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包青天》劇照服裝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知否知否》劇照,綠女紅男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後世結婚照基本都是喜慶紅袍禮服

許多人以為唐朝人衣著華麗多彩,宋朝人衣著樸素無華,這個刻板印象無疑是割裂了歷史的慣性,其實宋朝人“以朱紫為貴”,再加上“炎宋”的本命顏色是赤色,大多數人喜歡穿這種亮色系衣服,官家也無法阻止。至今流傳下來的結婚穿紅色禮服的習俗就是從宋朝時期演變過來的,剛開始是綠女紅男,後來就漸漸的都穿紅色禮袍,看著也喜慶,有氣氛。

在宋朝的時候,衣著除了自帶禦寒功能,還附帶了其他的功能。

衣著剛開始還殘存著唐代的等級劃分,後來顏色混同為一,不能“以貌取人”了

在社會上層,衣著是不能隨意的穿戴的,有著森嚴的等級標誌。只要瞅一眼就立刻直到對方的社會地位和財富權勢等情況。佩戴的腰帶頭飾等飾品和衣著顏色以及在特殊場合的禮服都折射出王朝的禮儀規制,是萬萬不能僭越的,不然會有大麻煩。

尤其是官員士大夫的衣著規定更加嚴苛。服飾、頭飾、腰帶、車乘、印信等隨身物品都不能有絲毫差錯。禮儀是秩序,也是威儀,更是中國人的信仰和行為準則。

據《宋史》記載:“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百姓按照規定只能穿黑白兩色或者中間色灰色的了。不過隨著大宋“藏富於民”國策的成功實施,大宋的市民階層崛起,有錢有閒的市民已經不再滿足於穿單調色系的服飾。

“國朝之令,非婦女、小兒不許衣純紅黃”。

也就是說,婦女和兒童的衣著顏色沒有忌諱,只是規定了成年男子禁止穿“純紅黃服飾”。

《四朝見聞錄》提到秦檜兒子秦禧就喜歡穿黃葛衫,被秦檜呵斥,秦禧還振振有詞“葛黃乃貴賤所通用”。

宋太宗時期,“以時俗所好,冒法者眾,故除其禁”。

服飾管制的鬆懈讓大宋的街頭迸發出別樣的風采,“顏色革命”讓大宋的街頭開始多姿多彩。

“衣冠之制,上下混一”。

庶民和士大夫的衣著幾乎沒有區別,當然引起了士大夫的不滿,不過宋朝對社會習俗的這些細節還是很寬容的,沒有以行政命令強行扭轉社會風氣。

宋朝女子衣著也很開放,時髦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福州黃晟墓出土的時尚褶皺裙子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福州黃晟墓出土的滾邊窄袖女夾衫

在中國上世紀70年代考古的時候,福建福州發現了一座南宋時期的黃晟墓。據墓誌銘記載,該女子17歲去世,不知什麼原因,隨葬品竟然還儲存下來。發現的衣著服飾上百件,雖然顏色已被時間褪色,但是能發現吊帶裙和褶皺等款式衣服,足以證明當時女子的時尚和開放。

據《清波雜誌》記載,“女子裝束,數歲即一變,況乎數十百年前,樣制自應不同。如高冠長梳,猶及見之,當時名大梳裹,非盛禮不用。若施與今日,未必不誇為新奇。”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南宋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裡的婦女正在旁觀鬥茶,穿抹胸,露出乳溝,可以看作是平民潑辣女子,但是性感開放絲毫不遜色於今人女子。

宋人女子的裝束一般是一件抹胸外加對襟褙子,內衣外穿,袒露頸胸不足為奇。當然沒有唐代裸露範圍大,但是更增添神秘嫵媚之感。

頭飾佩帶的由來和演變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佩戴皮製頭帶顯得俊朗神異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玉飾頭帶,更顯溫潤君子之風

頭飾上的“帶”一般是為了讓人看起來更加幹練有精氣神。剛開始是皇族子弟才配飾,不過皇族作為時尚圈的風向標,當然會引領潮流。甚至宮女出宮賞燈都會配飾,升斗小民也就開始隨大流配飾了。

1012年,皇帝特詔:“方團金帶,優寵輔臣,今文武庶官及技術之流,率以金銀仿效,甚紊彝制。自今除恩賜外,悉禁之”。

中國人就是這樣,你越禁止越發神秘,越有人去嘗試。然後這條詔令也就催化了方團金帶的流行,當年的時尚圈的時髦款,有皇帝陛下背書的宰輔特供款,怎麼可能不流行呢?

