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十府——邵武府,同源四縣,張三丰邵武籍

邵武府志

素有“鐵城”之稱,歷史上邵武又稱樵川,古代有樵川書院,現代有樵川詩社,建城已有1700多年,下屬四個縣(邵武市,光澤縣、泰寧縣、建寧縣)

福建十府——邵武府,同源四縣,張三丰邵武籍

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

三國時期:置昭武鎮,不久升為昭武縣,屬建安郡

兩晉時期: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名邵武縣

隋朝時期:規制福州

唐朝時期:歸制建州

元朝時期:改邵武路

明朝時期:改邵武府

清朝時期:亦同

福建十府——邵武府,同源四縣,張三丰邵武籍

明朝嘉靖年間編的《邵武府志》,清朝咸豐年間編的《邵武縣誌》,有關張三丰的記載,共有八處之多。

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坑池裡《張家族譜》,邵武市金坑鄉大常村《張家族譜》,有張三丰的出生年月,朝廷封賜,及其子孫的記載。

在邵武市和平鎮的羅前村條石,有明代的摩崖石刻記載張三丰的活動。在邵武市和平鎮的坎下村翠雲庵志上,有張三丰事蹟記載。

(張子衝,號三豐,俗名張邋遢,邵武坎下人。家貧,負薪養母,性好道,常自言曰,一心無掛礙,願見呂先生(即北宋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一曰,樵採未歸,有道人至其家,以飢告。其妻方炊秫(糯米)釀酒,令食少許,道人盡食之,妻恚甚。道人命汲水滿缸,投餘粒其中而蓋之,拂袖去。傾之,子衝歸,妻以告視缸中,則酒且熟,心知其為純陽(呂洞賓字)也。追而遇諸山澗小橋邊,凡兩與之期,而後得度。張母卒,殯於北勝寺,遂棄妻子葺翠雲庵居焉。蹤跡無常,遠近竟傳其異,縣令以為妖,械至京師,及開檻車則不見矣。三豐異跡甚多,所不知所終”。)

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張三丰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福建十府——邵武府,同源四縣,張三丰邵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