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之諸葛誕反司馬昭:未能凝心聚力,最終功敗垂成

三國時期,曹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魏國朝政大權盡歸大都督

司馬昭

掌握,長史賈充建議司馬昭訪察各地民心,以防心懷不滿之人,鞏固他獨攬大權的地位。司馬昭覺得有理,就令賈充前往各地訪察。

賈充徑直來到淮南,以撫慰軍心的名義拜見鎮東大將軍

諸葛誕

,酒宴上故意稱皇帝曹髦懦弱無能,朝中很多人認為不如禪位於大都督司馬昭。諸葛誕大怒,厲聲斥責賈充,口稱如果有人篡位,他誓將捨命討伐。

賈充回洛陽報告司馬昭,司馬昭也大怒,既然諸葛誕不臣服自己,只能將他除掉。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司馬昭一面寫信給揚州刺史樂綝,令其早做戰鬥準備,即將征討諸葛誕,一面加封諸葛誕為司空,徵召其回洛陽,其實是想將其調回洛陽除之。

諸葛誕料到是賈充報告自己言行給司馬昭,司馬昭要謀害自己,帶兵衝到揚州,先殺掉刺史樂綝,然後正式起兵造反,淮南叛亂由此開始。

“淮南三叛”之諸葛誕反司馬昭:未能凝心聚力,最終功敗垂成

諸葛誕畫像

淮南東吳聯軍不敵司馬昭,退至壽春堅守

諸葛誕自己集結兵力十四萬,並且派長史吳綱將兒子諸葛靚送到東吳做人質,請求東吳發兵,幫助自己共同討伐司馬昭,東吳丞相

孫綝

親率七萬大軍,前往壽春援助諸葛誕。

司馬昭集結大軍二十六萬奔赴壽春,剿殺諸葛誕。

吳軍先鋒朱異、唐諮先行到達壽春城郊,遭遇魏軍先鋒王基,兩軍交戰,朱異、唐諮不敵,失利撤退。

他倆將戰況報給壽春城內的諸葛誕,諸葛誕率軍從城內衝出,與吳軍一起向魏軍發起進攻,魏軍不敵後撤。

司馬昭聽取黃門侍郎

鍾會

建議,令軍士在路上丟棄大量勞軍財物,遍撒牛馬驢騾,引誘吳軍撿拾。吳軍本是為利而來,果然上當,你爭我搶,一片混亂,兩旁埋伏好的魏軍趁勢殺出,淮南東吳聯軍大敗,諸葛誕逃回城內,堅守不出。

“淮南三叛”之諸葛誕反司馬昭:未能凝心聚力,最終功敗垂成

鍾會畫像

正在兩軍較量的關鍵時刻,吳軍內部出了問題,孫綝臨陣斬殺大將

吳國援軍主力屯於安豐,司馬昭大軍駐於項城,與壽春城互成三角,鍾會建議:“安豐與壽春互為掎角,互相配合支援,不易攻取,不如將圍困壽春的大軍稍微鬆一鬆,放開一個口子,令吳軍進城,與諸葛誕合兵一處,我們圍困日久,他們必然突圍而出,那時從後掩殺,可獲全勝。”司馬昭從其言,故意留下壽春城南門不圍。

安豐的吳軍經過研究,決定由於詮、全懌、全端、文欽率軍衝進城去,與諸葛誕會合,然後朱異領軍從魏軍後面發起攻擊,於詮等再與諸葛誕從城中殺出,共破魏軍。

司馬昭料敵在先,不等朱異發起進攻,搶先發兵將其擊潰,朱異逃回營寨,孫綝大怒,責其屢敗,挫動軍威,竟然將其斬首,然後召來全端之子全禕:“救不下壽春城,你們父子都不要來見我!”自己卻回建業去了。