平頭百姓一般會裹著頭巾,顏色和規制能讓人一眼看出他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當然有錢人就任性多了,雨天的圓草帽、皮帽等都可以佩戴。

至於女子的頭飾,一般沒有女子戴帽子,精心梳洗過後,佩戴簪釵和冠梳。當然有條件的女子官太太也會佩戴金銀象牙等首飾,有鳳凰和花卉的模樣。還有發籀和耳環,讓女子看起來更加有吸引力。宋朝女子上街會做一個髮髻,甚至有瘋狂的女子佩戴冠梳二十多把。隨行婢女的頭飾則較為簡略,用綢帶系髮捲,前額會有一排劉海,顯得俏皮可愛。

宋朝人特有的腰帶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五代前蜀王建使用過的玉製腰帶

中原人和胡人的區別不僅僅是左衽還是右衽,腰帶也能看出來。草原民族一般都是金銀材質,有薩滿教的多神信仰的神秘色彩。中原地區就比較豐富多彩,材質多樣。

長袍短衫一般都要有腰帶繫著。最上乘的腰帶有翡翠、金銀、犀角製成的徽章或者紐扣,很貴重但是彰顯品位和社會地位。

犀角一般是從天竺(今印度)等地進口,南宋時期的海貿裡犀角是一項奢侈品,中國的工匠會將它製造成人形、孔雀、魚或者其他流行的款式。

腰帶的功能還能給宋朝人佩掛荷包,裡面可以裝錢財和小物件(手絹、香料包、鑰匙、磨刀石、微型算盤等),但是上街的話經常被盜。

宋朝人的褲子和鞋子

自從《澶淵之盟》建立後,宋遼兩國交往密切,草原遊牧民族的衣褲影響了中原人的審美觀,褲子簡潔利落的形制深受年輕人喜歡。不過褲子的材質剛開始是麻制的,略微硌人,沒有棉花製品的褲子舒服,當然更沒有絲綢褲子滑潤。因此貧窮的百姓只能多穿幾件禦寒。

社評:從宋朝人的衣著服飾,折射出社會的開放和文明的進步

宋朝龍眠居士李公麟戴著草帽穿著木屐鞋的自畫像

到了南宋時期,皮鞋已經出現,不過當時喚為“油鞋”。當然,唐代的木屐鞋也在寺廟家居的時候穿,麻制便鞋、綢緞拖鞋都還有存在。沒有人不穿鞋,有身份的人甚至穿厚底靴走路,內增高使得自己看著越發高大威猛。

小結:

當然,無論如何,人們還是能夠一目瞭然的透過衣著識別出街頭達官顯貴和暴發戶的區別,士大夫的書卷氣和商人的市儈氣直觀的透過衣著服飾就能表現出來。有權有勢有錢的一般穿天然色長袍且顏色較深;而普羅大眾則身著短衫,顏色較淺。在特殊場合會穿有龍鳳等吉祥圖案的長袍,宋朝的衣著紐扣類似於唐裝的布疙瘩小扣,衣服袖口和領口也會有個性化的鑲邊,袖口寬大可以藏物。

宋人有許多紈絝子弟特別注重外表形象,穿戴的時候會左右打量,在銅鏡裡檢視衣著是否合體,裁剪是否不妥,鞋襪皆以錦緞蘇綢製成,有汙跡的就棄之不用,只用最新款的乾淨服飾。

女子的話一般按照中國陰陽對稱的傳統,區別於男子的右衽著裝,女子穿左衽服飾,而且一般素色為主,清爽乾淨,落落大方,上街的時候,一般會在肩頭圍一個紫色方巾,俗稱“蓋頭”,後來脖頸也會纏一個素色香巾,讓人對有個性的宋人女子充滿好奇和探究的興趣。

宋朝的衣著服飾既有唐朝的嫵媚豔麗,也有含蓄內斂的中國風。可以說,宋朝的衣著風俗習慣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

《宋史 輿服志》元 脫脫

《宋會要輯稿》徐松輯

《聞見近錄》王鞏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法國 謝和耐

《四朝聞見錄》葉紹翁

《中原女子服飾史稿》孟輝

《夢梁錄》吳自牧

《東京夢華錄》孟元老

《清波雜誌》周輝

《夷堅志》洪邁

(文/特約編輯蘭格格)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文章已得到維權騎士簽約,未授權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