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驚現“孫子兵法”,這本出自於中國的兵書,你瞭解嗎?

近日,俄軍攻下烏克蘭位於馬裡烏波爾的伊里奇冶金廠基地。之後,俄國電視臺記者與一些外國記者對該地區進行拍攝採訪,在長期被烏軍控制的伊里奇冶金廠內,記者們發現了一本書,書名為《孫子兵法》。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為什麼會讓人在戰火中也不忘閱讀?

俄烏戰場驚現“孫子兵法”,這本出自於中國的兵書,你瞭解嗎?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家孫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自從法國傳教士約瑟夫·J·阿米歐(中文名:錢德明)在清朝乾隆年間將《孫子兵法》帶回法國後,至今已有法、英、德、俄、西班牙語等近30種語言版本,傳播地域涵蓋世界各大洲。

1996年,哈佛大學57位學者將《孫子兵法》評選為世界4000年來10部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哈佛大學商學院把《孫子兵法》視作教科書,列為研究生的必修課。《孫子兵法》在世界上有如此高的地位,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有所瞭解。

孫武,字長卿,是我國古代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今山東廣饒縣),出生於公元前545年左右。他是田氏齊國的後人,陳完(田完)的七世孫。孫武的祖父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地樂安,賜姓孫氏,自此之後田書的後代都姓孫(孫武身世為“新唐書”記載,有爭議)。

俄烏戰場驚現“孫子兵法”,這本出自於中國的兵書,你瞭解嗎?

孫武也算是齊國的王公貴族,年輕時為避齊國內亂,孫武從齊國獨自來到了吳國,隱居在深山中研究兵法。隱居期間,孫武創作了“兵法十三篇”,共計6000餘字,這便是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第一篇為“始計篇”,開篇寫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概的意思就是: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吳國大臣伍子胥聽說了孫武的才識,便多次向吳王闔閭舉薦孫武,吳王終於同意了伍子胥的請求,答應見孫武一面。就這樣,孫武帶上他嘔心瀝血的著作《孫子兵法》進了吳王宮,後來吳王又拉了後宮的180名宮女讓孫武來一次“軍事演習”,結果就是被吳王封為吳將,開始正兒八經地為吳王練兵。

俄烏戰場驚現“孫子兵法”,這本出自於中國的兵書,你瞭解嗎?

這是《孫子兵法》由紙上談兵轉為實戰的時期,孫武在吳國參與了多場戰爭,他結合實戰又進一步地完善了《孫子兵法》的內容。後來,吳王闔閭去世後,由他兒子夫差繼承了吳王位,伍子胥與孫武繼續輔佐夫差。

功成名就之後,孫武的伯樂伍子胥被吳王夫差害死,心灰意冷的孫武便辭去官職,不再為吳王效力,選擇歸隱於吳國鄉間,繼續完善他的寶貝《孫子兵法》。孫武歸隱後便再未現世,據史料分析,孫武死於公元前480年左右,終年65歲左右,死後葬於吳都(今江蘇蘇州)郊外。

可能很多人沒看過《孫子兵法》,但小編敢肯定地說,書中的很多經典句子,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比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等這些,基本上每一句都是醒世名言。在今天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用到《孫子兵法》裡的內容。

所以,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不僅僅只是一部兵家寶典,還有此書的基本原則和思維方法,在社會生活、商業經營和體育競技等很多領域得到廣泛使用。這就難怪,那些工商管理學院會將《孫子兵法》設為必修課了。

俄烏戰場驚現“孫子兵法”,這本出自於中國的兵書,你瞭解嗎?

我們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孫子兵法》講的是戰法,其實不是。《孫子兵法》通篇都透露著止戰思想,強調不戰之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爭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戰而勝之法。

《孫子兵法》謀攻篇講: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這段話的意思不難理解,就是說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就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所以,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俄烏戰場驚現“孫子兵法”,這本出自於中國的兵書,你瞭解嗎?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它更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根基。很遺憾這本書出現在戰場上,希望好戰者加深學習,理解透徹,早日還世界和平。

參考文獻:《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