“淮南三叛”之諸葛誕反司馬昭:未能凝心聚力,最終功敗垂成

諸葛誕與司馬昭對峙局勢圖

全禕投降魏軍,後果很嚴重

魏軍將壽春城圍得水洩不通,全禕數次衝鋒,均未能衝進城去,又不敢回營,只得投降了魏軍,司馬昭加封他為偏將軍。

全禕感恩於司馬昭,給父親全端、叔叔全懌寫下書信,稱孫綝如此不仁,不如降魏,用箭射進壽春城。全端、全懌看到書信,對孫綝心灰意冷,率領手下數千人,開啟城門,投降了司馬昭。

勝利的天平明顯開始向司馬昭傾斜。

“淮南三叛”之諸葛誕反司馬昭:未能凝心聚力,最終功敗垂成

全禕畫像

司馬昭圍城日久,諸葛誕抗不住巨大壓力,自毀長城

諸葛誕不敢出城對敵,只指望司馬昭糧儘自退,謀士蔣班、焦彝見城內糧少兵多,勢難久守,建議諸葛誕儘快與魏軍決戰,諸葛誕惱羞成怒,稱他們不遵將令,再有此言,定斬不赦。二人見諸葛誕不納忠言,必敗於魏軍,偷偷逃出城去,投降了司馬昭。

東吳的文欽見城內糧食越來越少,建議諸葛誕將來自北方的兵士放出城去,以節省糧食,持久作戰,諸葛誕懷疑文欽通敵,謀害自己,加之兩人素有積怨,竟然將文欽斬首。

文欽的兩個兒子

文鴦

、文虎見父親被殺,奔上城頭,砍倒守城士卒,爬下城牆,投降了魏軍。

毌丘儉起兵反叛司馬師之時,文鴦是得力干將,他獨率兩千五百軍士殺入司馬師大營,嚇得司馬師面部創口迸裂,直接導致死亡。此時他來投降魏軍,司馬昭本欲殺掉他為哥哥報仇,又是鍾會勸住,稱不如善待他,樹立投降魏軍後得到優待的典型,可以極大地瓦解壽春守軍的鬥志。

與全禕一樣,司馬昭同樣加封文鴦、文虎偏將軍,並且進一步加封關內侯。二人感恩戴德,在壽春城下騎馬來回馳騁,向城上守軍大呼:“我二人乃大都督死敵,尚且能得到如此禮遇,你們何不早些投降?”本來壽春被困日久,人人思危,這樣一來,諸葛誕軍心更加渙散,都在想著如何投降,保住性命,根本無心作戰。諸葛誕急得親自來回巡視,不時殺掉急欲投敵之人,重樹軍威。

“淮南三叛”之諸葛誕反司馬昭:未能凝心聚力,最終功敗垂成

司馬昭畫像

司馬昭取得最後勝利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二月,司馬昭見時機已經成熟,催動大軍,發起猛烈進攻。壽春守軍士氣已經非常低落,守將曾宣甚至獻出北門,魏軍大舉入城,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諸葛誕軍隊,軍士大都投降魏軍。

只有吳國將領於詮堅守氣節,血戰至死。

諸葛誕逃出壽春,途中被殺,親屬三族盡被誅滅。

諸葛誕兵敗,最大的原因在於他自己

諸葛誕起兵反抗司馬昭,自己集結兵力十四萬,借來東吳援軍七萬,共計二十一萬,司馬昭平叛部隊雖有二十六萬,數量佔優,但是他領兵遠來,糧草輜重、後勤保障就要耗費極大軍力,況且諸葛誕是本土作戰,熟悉地理,佔據地利優勢。這樣看來,雙方實力相差並不懸殊,為何諸葛誕最終慘敗?

最大的原因在於他自亂陣腳,頂不住城池被圍的巨大壓力。屬下將領向他進言獻策,出發點是為了破敵,他卻只因為與自己想法不合就勃然大怒,惡語相向,致使蔣班、焦彝離他而去。最不應該的是,他還殺了本是為援助他而來的吳將文欽,導致猛將文鴦、文虎投降魏軍。

雙方力量此消彼長,戰局對本已處於劣勢的他更加不利,干將投敵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後果——極大地動搖了軍心,削弱了士氣,大家都沒有取勝的信心,只想著如何投降,面對士氣高昂的魏軍大舉攻城,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