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人生如棋,雖然每一步都要走好,但開局幾步極為重要,擇業定位是開局的第一步,是重要一環。

一定要有智慧的擇業定位,讓我們來一起看看諸葛亮的擇業定位。有人說諸葛亮本無意出山,是劉備的三顧茅廬感動了他,他才答應輔佐劉備,其實並非如此。

雖然諸葛亮在草堂門上也曾書寫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但是淡泊、寧靜隱含著志向致遠;雖然諸葛亮也曾作歌

“南陽有隱居,高眼臥不足”

,其實他心裡並不平靜,他早想入仕,幹一番大事,以實現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價值。

不然,他也絕不會自比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名相賢才管仲、樂毅;不然,他也不會密切關注天下大事,從而清醒地判斷天下形勢作出“隆中對”。

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編輯搜圖

一、諸葛亮的擇業觀

正因為諸葛亮有平天下的抱負,所以一定要為自己擇一明主,以展現自己的才華。

表面看來,三顧茅廬是劉備熱、諸葛亮冷,其實並非如此,只不過劉備熱在明處,諸葛亮熱在暗處罷了,劉備當然需要諸葛亮,苦苦等待見面的機會,心急如火;諸葛亮也需要劉備,但是要適當地端端架子。

劉備待人寬厚,素講仁義,有一個極好的“人和”環境,諸葛亮到劉備那裡絕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去處。

首先他無需承擔在曹操那裡的風險,也不用受到江東環境的影響。

況且劉備當時已走投無路,無基無業,所佔彈丸之地又危在旦夕,劉備猶如一位將死的病人。

這自然非常容易激起諸葛亮這位治國“名醫”的興趣,因為只有救活垂死的病人,並且讓病人的身體變得健康,這樣才能更顯出名醫回春之妙手。

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編輯搜圖

諸葛亮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首先是因為他持有一個正確的擇業觀、定位觀。

他沒有選擇去追求物質上的待遇。像江東可是魚米之鄉,但是諸葛亮不去。劉表、劉璋、馬騰、張魯這些“中型企業”,諸葛亮也不願意去,因為這些“企業”病入膏肓,治不好。

劉備那裡就是個“小企業”罷了,待遇低,工作勞累,風險大,卻偏偏被諸葛亮所鍾情。

這自然是因為這個“小企業”一能充分實現諸葛亮的人生價值,二則諸葛亮相信此“小企業”經過治療後大有前途,三則因諸葛亮有扭虧為盈的“良方”。

諸葛亮的擇業觀顯示了他的深謀遠慮。近年來,求職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

有的企業僧多粥少,求職難;有的企業卻粥多無人食用。由於國家機關的工作穩定,待遇優越,所以很多人擇業時首選國家機關,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在逐漸增長,從區域而言,更多的人想要往大城市裡面擠,往京、滬、廣、深飛。

“物以稀為貴”,永遠是價值規律不變的法則,暫時待遇差,不等於永遠待遇差,事在人為。諸葛亮奮鬥幾十年,幫劉備打下一片天地,自己也住上了丞相府。

十年寒窗換得學業有成,許多人憧憬未來的光鮮亮麗,貧寒人家的孩子渴望改頭換面實在是情理之中。

諸葛亮的選擇,對於每個人面臨抉擇時的搖擺都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編輯搜圖

二、諸葛亮一氣周瑜

赤壁之戰後,周瑜和劉備都想取南郡。周瑜臨江下寨,劉備也屯兵油江口,諸葛亮先穩住周瑜,聲稱讓周瑜先取,如果東吳取不下城,他們再取。

於是,劉備只在油江口屯紮,按兵不動。周瑜自信彈指間就可得南郡,對劉備屯兵根本不放在心上。

周瑜胸有成竹地率軍回攻南郡,以為南郡已無多少曹軍守城,取城已成定勢。周瑜來到城下,忽見城樓佈滿旌旗,城樓上一將大聲喊道:

“都督少罪!吾奉軍師將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周瑜大怒,急令吳兵攻城,趙雲命守城將士亂箭射下。周瑜攻城不下,於是派甘寧率數千軍馬取荊州,命淩統帶數千軍馬攻襄陽,等這二城取下後再取南郡。

周瑜正在調兵遣將,忽然探馬來報說:

“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詐調荊州守城軍馬來救,卻教張飛襲了荊州。”

此報剛畢,又一探馬飛來報說:

“諸葛亮教雲長襲了襄陽。”

