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宰相看出安祿山必反無疑,力勸皇帝斬殺,唐玄宗卻非要放虎歸山?

安祿山討伐契丹失敗,被押解京城,張九齡趕緊上奏:“請按軍令處死安祿山。”唐玄宗不肯,決定赦免安祿山,張九齡心急如焚:“安祿山狼子野心,必反無疑,請按律斬殺以絕後患,釀成大禍可就後悔莫及了。”

唐玄宗怒不可遏:“你不要誤害了安祿山這樣的忠良!”無論如何不聽張九齡的勸諫,非要把安祿山放回藩地。

為何宰相看出安祿山必反無疑,力勸皇帝斬殺,唐玄宗卻非要放虎歸山?

安祿山入京朝見時,曾經拜訪過宰相張九齡,雖然安祿山的態度表現得比較恭謹,但是張九齡閱人無數,窺一斑而見全豹,他從安祿山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言談舉止,斷定此人沒有什麼忠孝的概念,也不願久居人下,且野心勃勃,一有機會定然舉兵謀反。

安祿山能夠統領三鎮,坐擁十六萬精銳,得益於李林甫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故意讓胡人擔任邊鎮節度使,因為胡人就算功績再大,也無法像漢臣一樣入朝為相,間接促成了安祿山和僕固懷恩等人的謀反。這就像一顆包裹著糖衣的定時炸彈,平常裡看起來香甜可口,一旦遇到火花,瞬間炸得一地雞毛。

李林甫為了更好地控制朝政,特意安排牛仙客為六部尚書,牛仙客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聽話”,非常聽李林甫的話,但凡李林甫不吭聲,就算唐玄宗賞賜的東西,他也不敢動用,藏在家中好好地封存起來。

張九齡非常清楚牛仙客的秉性,竭力反對:“開國以來,尚書之位有德者居之,牛仙客只是一名邊疆小吏,越級提拔,恐怕眾官不服。何況牛仙客目不識書,如何處置政務?”若是讓牛仙客掌管庫房,修理器械倒是一把好手。

唐玄宗礙著張九齡的面子,轉而決定給牛仙客封爵,不升官只封爵總該沒有異議了吧。張九齡再次反對:“牛仙客平日裡做的都是本職工作,不足以封爵,如果陛下覺得他有功,賞賜些金銀財帛足矣。”

李林甫趁機進言:“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張九齡不過一介書生,不識大體而妄加阻撓。但凡才能超群,何必非要滿腹經綸,天子用人,唯才是舉。”經過他這樣偷天換日,一個唯唯諾諾的庸人就被包裝成了兢兢業業的大才。

唐玄宗怒火中燒地對張九齡喝道:“你認為牛仙客出身低微,難道你自己出身名門嗎?”顯然不可能,那時候的名門就得從關隴軍事集團說起,張九齡家族連門檻也沒摸到。儘管張九齡竭力反對,唐玄宗還是一意孤行地封牛仙客為隴西郡公,食邑三百戶。自此,李林甫在掌控朝政上更進一步。

張九齡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明顯感到李林甫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當他舉薦好友嚴挺之擔任尚書左丞時,特別囑咐一定要跟李林甫多走動走動,搞好同僚之間的關係,就算不能成為朋友,至少也不能反目成仇,這個方面,王維做得就很好。

但是嚴挺之十分清高,不願跟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伍,從來不去拜訪,以至於李林甫懷恨在心。嚴挺之的前妻嫁給了蔚州刺史王元琰,而王元琰因為貪汙受賄被朝廷審問。前妻找到嚴挺之,希望能夠幫忙疏通關係,從輕處理,嚴挺之顧念夫妻一場,竟然真的替他說情。

李林甫很快得到訊息,如獲至寶,馬上派人向唐玄宗告發此事,張九齡為嚴挺之據理力爭,唐玄宗怒不可遏,認為張九齡和嚴挺之等人結黨營私,直接罷免了張九齡的宰相之職,他的政治同盟裴耀卿也遭受魚池之殃,被同步罷相,而李林甫和牛仙客則頂替他們,成功升任宰相。

監察御史周子諒不服,上奏稱牛仙客並非宰相之才,唐玄宗如鯁在喉,你這是明擺著罵我用人不當?我想讓誰擔任宰相,用得著你來說三道四嗎?張九齡竭力反對也就算了了,你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也敢頂撞天子?周子諒不幸被杖斃。

李林甫決定斬草除根,繼續向唐玄宗進言道:“周子諒乃張九齡引薦,這些人結黨營私,均以張九齡馬首是瞻,為了阻撓天子用人,竟前赴後繼地上奏。”唐玄宗將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趕出京城,一年後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安祿山因為李林甫而得勢,經常侮辱朝中公卿大臣,唯獨害怕李林甫。因為每次談話,李林甫總能猜透他的心思,並直接說了出來,讓安祿山惶恐不安。面對李林甫,就算天寒地凍,安祿山也會緊張得汗流浹背。

李林甫曾傳話讓他在范陽老實一點,安祿山聽說後用力拍打床榻,驚恐不安地說道:“這下死定了,死定了!”可惜,李林甫不是張九齡,不會因為安祿山野心勃勃而未雨綢繆,他在意的只是相位能否長久。

李林甫為了爭權奪利,想方設法排擠宰相張九齡,不惜舉薦牛仙客這樣的庸碌之輩,以及安祿山這樣的野心家,去世兩年後,終於爆發安史之亂,大唐快速由盛轉衰,中國的命運也被徹底改變。

唐玄宗不得已在馬嵬坡逼殺楊貴妃,隨後奔入蜀中避難。每當想起張九齡曾勸他按律斬殺安祿山,他非但不肯,反而懷疑張九齡誤害忠良時,撞牆的心都有了,於是特地派人到曲江祭奠張九齡,並追贈他為司徒,以表敬意。

張九齡成就了開元盛世,成為安史之亂前最後一位公忠體國且舉足輕重的名相。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功過是非,歷史最終都會給出準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