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劍者,人所帶兵也。

中世紀的歐洲,劍是力量的象徵,或者王權的代表。騎士的配劍是騎士精神的化身,被賦予神聖的性質和獨立的生命。如矮子丕平到查裡曼的法國國王明文規定:“騎士如被俘,不得用自己的劍當贖金。”“哪怕失去人身自由,不能放棄自己的劍。”羅蘭在戰死之前所作的,就是將配劍在石塊上猛砸,不讓落進異教徒手中。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從蘇美爾發現青銅的秘密,到溫泉關的三百壯士,以及羅馬帝國裝備的還是青銅武器居多。後來實戰中使用過的劍多為手工打製的鐵劍,也有少數鋼製的,但冶煉質量多半不過關。武俠書中什麼百鍊精鋼劍是滿口胡柴。常見的劍有下列的種類: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古代和中世紀步兵及騎兵所使用的一種帶把柄的直形雙面刀刃,柄與劍身成十字形交叉,頂端有劍首的冷兵器。青銅劍出現於公元葡二於年,鐵劍出現於公元葡一干年。依劍的形制和長度可分為刺劍和劈劍;有些劍則刺劈兩用。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最古名的劍很短,主要是刺劍。公元前一干年,在歐洲和亞洲出現了長劈劍,在步兵和重騎兵中使用。可是,由於戰車廣泛使用,以及遇騎兵須下馬步戰時。短劍仍沒有失去作用。(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有供步兵用的短刺劍和寬刺劍,供騎兵用的長劈劍。在古俄羅斯,劈劍出現於9世紀,刺劍出現於13世紀。這些劍主要由古俄羅斯的工匠製成,其特點是鋼質優良。許多國家還有大的雙手握的長柄劍,但末廣泛使用。16紀初,由於射擊武器的推廣。劍在步兵中就不使用,而在騎兵中則改用馬刀和大軍刀。在中國,劍又稱為“直兵”。迄今發現最早的是張家坡柳葉形青銅短劍,周代以後出現鋼鐵劍。漢代以後由於步騎兵砍劈的需要,多用單刀厚背的環首刀,劍逐漸變為飾物和防身兵器。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中國迄今出土最早的青銅劍。1956——1957年出土於陝西長安張家坡第206號西周墓中,劍全長37釐米,形狀很象一條細長的柳葉,兩刃上端平直,下端稍寬,並呈外曲的弧線。安裝劍柄的那部分略微瘦些,上兩鑿有兩個圓孔,大概是為綁孔木柄而蜜,類似短劍,在北京琉璃河、陝西寶雞竹園溝也有出土。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中國早期的青銅劍。栓脊劍是指廚桂形的劍莖,一直向前延伸,到劍鼻部分形成凸起的劍脊,莖和脊兩者之閥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渾然聯成一體。劍的長度一般在40釐米以下。有的劍在劍莖上裝有劍首,有的劍沒有劍首。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中國古代名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中,劍長55。7釐米,柄長8片釐米,劍寬4釐米。劍身上裝飾著菱形花紋,劍格兩面都用蘭色琉璃鑲嵌精美的花紋。劍勇靠近劍格處有八個錯金鳥篆體銘文:“越王雞淺自作用劍”考古學家稱此劍為“勾踐劍”。這口劍從鑄成至今,已有兩千酗石多年,金劍仍然鋒利如初。據分析化驗,勾踐劍是用青錫銅鑄成的,其中還含有少量的鉛和微量的鎳,在灰黑色的花紋稱黑色的劍柄、劍格中都含有硫元紊。這口劍是中國青銅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蒙古騎兵常用的短刃兵器。蒙古騎兵重短刃,所用劍製造輕巧,鋒刃犀利。出征時,召募印度,土耳其、阿拉伯及歐洲著名工匠製造,吸收了歐亞各國兵器製造工藝之精華,鑄造出許多舉世聞名的利刃。其中有的劍襲用中癬劍制,有的劍型受印度、伊朗或歐洲的影響。後者劍刃、劍柄採用歐洲式樣,劍身細長,刃部狹窄尖銳。閡其能洞穿敵鐵網盔甲,故義大利稱其為透網劍。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古代印度劍有弓形劍、圓形劍和細長型劍等。劍柄由犀牛、母水牛角,象牙等製成,也有用木竹製成的。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

歐式刺劍,多用於刺殺、少數也用於劈刺的短兵器。它有劍身和劍柄(握把、護手和各種形狀的柄圈)。劍身筆直而長(約1米或l米以上),單鋒或雙鋒,扁平帶槽或呈稜狀。16世紀盛行於西歐,是表明貴族身份的武器,並裝備步兵和騎兵。17世紀起開始在俄國軍隊中使用,19世紀上半葉停止裝備部隊(1826年起僅將官和軍官在佇列外佩帶,軍政官員也佩帶刺劍)。一些國家保留刺劍作為榮譽武器和儀仗武器。

中西方冷兵器“劍”:雖擁有不同形制,但象徵意義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