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大禹治水,其實在康熙年間的他治理黃河有奇功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髮生,而明末政府吏治腐敗,剝削壓迫有增無減,又逢陝西乾旱,百姓生活困難,階級矛盾一觸即發。隨後,農民起義在陝北爆發,直至清順治年間才基本結束。這起義給當時的統治者以致命的一擊,並給清朝統治者以深刻的啟示。為了加強清朝的經濟力量,鞏固封建統治政權,清政府自建立以來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業生產和發展的措施,包括興修水利、黜免田賦、獎勵墾荒、更名田、永禁圈地、修改逃人法以及改革賦役制度等。在興修水利方面,河道治理是重中之重。自古,黃河沿岸一直是農業發展的重災區,-由於黃河挾帶大量泥沙經由河南、江蘇進入大海,加上河道長期失修,泥沙堵塞,堤防不穩固,一遇雨季便常常氾濫決堤,殃及沿岸百姓的生產和生命財產,河道治理也因此成為清朝皇帝心頭的一塊石頭。

都知道大禹治水,其實在康熙年間的他治理黃河有奇功

康熙就曾經將三藩、河務、漕運三件事寫於紙上,懸於宮廷樑柱上,以此提醒自己和文武百官重視治河。但是在平定“三藩”以前,清王朝還顧不上治理黃河。直到1677年(康熙十六年),平定三番的勝局在握,康熙才任命靳輔為河督,開始大力治理黃河。靳輔,原來曾擔任過安徽巡撫,在職期間十分注意農田水利的修建,並躬親進行勘查,積極聽取勞動人民的意見和經驗,進行因地制宜的興建。在治理黃河時,他同樣堅持這種行為方式,“無論紳士兵民以及工匠伕役人等,凡有一言可行者”, “莫不虛心採擇,以期得當”。在此期間,還不拘一格地任用無名無權的水利方面的人才陳潢作為自己的助理,協同自己共同治河。

都知道大禹治水,其實在康熙年間的他治理黃河有奇功

靳輔和陳潢治河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從1677年至1683年(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二年)是第一階段。,此階段重點是堵塞決口,使黃河歸復原來的河道。由於黃河水勢兇猛,根本不容人靠近,所以歷年來人們都束手無策:。而陳潢改變施工的老方法,透過開引河、築建水壩,使決口的水勢緩,然後堵住決口。幾年工夫下來,高家堰與黃河其他決口完全被堵塞,黃、淮各歸其道。1683年至1688年(康熙二十二年至十七年)是治河的第二個階段。此時施工位置向上遊移動,以築堤為主。在此階段,靳輔、陳潢沿河築堤七千九百八十九丈,修築月形堤壩三百三十,對保護堤岸、防水沖刷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為了保證漕船在河中的運營安全,靳輔、陳潢在黃河北岸開挖中河道,使漕船避開了黃河一百多里的險要地帶,提高了運輸效率,也保證了摹岸農作物產品的通常運輸。

都知道大禹治水,其實在康熙年間的他治理黃河有奇功

經過靳輔和陳潢十餘年的治理,黃河沿岸的旱澇防治、通航狀況成效顯著。長期被洪澇淹沒的蘇北大片土地變成了萬畝良田。康熙於1707年第六次南巡,視察河道治理情況時也由衷地肯定了靳輔和陳潢的治河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