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帝,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隔代傳承是歷史上風險最大的皇位傳承形式,所以說朱元璋安排立朱允炆為皇帝,是他政治謀劃中最錯誤的一個選擇。

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帝,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皇位傳承有幾個原則,是實踐證明了的基本經驗教訓。

一是代際相傳原則。一般來說,父親傳給兒子,是正統思想和意識的表現,各方面都會接受和擁護,綜合評估風險低,變數少。否則,權力紛爭機會較多,變數大,會影響皇權的穩定性。比如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就傳位於孫子鐵穆爾,以後元朝的皇位傳承一直比較混亂,後來跨世系、超越父子傳承的現象較多,皇權極不穩定,元朝不足百年便滅亡。遼代皇位傳承也沒有遵循代際傳承原則,遼國很快被金取代。最典型的是後梁開國皇帝朱溫,不傳承親生兒子,硬要傳給養子,慘遭其親生兒子入宮殺害。

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帝,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二是立長不立賢的原則。一般來說,皇帝子嗣偏多,因為後宮佳麗雲集,為皇帝誕下的皇子必然較多。皇子一多就容易產生分歧,皇子的個人能耐素質,以及他的身後利益團體,等等都會對登上天子之位想入非非。為了平息矛盾,安定人心,中國古代皇位傳承便總結出嫡子按長幼排序,無嫡立長的原則。這樣建立起的傳承秩序相對比較穩定,易於操作,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的孝悌原則,無疑,成為正統王朝皇位傳承的首選模式。如唐太宗立李治為太子,就是由於李治是在世嫡子中最長的一位。唐高宗李治最終傳位於唐中宗李顯,是由於李顯是在世嫡子中最年長者。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禧宗朱由校等均非嫡出,但都是皇長子,才得以繼承大位。

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帝,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三是兄終弟及的原則。當朝皇帝駕崩,如無子嗣,就在去世皇帝的兄弟中按親疏程度、長幼排序確定物件繼承。出現這種情況,對皇家而言,都發生了比較悲崔的事故,於皇家是一種不幸,對整個社稷也很不利。比如明朝就出現了兩次兄終弟及的情況,一次是明武宗朱厚照無嗣而終,且他本人也是獨子,只能從上輩那裡根據親疏遠近、長幼排序找出先皇的兄弟,再在兄弟子嗣中找出嫡長子繼承,於是才有了明世宗朱厚熜。一次是明喜宗朱由校無子而終,他的異母弟朱由檢才得以繼承。

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帝,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以上三個原則基本上能釐清皇位傳承的所有情況,符合傳統禮制,舉世公認,有利於皇位有序傳承和社稷天下穩定。然而,朱元璋精明一世,糊塗一時,他臨終之前把皇位越位傳承給孫子朱允炆,違反了代際傳承的原則,必然會引起新的紛爭和動盪。他只注意到已故太子、皇太孫一線的穩定和朝廷思想的統一性,忽視了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兒子們。這些人不但數量多,而且分佈廣,一旦他們聯合起來,會形成強大的對抗力量,一旦發生,朝廷必定招架不住。特別是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人不但手中掌握不少兵力,而且生性好強,太子朱標病死後,他們早就在下面議論紛紛,朱元璋對此視而不見,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

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帝,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所以,綜合分析,朱元璋傳位於孫子朱允炆,便是一次戰略錯誤,後面發生的靖難之役,完全是他違背皇位傳承原則導致的,為大明江山社稷造成了一次重大災難,也使無數底層老百姓死於非命,毫無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