詡學周公輔政,做君主要講誠信

曹操在他的《短歌行》這首詩裡表達了人生短暫,渴望建功立業的理想。並且自比周公,只要有人才到來,他就會像周公一樣,即使剛把飯填到嘴裡,也要吐出來,即使正洗著頭,也不洗完,攥著頭髮就會出來迎接。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武王滅掉殷紂王,建立周王朝後沒多久去世了。武王的兒子稱王年幼,周公沒有到他的封國魯國去,而是留在京城輔佐成王。

曹操認為他和周公有兩點相似之處:一是盡心盡力,招納賢才,為國所用;而是引來誹謗,被人認為心懷異志,圖謀不軌。

袁術沒實力非要稱帝,曹操有實力稱帝卻沒稱帝,為什麼呢

即使曹操沒有稱帝,劉備等人也極力的抨擊曹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欲廢漢自立久矣。”為此,曹操不得不寫了篇《讓縣自明本志令》來替自己澄清。

孤始舉孝廉……,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此其志也。……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讓縣自明本志令》

曹操在這篇文章裡,先說自己只想當一個好的太守,之後,遇到天下大亂又想為國立功,博取封侯,自己不交兵權只是為了讓那些野心家沒機會稱王稱帝。

曹操自比周公,周公是沒有篡位的,他的文章傳遍全國,幾乎等同於發誓了。如果他違背諾言稱帝,實際上就是打了自己的臉。一個帝王沒了誠信,也就不會有讀書人和百姓的支援。

二、曹操以輔助漢獻帝為名,吸引來大量人才,貿然稱帝,會失去部分人才支援

曹操當初在漢獻帝落魄到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的時候,把他迎接到許昌,可以說贏得了許多忠於漢朝的官員、讀書人和百姓的支援。

許多人就是衝著漢獻帝才投奔了曹操,比如荀彧、荀攸叔侄。

曹操只是稍微露出點不臣的苗頭,就有許多朝廷大臣明確表示了反對,從小因為讓梨而天下聞名的孔融就因不斷抨擊曹操而被殺。

袁術沒實力非要稱帝,曹操有實力稱帝卻沒稱帝,為什麼呢

(孔融)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後漢書·孔融傳》

三、曹操稱帝會促使孫劉在道義上佔上風,不利於北方政權穩固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每次曹操都打著漢獻帝的旗幟攻打其他軍閥,在道義上就佔了上風。

袁術稱帝時,曹操就以漢獻帝的名義命令孫策和呂布對袁術進行討伐,使得袁術很快就被討袁聯軍擊敗。

赤壁之戰時,曹操在給孫權的書信裡就自稱是奉了漢獻帝的命令來討伐有罪之人。孫權把書信給手下看,孫權的長史張昭就因此害怕地說:曹操是豺狼虎豹一樣的惡人,挾持天子征討四方,動不動就用朝廷為藉口,我們抗拒他,事情就會很不順利。

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資治通鑑》

曹操如果稱帝,就會讓孫權和劉備佔據這個道義上的制高點,“曹賊”的名聲可就做實了。

曹操稱帝,時機還不成熟,他內部就會出現分裂,孫權和劉備就會以此為藉口更加聯合一致的對付他。

袁術沒實力非要稱帝,曹操有實力稱帝卻沒稱帝,為什麼呢

四、曹操先為丞相,封爵魏公,再加九錫,封魏王,大權獨攬已等同於皇帝

曹操在公元212年,就和西漢丞相蕭何一樣,拜見皇帝可以不稱自己的名字,帶著劍穿著鞋上殿。

沒過幾年,曹操的爵位就成了公爵,已經達到作為一個大臣的頂峰了。但很快,漢獻帝又被迫封他為魏王,不用對皇帝稱臣,也不跪拜,車馬服飾都和皇帝一樣了。所有官職的任免都要他說了算。

這時的曹操跟皇帝已經沒了區別,要不要這個稱號都不重要了。

五、曹操要學周文王,給曹丕稱帝打下基礎

袁術沒實力非要稱帝,曹操有實力稱帝卻沒稱帝,為什麼呢

曹操當了魏王之後,很多手下都勸他登基稱帝。曹操卻認為不是時候,自己稱帝會帶來一系列不好的影響。為了子孫長遠打算,自己不稱帝比稱帝更有利。

所以曹操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意思是,如果天命在我曹操,那麼我就當周文王吧。也就是說,自己不稱帝,讓自己的兒子學周武王滅掉前朝,然後登基。

袁術沒實力非要稱帝,曹操有實力稱帝卻沒稱帝,為什麼呢

綜上:曹操之所以不稱帝,是為了遵守諾言,並且不想失去漢獻帝這杆大旗和部分大臣的支援,並且曹操已經等同於皇帝了,讓曹丕稱帝更加有利於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