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公元820年,唐憲宗去世,時年43歲。據史料記載,唐憲宗平定藩鎮,完成帝國統一大業後,開始沉迷於道教,追求長生不死,最後離奇暴斃。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好多皇帝后期都追求長生不老)太子李恆,在宦官的擁戴下登上皇位,史稱唐穆宗,次年改元長慶。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而白居易曾當過太子的老師,有著帝師身份的加持,他被調回了中央,仕途之路也開始暢通無阻。先是被任命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加朝散大夫,主要職責就是給皇帝起草詔書,相當於是皇帝的秘書。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科舉一案

就在白居易當知制誥的這個重要官員的時候,唐朝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國運的事情——科舉之案,牛黨之爭。

唐穆宗長慶元年,朝廷舉辦了一期進士科考試。吏部侍郎錢徽為主考官,中書舍人李宗閔和右補闕楊汝士為副考官。前宰相段文昌向主考官錢徽打了招呼,讓他多關照一下自己的朋友楊渾之。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然而最後結果出來,楊渾之並未被錄取。相反,段文昌還發現錄取名單裡有幾個很硬的關係戶,李宗閔的女婿還有副主考官的弟弟。這下前宰相就不高興,科舉錄取的進士大多為牛黨的子弟,惱怒的段文昌,聯合李黨中的成員李德裕,元稹等人,向朝廷彈劾這次科舉考官徇私枉法。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震怒的唐穆宗下令重新舉辦考試,並且讓自己的老師,白居易當主考官。而此時的白居易就陷入了兩難之地,牛黨中的楊虞卿是白居易妻子的堂兄,而李黨中的元稹是他最好的朋友,在親情和友情之中,他選擇秉公辦事,保證絕對公平。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在白居易的主持下,科考重新舉行。複試結果一出,牛黨的子弟才學,並不具備登科的能力,通通落榜。而李宗閔也因此被貶職。從此,牛李兩黨之間開始互相的打擊報復,朝廷也沒得消停。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獨善其身

長慶元年十月,公元821年,白居易開始擔任中書舍人,當時相當於內相,距離宰相只差了一步。按理說所有人都會朝著往上爬,去實現一下自己的理想抱負,但是白居易卻主動放棄了這最後一步。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因為他很清楚,皇帝只是看中了他的文才,並不採納他治國理政的策略。而牛黨之爭讓朝廷的官員相互傾軋,這所有的一切,讓白居易並看不到帝國變好的希望,他也知道,僅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扭轉局勢。所以他只好選擇遠離政治漩渦,獨善其身,也開始了萌生隱退的想法。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修白堤,福澤萬民

長慶二年七月,公元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在長安,讓白居易看到了功民的虛無,所以在政治上他更加的務實。

公元823年,田地大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白居易知道災情後,就立馬決定引西湖的水,灌溉農田。但是這個決定卻被當地的官員所反對,他力排眾議,修築湖堤。平日裡蓄水,以防旱時;暴雨之日則開閘放水,以減少水災。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為了說明築堤的作用和灌溉的方法,他還專門寫了一篇《錢塘湖石記》,並刻石立於湖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洩水,只要做到“堤防如法,蓄洩及時”,便不會受旱災之苦。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新修的堤壩將杭州的過去與未來相連,堤上芙蓉楊柳,小橋亭閣,構成了西湖的詩與畫。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這條堤壩稱為“白堤”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前後三年,其實,歷時僅20個月,但是他為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一到芳堤和六井清泉。白居易已經完全放棄了朝廷生活,開始過起了閒適的中隱的日子。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東都洛陽,做閒官

公元824年5月,杭州刺史任期已滿,政績卓越的白居易卻沒有選擇回到長安,而是去到了東都洛陽做一個閒官,分司官,領著高工資,事情也比較少,總而言之就是比較悠閒。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而且在他離開了三個月之前,大唐的政治形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唐穆宗駕崩,年僅16歲的太子李湛即位,史稱唐敬宗。《新唐書》評價為“昏童失德”。

雖然遠離了朝野,但他卻始終關注著現實。此後白居易先後到蘇州,河南等地出任地方官,他在蘇州疏通河道,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在洛陽龍門開鑿險灘,在遠離朝廷的地方,白居易一直在實實在在的,踏踏實實的,為百姓造福。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公元826年,頑劣不堪的唐敬宗被政見不和的宦官殺害,年僅18歲。至此,大唐朝政完全被宦官左右,宦官的手裡有神策軍,中央又高度的集權,大唐的天開始了一片黑暗,白居易濟世救民也成了幻想。

老年得子,又經歷喪子

此時的白居易想徹底隱退,但是一件喜事不期而遇。公元829年,58歲的白居易竟然老來得子,取名阿崔。他細心地呵護著他,並且對他寄予厚望。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37歲結婚,38歲有了第一個姑娘金鑾子,姑娘卻在三歲的時候不幸夭折,貶到江州的第二年,有了女兒阿羅,但是依舊還沒有兒子。老來得子了,為了生活,自然不能夠完全退隱。此後,白居易在官位上走的是悠哉遊哉,並且為自己取名為“樂天”。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在洛陽履道坊的宅院中,年過半百的詩人過著溫馨和睦的生活。妻子楊氏體貼賢惠,孩子伶俐可愛,他安享著天倫之樂,似乎再無所求。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可是好夢很快就破碎,公元831年,剛滿三歲的兒子一病不起,沒有多久也夭折了。這年的七月,最好的朋友元稹,也去世了,年僅53歲。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君埋塵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朋友的去世,孩子的夭亡使他悲痛到無語言說,從此向佛教尋求解脫。

龍門香山成了他精神的避難所,每日裡暮鼓晨鐘與蟬鳴鳥啼相應,到了晚年,白居易獨善其身的人生觀和佛教思想形成了樂天知命的處世理念 。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也正是這種樂天安命,抱元守一的處世哲學,讓白居易在大唐政壇爾虞我詐的牛李黨爭和血流成河的甘露之變中置身事外,最終保全了名節,並且盡享天年。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飲酒作詩,皈衣佛門

公元842年,71歲的白居易罷官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正式與朝廷脫離關係,過上了飲酒作詩,棲心佛門的恬淡生活。

龍門東山,白園墓前,一塊巨大的石碑立在那裡,上面刻寫著《醉吟先生傳》,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晚年的白居易終日昏昏沉沉,沉迷於詩酒之間,拯救百姓無望的他,眼前一片朦朧,不知道風從何處來,腳下的路又要走向何方?

公元846年,白居易的人生在且行且吟中徐徐落幕,享年75歲。

千古風流人物第七彈-白居易,樂天知命故不憂

在白居易去世的23年後,黃河中下游地區爆發了王仙芝,黃巢起義,並以燎原之勢席捲了大半個帝國。至此,大唐的江山在風雨飄搖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