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歐洲分裂成常態,中國卻能一統?外國教授:“人品”問題

引言

歷史上的王朝更迭,已經成了歷史規律。但經過近兩千多年的不斷地反覆錘鍊以及沉澱,對於國土統一的概念早已深深的刻入了中國人的骨子裡。《詩經·小雅》有一句名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就是說,這天底下的地方,都是屬於王朝管轄的範圍,而派遣去管理這些地方的人,都是王朝的下屬臣子。

雖然,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的分分合合的歷史時期,但總的來說,這天下“合”的時間還是比較久,而“分“的時間比較短。正如《三國演義》所說的:“這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每一次分合時期,也無形之中使中國人的領土完整意識和團結意識也越發強烈。相對於世界上其他民族而言,中國人好像對於“團結”這個詞理解得格外深刻。

為何歐洲分裂成常態,中國卻能一統?外國教授:“人品”問題

▲三國戰爭油畫

01

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歐洲兩千多年來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分裂時期。但為什麼分了之後卻紛紛獨立,不能夠合起來呢?許多歷史學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對中國為什麼總能一統疆土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或分析。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提出的見解,許多都比較相似。但大學教授馬丁·傑克斯的一本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倒是頗有借鑑意義。

馬丁教授認為,與同時期的中國相比,在大約2000年前,歐洲的羅馬帝國自從分裂以後就沒有再重新統一過。而中國之所以能夠一統,主要依靠的是有一個強大的文明系統的有力支撐。

為何歐洲分裂成常態,中國卻能一統?外國教授:“人品”問題

▲羅馬帝國地圖

雖然馬丁教授的這個說法,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援,但似乎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羅馬帝國之後,從他們國家滅亡的時間來說,並沒有這位馬丁教授說的那麼長。只能說古羅馬帝國國內形勢不好,應該稱之為“混亂”。因為西羅馬帝國直到公元476年才滅亡,而東羅馬帝國更是到了公元1453年才滅亡,它們存在的時期還是很長的。

02

馬丁教授還認為,團結是中國人的主要價值觀之一,這也是一個民族非常值得擁有的優秀品質,而中國的團結精神是具有延續性的。這也是中國文明經久不衰的原因,而其他文明並不具備這些特點。

為何歐洲分裂成常態,中國卻能一統?外國教授:“人品”問題

▲古埃及象形文字資料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明是流傳下來的,而其他三個文明古國,文化都已經被替代。比如埃及,古代埃及同樣使用的是象形文字,但是如今阿拉伯文是埃及的主要語言。同樣歷經過文字改革,同樣歷經歷史混亂時期,中國人卻用團結的精神,把文明的延續儲存以及繼承了下來。這是一種民族性的文明,也是一種國家性的文明。

03

雖然這位教授說的有一些道理。但其實中國許多的學者,認為這個概念還要更早一些,應該是秦王朝一統天下之後,就已經開始生根發芽。而同時期出現的歐洲古羅馬帝國,並沒有將這將國家一統這個概念傳遞下去,這也導致了中國和歐洲會呈現出不同的局面。

為何歐洲分裂成常態,中國卻能一統?外國教授:“人品”問題

▲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

最後馬丁教授還認為,在中國的文明延續過程之中,也給世界其他文明做出了許多突出貢獻,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發明之外。像現代高爾夫,現代足球等等娛樂活動,在古代的中國都能找到它們的雛形。可以說,古代中國的科技發明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端,而這也是中國文明綿延至今 的原因之一。

雖然,馬丁教授提到了中國的文字,卻沒有深入的探討,漢字對中國歷史程序的影響。要知道,在文字還沒有發明以前,語言只能夠是透過人們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播,這就導致每個地方,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系統。就比如現在的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

為何歐洲分裂成常態,中國卻能一統?外國教授:“人品”問題

▲漢字的演變歷程

但中國的漢字,雖然發音不同,但並不影響同文同意。而歐洲的是拼音文字,文字隨著發音的不同產生拼法的不同,自然就會分化成不同的文字。而這些文字,也伴隨著它的影響力,繼而影響了歐洲人民的思想和文化,甚至歐洲歷史的程序和民族的團結。

結語

所以整個中國歷史上,即便是分裂時期,也依然是天下各國的概念,但中華文明一脈相承,都歸於天下歸漢的意識,於是中國歷史上呈現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軌跡。

參考資料:

《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詩經·小雅》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