周瑜費盡辛苦,一無所獲,卻讓諸葛亮抓住戰機,不費大力,一夜之中得了三城,周瑜如何不氣。

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編輯搜圖

諸葛亮一氣周瑜,得了南郡、荊州、襄陽三城,一是使用了瞞天過海之計,以按兵不動的假象瞞住了周瑜;二是使用了無中生有之計,以曹仁兵符誑荊襄二城曹軍出城,以便乘虛而入;三是使用了趁火打劫之計,趁曹操和孫權兩家大軍交戰的混亂,以逸待勞,坐收漁翁之利。

但是,如果沒有抓住時機速戰速決,這些計策也無用武之地。軍事家孫武曾言: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俗話說: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有時候你所遇到的機會是千載難逢的,錯過這次機會就沒有下一次了。

古代賢明的君王大臣的眼光永遠盯著創業、守業、統一、稱霸,但他們絕不會貿然出手,而是選擇把握好時間。

為了實現霸業,他們可以委曲求全,如臥薪嚐膽的勾踐;可以隱山隱水,不顯露,不當出頭鳥,如緩稱王的朱元璋;可以割讓眼前利益,如割讓三郡的諸葛亮;可以使用韜晦之術,假裝成庸庸之徒,如三年不鳴的楚莊王。

時機對於人生決策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時機不到,就匆忙行動,此是冒險之舉;時機成熟卻拖延不決,優勢也會變為劣勢。

把握時機,當機立斷,則是勝利之本。

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編輯搜圖

三、不是天不滅曹,而是孔明不滅曹

常言道:有所失才會有所得。我們只有把應該放棄的堅決果斷地放棄,才有可能是最後的贏家,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事件,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取得勝利,周瑜、諸葛亮從水陸兩路出擊,設下十面埋伏。曹操的兵將皆飢餓不堪,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軍器旗幡七搖八擺,士氣不在。

至此,曹操只有三百名疲憊不堪的兵將,此時正是擒拿曹操的絕好機會。諸葛亮只要想除曹操,十拿九穩。但是,諸葛亮卻選擇了放棄,“派”關羽把曹操放了。

諸葛亮一生都在努力,同時又都在選擇。

首先,他選擇明主,選擇了劉備;而後,又不斷地選擇戰術,是火攻還是水攻,是兵戰還是心戰。

周瑜死後,他立即選擇了冒風險過江,弔唁周郎,但是他的所有選擇,最有深謀遠慮的一定是這次設計華容道放曹的事。

諸葛亮為什麼不滅曹?那是因為滅曹會干擾總策劃,妨礙總目標的實現。不僅如此,甚至還危及劉備集團的生存。

諸葛亮的目標是劉、曹、孫三足鼎立,再尋機一統天下。有人認為滅了曹,少了一個最強的對手,劉、孫兩分天下,豈不比三分天下更進了一步,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不然,這只是一個空想。

諸葛亮的千層套路:選擇時機,時機不到莫出手

編輯搜圖

如果當時殺掉曹操,曹姓及夏侯氏的人勢必會報仇。曹操在其他地還有相當勢力。

倘若即刻點起二三十萬兵馬復仇,恐非難事。到那時,因為時過境遷,孫劉聯軍再難演出草船借箭、苦肉計、連環計、借東風的精彩大戲。可是若放了曹操,劉備正好能利用北方沒有戰事的這段時間,養精蓄銳,作好充分準備去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如果當時殺了曹操,這樣孫劉兩家便由同盟者變為敵人,這對尚未站穩腳跟的劉備非常不利。諸葛亮選擇放曹,但仍派人在華容道截擊曹操,就更顯高明。

如果明令放曹,劉、關、張和諸將都不會理解,如果不派人在華容道埋伏,又顯得失算,不像人們說的那麼“神”。

諸葛亮派義薄雲天的關羽去華容道,給自己料事如神的形象添加了格外的光彩。

諸葛亮選擇放棄,充分體現了他為實現總目標,不計較一時得失、深謀遠慮的戰略思想。

諸葛亮設計放曹的故事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人生的征途中,面對挑戰和機遇,並非執著者一定能夠成功,許多時候,放棄有時候卻能走向成功。

劉向《新序》記載,有人送魚給鄭相,鄭相不受,左右問他:你不是最愛吃魚嗎?幹嗎不要?鄭相說:

“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不能要這個魚。要了這個魚,就因受賄而失去了官祿,以後再也吃不到魚了。而不要這個魚,保住了官祿,我可以一輩子食魚。”

原文是

“受魚無祿,無以食”

失去的是虛假,可能因此而得到真誠;失去的是近利,可能因此而得到成功;失去的是淺薄,可能因此而得到深刻。該失則失,該舍則舍。良機只有一次。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