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亡國罪不在宦官、錯不在皇帝,呂雉才是罪魁禍首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罪不在宦官、錯不在皇帝,呂雉呂太后,才是開啟三國鼎立的關鍵人物,她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有著無法忽視的再造之恩 。

東漢亡國罪不在宦官、錯不在皇帝,呂雉才是罪魁禍首

古往今來人們提起那段歷史,都預設為東漢之所以滅國,都是因為皇帝昏庸無道重用宦官,宦官恃寵若嬌、禍亂朝綱導致的。

可如若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事情的真相是,一個女人走錯了一步,進而毀滅了一個朝代 。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東漢是在西漢之後,新建立的朝代,看似隔著十萬八千里毫無瓜葛,更不會有交集,實則不然。

首先兩朝同為漢朝,他們的建國皇帝都是劉氏宗親,雖說在東漢時期,西漢的不少英雄人物早已長眠於地下,但是作為先於東漢而建立的朝廷,西漢對於東漢來說就是學習的標本,這裡的學習借鑑可以是好的東西,也可以是不太理想的東西。

東漢亡國罪不在宦官、錯不在皇帝,呂雉才是罪魁禍首

1、外戚干政

比如“外戚干政”,這件事在大漢的天下那是反反覆覆無法根治,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做為大漢的第一任皇后,呂雉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預朝政、提攜孃家培養外戚勢力的事,幾乎人盡皆知。

於是後宮一些想要母以子為貴的嬪妃,開始紛紛效仿呂后奪權。

這裡做的最為出色的當屬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要說歷史上大權在握的皇后那可真不少、呂后是一個、竇漪房是一個、大清的孝莊又是一個。

她們的做法看似相同,然又不盡相同,呂后奪權是因為兒子懦弱膽怯、孝莊協理朝政因為其子尚幼。

竇太后的丈夫和兒子,聯手打造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昌盛,孫子漢武帝更加彪悍直接打跑了匈奴。

明君在側,依然能夠干預朝政,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竇太后是奔著權利去的,文帝性格敦厚、景帝又頗為孝順,武帝雖有稜角,但那時太后在朝野上下的地位早已牢不可破,竇家外戚的勢力如日中天。

後來漢武帝當了很多年的傀儡皇帝、一方面忍辱負重、一方面運籌帷幄,經過很多個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終於讓祖母竇太后以及其背後勢力敗下陣來,自此竇氏一族被徹底清算,為了杜絕這件歷史悲劇再次重演,漢武帝甚至絕決到連自己深愛的女人都不放過。

東漢亡國罪不在宦官、錯不在皇帝,呂雉才是罪魁禍首

2、宦官當權

但是在東漢末年,“外戚干政”的事再次死灰復燃,先有成功者呂雉,後有佼佼者竇漪房,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效仿者,什麼鄧太后、柔太后這樣的野心家層出不窮。

東漢末年的皇帝大多都是平庸之輩他們沒有劉璋的英姿颯爽、沒有漢武帝的文韜武略,卻又不想被外戚勢力捏住咽喉要塞。

只能培植自己的勢力,不同與后妃皇帝打小在深宮中長大,除了從小侍奉自己的貼身太監,沒有自認為可以絕對信任的人。

由此太監勢力逐漸興盛,在幹倒外戚勢力之後,太監勢力成為了絕對的權威,超越了皇帝的管控能力,宦官勢力胡作非為、殘害忠良弄的朝野上下怨聲載道。繼而為了收拾這些閹人,袁紹請來了董卓,三國也剛剛拉開序幕。

結語:

時勢造就英雄,要不是呂雉開了一個“外戚干政”的先河,就沒有東漢末年宦官當權的亂像,曹操、劉備、孫權等人或將沒有任何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