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經常見到關於宋朝官制的提問,印證了宋代官制非一般人能懂。宋朝官制極為複雜,變動也頻繁,一個人做了官,至少有官階(品級)、官職(職務)、差遣(承擔任務)三個官名,再加上各種虛銜,官名一長串,確實很難讓人看懂。

比如,岳飛平定楊么起義掃平湖北湖南後,朝廷封他為檢校少保、武昌郡開國公、鎮寧軍崇信軍節度使、神武后軍都統制,還擔任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蘄黃二州制置使。

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這麼多的官位,以哪個為主?按哪個定級?很多人不明白,不知道咋比。我就以岳飛為例解釋一下:頭銜是檢校少保,爵位是武昌郡開國公,官階是鎮寧軍、崇信軍兩鎮節度使,官職是神武后軍都統制,差遣即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蘄黃二州的制置使。這些職位屬性不同,混在一起,就更難區分了。

宋人比誰官大,主要比官階。張俊、韓世忠的頭銜雖比岳飛高一點,但官階一樣,都是節度使,因此三人同級,放現在都是大軍區司令員級別。頭銜則反映了誰更受皇帝寵信,誰在皇帝心中更重要。

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瞭解宋朝官制後,我們再來看題主的問題:

太師屬於頭銜(榮譽),有兩種:一指朝廷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均是對元老重臣的褒獎;二指東宮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均是對功臣的獎勵。無論朝廷三公還是東宮三師,自漢代以來均為虛銜,並非實職。當然工資待遇是有的,正一品,與宰相同級。

王爺是百姓們的口語叫法,並不準確。古代王爵分兩個等級:親王、郡王,都叫王爺。自漢代定下“非宗親不可封王”制度後,歷朝歷代親王均為皇室成員,非皇族的異姓人,功勞再大也不能封親王,最多封為郡王。親王和郡王好區分:親王一個字,如秦王、晉王、睿王等;郡王兩個字,如汾陽王、瑯玡王、西平王等。

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太師是虛銜、王爺是爵位,宰相可是實打實的官職。自秦朝設立宰相職位以來,始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從隋唐時代實行三省六部制以來,宰相名號就撤銷了。唐朝設尚書省(主官為尚書令,但始終空缺),以左右僕射分掌尚書省事務,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宰相,如果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就不是宰相。為了分左右僕射之權,唐朝還設有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左、右僕射管轄。

宋朝官制頻繁更改,到南宋建立時才定型。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以南宋為例:南宋也不設宰相,以左、右尚書僕射為相,參知政事為副相。左、右尚書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左、右相,類似於唐代的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其他朝代宰相只有一位,在宋朝則是兩位,左相、右相官位一樣大,但一般以左相為首席。

題主問太師、王爺、宰相誰的官大,這是不科學的。太師是頭銜,宰相是職務,王爺則是爵位,三個官位的屬性不同,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

從官階看:太師和宰相平級,都是正一品的工資待遇。王爺就是王,只分親王、郡王,不分一品二品,無論哪種王爺,工資待遇都在正一品之上。

從爵位看:王爵以下,才按公、侯、伯、子、男五級劃分。無論親王郡王,都是王爺大,太師雖地位崇高,宰相雖位高權重,但他們都是公侯級,低於王爵。

從權力看:王爺雖居尊位,但不能統領百官;太師貌似高大上,卻是虛銜;宰相是實權,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這點來看,宰相職權大於王爺和太師。

宋朝的六部尚書和隋唐完全不同:隋唐的六部尚書是位高權重的實職,正三品要員;宋朝六部職權則被二十四司曹瓜分,六部尚書雖為正三品,但幾乎淪為虛銜,一般用於給官員加官晉職。如:唐朝的兵部是全國軍事首腦機關,宋朝另設樞密院來掌管軍事,兵部形同虛設,兵部尚書也淪為虛銜;唐朝的禮部負責典章禮制、教育考試、外交事務,宋朝另設太常寺和禮儀院負責這些工作,禮部連機構都是虛設的。

宋朝的開封府尹統管京城的行政、司法、民生等諸多要務,是一個位高權重的核心職位。在宋朝,誰被指定為下一任皇位繼承人,誰才能出任開封府尹,因此開封府尹一般是從一品,最低正二品,如果是儲君出任,就是正一品。

開封府尹均由指定為儲君的親王掛名兼職,開封府具體事務實際由少尹或“權知開封府事”負責,包拯擔任的就是“權知開封府事”一職。包拯當時的官階是從四品,官職是右司郎中,差遣即權知開封府事。

雖然包拯是從四品,比正三品的六部尚書低得多,但包拯擔任權知開封府事一職,這個崗位卻是非常牛逼的。《宋會要/職官》記載:“國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樞密使,次三司,次開封府,次審刑院,以次升殿”。開封府的地位僅次於一品的左相、右相、樞密使和二品的三司使,地位非常高。已經淪為虛銜的六部尚書,和包拯的權知開封府事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