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北宋有位名臣,以斷案如神著稱,那就是後人稱為包青天的包拯。

包拯有三把鍘刀,同他的人一樣出名,分別是:

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

龍頭鍘鍘皇親國戚,虎頭鍘鍘貪官汙吏,狗頭鍘鍘惡霸無賴。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這三把鍘刀象徵著包拯的權力,也標誌著朝廷對他的無限信任。有這麼大的權力卻能保持剛正不阿、不攀權貴、鐵面無私,實在不負百姓對他青天大人的美贊。

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在朝為官多年,數次彈劾權貴。包拯任過很多職位,例如監察御史,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三司使等。

這些職位中,最精彩的當屬他任開封府尹時的經歷。

開封府尹是北宋首都開封府的最高長官,位在尚書下,侍郎上,官銜是正一品或二品,權力範圍相當大。

也正是如此,包拯才能上嶄皇親國戚,下嶄地痞流氓,推翻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官吏專權,切實履行了法律的公正。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包拯一生審過很多奇奇怪怪的案子,他總是能透過各種細微的線索找出案件的真相還百姓一個清白,這也是他能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特之處。

《宋史。包拯傳》中記載了一個包拯斷奇案的故事。

這個案子是一個老農狀告有人割了他家的牛舌頭。

這種案子也許換成其他官員直接就拒絕了,沒謀財沒害命,一頭牛沒舌頭了算什麼案子?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但包拯的認知裡沒有敷衍二字,再小的案子,他也認真查了。

而且他查這個案子的手段還很奇特,他告訴老農:

“你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自會出現。”這是什麼斷案法?

慶曆年間,包拯任安徽揚州天長縣的知縣,一縣之長官不大,但包拯乾的兢兢業業。

宋朝時期為了保護農業生產,朝廷有法令,嚴禁私自宰殺耕牛。

來告狀的老農牛倒是沒被殺,但被人齊根割斷了舌頭,奄奄一息,無法再耕作。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老農講完情況,包拯問他:“有人知道你來告狀嗎?”

老農答沒有。

包拯又問:“那你的牛舌頭被割掉了,鄰居們知道嗎?”

老農答不知。

於是包拯讓老農放心,傷他耕牛的人不久就會出落網,但要求是,讓老農回家不要到處宣揚這件事,自己悄悄把牛宰了,把肉拿出去賣掉。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老農按包拯的話,回去後趁夜殺了牛,天一亮就拉著牛肉去集市上賣了。

由於朝廷關於耕牛管理的法令,老農這樣堂而皇之地賣牛肉,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過了兩天,有人來到縣衙控告那個老農私宰耕牛,違反法令,按罪當罰。包拯聽完,問來人:“你為何要割掉那頭牛的舌頭?”

來人一愣,明白自己掉進圈套了,只得一五一十地將自己偷割老農牛舌頭的事招了。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原來這人與老農不睦,又因瑣事發生糾紛,便懷恨在心。

偷偷割了人家牛的舌頭,沒了舌頭,牛就無法吃草,只能餓死,那麼牛主人就只好將牛宰掉,他便有理由來告牛主人,把他送進大牢了。

只是這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他這點小聰明,在包拯面前壓根算不上什麼伎倆。

他根本想不到,老農宰牛賣牛完全就是包拯引蛇出洞的方法而已。

不費吹灰之力,包拯便斷了這宗奇怪的案子,明察秋毫,還了老農一個公正。

中國向來是個農業大國,從古代起,君王們就很重視農耕,農民種田必備的工具之一就是耕牛。

可以說,那時候耕牛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物品,丟了牛,對農民來說損失非常大。所以,宋朝的法典才規定:

“凡無事殺牛者皆判刑。”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本來這項規定是保護農民農耕的,沒想到被小人利用拿來作為坑害他人的藉口。

類似這種“牛舌案”,僅是包拯斷案生涯中的一個小案,還有“狸貓換太子”此類牽涉皇室的大案,也是包拯斷的。

農夫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賣牛肉,兇手便會現身

1062年,包拯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宋仁宗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於是,後人除了尊稱包拯為包青天,也叫他包孝肅。包拯在世時斷的各種奇案,也被收錄到後世的各種民間著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