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上篇文章,寫到西晉滅亡後,宗室司馬睿逃到了南方,在門閥世家的幫助下,於現在的南京,建立了東晉政權。而北方陷入混戰,進入漢人和胡人,先後建立政權的十六國時期。

當北方的後趙政權,滅亡後。以前臣服於後趙的氐人和羌人,趁機出逃,發展自己的勢力。其中氐人首領苻洪,聚集了10多萬人。苻洪死後,苻洪的兒子苻健,拿下長安,在長安建立了“前秦”政權。而羌人首領姚弋仲死後,姚弋仲的兒子姚襄,投降了東晉。

那氐人苻健建立的前秦,後面是怎麼垮掉的呢?羌人姚襄,在東晉又整出什麼事情了呢?後來又是誰統一了北方,南方的東晉,都是被誰收拾了呢?

東晉是士族,捧起來的。那東晉政權的真正掌權人,自然就是門閥世家。而且門閥士族的數量,可不少,大概有數十個。其中,又分南北方兩股士族勢力,而北方士族排斥南方士族,南北兩方,也是掐個沒完。整體來說,勢力較大的,是北方士族的王家和謝家。

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王家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呢。王導是東晉的丞相,王敦是大將軍。王家兄弟倆,一文一武,把控著東晉朝政。除了士族自身的鬥爭,另外士族和皇室間,也是互相看不順眼。因而,東晉的統治,極不穩定。

對東晉來說,當時的荊州比揚州要強,也就更重要。於是,東晉元帝司馬睿,就讓王敦去監管荊州。當王敦拿下荊州的實權後,司馬睿很不放心,他試圖削弱王家勢力。這個時候,王敦從荊州起兵,逼死了晉元帝。

晉元帝司馬睿死後,司馬睿的兒子司馬紹上位,成了晉明帝。晉明帝司馬紹,在王敦病死後,趁機剷除了王敦餘黨。但晉明帝司馬紹,僅僅在位3年,就死了。晉明帝死後,晉明帝的兒子司馬衍即位,也就是晉成帝。

晉成帝司馬衍,年紀太小,於是太后庾文君,臨朝聽政,太后哥哥庾亮執政。大臣蘇峻和庾亮的關係,很糟糕。後來,蘇峻聯合祖約,發動叛亂,想幹掉庾亮。庾亮找溫嶠幫忙,溫嶠又找荊州刺史陶侃幫忙,一起幹掉了蘇峻。

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這個時候,荊州的陶侃,年紀很大了,也就沒有什麼野心了。陶侃死後,荊州也就落入庾亮的手中。而庾亮死後,庾亮的弟弟庾翼、庾冰相繼接管荊州。此時,東晉內外大權,就都在外戚庾家人手上。所以晉成帝晉康帝時期,東晉的政治,還算平穩。

晉康帝司馬嶽死後,晉康帝的兒子司馬聃即位,2歲的司馬聃,就成了晉穆帝。司馬聃即位的第二年,庾翼就死了。庾翼死前,想讓自己的兒子庾愛之,接自己的班,繼續管理荊州。但宰相何充不同意,而是啟用了桓溫。於是東晉朝廷上下,又形成對立的局面。

桓溫接管荊州後,滅掉了霸佔巴蜀的成漢政權。這場平蜀之戰,讓桓溫聲名大噪。東晉朝廷,也感受到了桓溫的野心。朝廷擔心以後控制不了桓溫,就讓殷浩做宰相,來對抗桓溫。

當宰相殷浩,知道後趙石虎,病死後,就奉命去攻打後趙。而這場戰役中,殷浩卻用了剛投降東晉的羌人姚襄。中途,姚襄叛變,反過來攻打晉軍,東晉損失慘重。

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桓溫藉著這次兵敗事情,逼朝廷廢掉殷浩。於是,朝廷將殷浩,貶為庶人,還流放了他。殷浩被貶後,朝廷上,也就沒人能治桓溫了,也沒人敢反對桓溫的北伐了。

桓溫在第二次北伐時,從姚襄手中,搶回了洛陽,但沒再繼續追擊。姚襄戰敗後,逃到關中,還是被秦人幹掉了。姚襄死後,姚襄的弟弟姚萇,投降了前秦。

前秦的開國皇帝苻健死後,苻健的兒子苻生即位。但很快,苻生就被苻堅,給幹掉了。苻堅坐上前秦的皇帝寶座後,任用漢人王猛,使前秦繁榮起來。

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但因為一場戰役的失誤,苻堅的前秦,也很快就玩完了。那是什麼戰役,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下篇文章,繼續講。我是歷史當下,用大白話,根據朝代順序,系統講中國歷史,喜歡歷史,就關注我。兩晉十六國系列,共六篇文章,該文章為第四篇文章

end

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往期兩晉十六國系列文章推薦

歷史上的十六國,原來是這麼回事,十六國和東晉又是什麼關係呢?

用大白話,講少有人知曉的,

有趣歷史

。另外,一同感受,當下煙火氣的

市井生活

。如果你願意聽,願意看,願意同我一起感受,那就來呀,關注我呀

哈哈,我一點都不可怕。

不要臉地說,還很有趣,很“博學”,來呀

光明正大地關注我呀

歷史當下

點個在看 你最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