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位於河北保定唐縣的倒馬關的有趣故事。

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今天的倒馬關

倒馬關在明朝時曾和居庸關、紫荊關並稱為“內三關”,只可惜這個關隘的知名度遠不及北京的居庸關。倒馬關位於今天的保定市唐縣,這裡居於太行山巒,又有唐河圍繞,所以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說,明朝修築的長城是防備北境蒙古的第一道防線的話,那麼位於河北山西交界的倒馬關就是防止京城受到西部敵人侵襲的重要關隘。這裡扼進出北京和山西到河北的交通要道,有著不可低估的軍事價值。

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自然而然,早在戰國時期的文獻《戰國策》中,古人就意識到了這座關隘的重要地位,曾稱這裡為“鴻之塞”,這樣算來,倒馬關作為軍事要塞存在,最起碼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

漢朝時,這裡又被稱作“常山關”。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倒馬關城,系明代宗景泰年間所建,後來又在明憲宗成化年間進行了大規模重建。

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戰國策》書影

關於倒馬關的名字來歷,有個有趣的故事。明代河北故城籍的文人馬中錫曾撰有《倒馬關詩並序》,他在其中說到:關有兩山對峙,其路極險,相傳楊六郎到此馬踣,故名。這話極盡誇飾倒馬關的地勢險要,連名將楊延昭(本名楊延朗)的戰馬都腳底打滑,更何況其他人了。倒馬關因此得名,也附會了名將故事。

明武宗正德年間,為了紀念楊六郎,人們曾在此樹立了“六郎碑”以志紀念。在北宋時期,遼國和宋朝曾長期對峙,楊延昭曾作為“保州防禦使”在今天保定地區和遼軍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黃軒版明代宗

與之相應地,保定不少縣區還有關於楊六郎的故事流傳。以楊六郎之事蹟附會倒馬關之名,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嘍!

後世,隨著時代變遷和作戰方式的改變,倒馬關昔日重兵防備的情景早已不復存在。而飽經戰創侵襲,殘破不堪的倒馬關在夕陽西下的情景下顯得格外悲涼。憶往昔,這裡見證了多少家庭、多少兵士的悲歡離合,而今歲月重新歸於寧靜,卻無人知曉這裡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和夢想。

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吳磊版明憲宗

只是可惜的是,這座關隘因為種種原因,變得不為大眾所知,古蹟的儲存狀況也不容樂觀。不知道何時能恢復它往昔的雄風和模樣。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2300年曆史,扼進出北京要道,保定這座關隘還和楊六郎有莫大關聯

胡歌版楊六郎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