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性格特點的同時

《陳州糶米》中的包拯,則是一位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喜劇人物。喬裝私訪一段就洋溢著十分濃厚的民間喜劇色彩。包拯去陳州,沒有擺欽差大臣的架勢,鳴鑼開道,前呼後擁,威風凜凜地入城辦案。而是微服私訪,把自己打扮成莊戶人家模樣。甚至幹著為妓女王粉蓮籠驢、扶上攙下的差事。就在這幽默、風趣,洋溢著一片喜劇性的氣氛中,輕鬆愉快地從“知情人”口中掌握了贓官劉得中、楊衙內的全部犯罪事實。到了接官亭,包拯又被吊在槐樹上,忍著極大的羞辱和痛苦,一聲不吭地聽仍其擺佈。為的也是進一步證實劉得中、楊衙內所犯下的罪行。作者在突出包拯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性格特點的同時,也未忽視描寫他聰明、幹練,辦案乾脆利落的特點。包拯深知,他雖然掌握著皇帝賜予的勢劍金牌,可以先斬後奏。但憑他多年作官的經驗,在官官相衛,皇帝說了有時也不算數的社會里,勢劍金牌有時也不管用。更何況在劉得中、楊衙內的手中也握著御賜的紫金錘呢!因此,包拯在輯拿妓女王粉蓮的同時也把紫金錘弄到了手,作為劉得中、楊衙內作賤皇權的有力證據。並立即將楊金吾推出市曹斬首,又命小古用紫金錘將劉得中打死。等到皇帝的“赦活的不赦死的”赦書來到時,這一紙赦書不僅未能救活劉得中的命,反而保全了受害者小古。既表現出了包拯驚人的智慧,又寄託著人民的理想願望。

包拯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性格特點的同時

包拯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性格特點的同時

包拯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性格特點的同時

劇中對包拯的內心矛盾和複雜的思想活動也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多年的宦海生涯,使包拯十分明白,在奸邪當道的社會中,凡是敢與權豪勢要作對的忠臣賢士,大都慘遭屈死,沒有好的下場。比干、屈原不就是如此嗎?眼下的陳州糶米一案,就是一個要與權豪勢要劉衙內等作鬥爭的辣手問題。對他來說委實有力扛九鼎之難。因此,他想要急流勇退,辭官歸隱,“從今後,不幹已事休開口”。然而秉性剛直的包拯。聽完小古的訴狀後,立刻激起了他對權豪勢要的憤恨,一定要為百姓伸冤雪恨的念頭也油然而生。並馬上動身去陳州,“與陳州百姓每分憂”。透過這些內心活動的描寫,使包拯這個人物更具體生動,有血有肉,可敬可親。完全去掉了某些包公戲中將他神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