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一、天之驕子:

漢武帝即位後,下定決心要解除匈奴的威脅,他先後派遣韓安國、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多次取得了重大勝利。公元前90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商丘成、莽通兵分三路,反擊匈奴單于狐鹿姑的入侵。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李廣利率軍打敗了匈奴軍,本來可以至此收兵,卻傳來了自己的家人被捕入獄的訊息。為了建立更大的功勳,來為家人抵罪,李廣利孤軍繼續北進,又取得了一次勝利。

但狐鹿姑軍隊的實力並未受到太大的損耗,他親自率軍襲擊了李廣利的軍隊。漢軍大敗,李廣利投降,狐鹿姑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廣利為妻,來籠絡李廣利。因此,漢武帝此次並沒有達到反擊匈奴的目的。

匈奴方面派人寫信給漢武帝說:“南方有大漢,北方有強胡,我們胡人是上天的寵兒。”漢武帝知道這個“天之驕子”一時難以消滅,漢朝經過多次北伐,國力消耗很大,便轉入了與匈奴和談的時期。

有些出類拔萃的人,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的寵愛,不驕不躁,將會走得更遠。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著名的大臣陳蕃,在十五歲時,曾經一個人住在一處庭院內,由於他比較懶惰,從來不打掃自己的院子和房間,時間長了,他的院子和房間十分地雜亂,幾乎沒有落腳之處。

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看望他,對他說:“你為什麼不把院子和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地,來迎接客人?”陳蕃說:“大丈夫要做的事情,應當是掃除天下的大事,何必在意打掃一間房屋呢?”薛勤認為他有很大的志向,有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

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來,陳蕃成了東漢的官員,在與大將軍竇武商量誅滅亂政的宦官時,事情洩露了,宦官提前行動,竇武和陳蕃都被殺身亡。

陳蕃沒有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正是因為他連打掃一間房屋的事情都沒有做好,怎麼能解決好打掃天下這樣的大事呢?做事要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三、精益求精:

《論語·學而》中寫道:“子貢問孔子:‘人貧窮的時候不去巴結別人,人富貴了也不驕傲自大,這樣的人如何?’孔子說:‘可以,但還是比不上那些人,他們雖然貧窮但還能從其中找到樂趣,他們富貴了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

子貢又問:‘要像對待骨頭、象牙一樣去切磋它,要像對待寶玉、奇石一樣去琢磨它,才能真正將它們打造成好的器具、飾品。’是這樣的嗎?”孔子說:“是呀,你能從我說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出口的意思,舉一反三,你已經達到了可以一起談論《詩經》的水平了。”

做事已經非常完美了,還要追求更加地完美,永無止境,才能做得更好。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四、隨機應變

《舊唐書·郭孝恪傳》中寫道,隋朝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李淵派李世民率軍東征洛陽的王世充,派太子李建成率軍防備突厥南下。佔領河北的竇建德,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便聯合王世充,率軍10餘萬救援洛陽,突厥頡利可汗也率軍南下策應王世充。

面對危局,李世民召集眾將商議對策,大多數人都認為應當撤退,尋機再戰。而郭孝恪則認為:“王世充已經被我們圍困了很久,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們消滅他,指日可待。而竇建德長途增援,後勤壓力過大,正是自取滅亡的時候。我們應該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困王世充,圍城打援,一路佔據虎牢關,抵抗竇建德,隨機應變。”

李世民的記室薛收也同意郭孝恪的策略,並詳細分析了戰局及下一步行動。李世民採納了二人的建議,命令齊王李元吉等人繼續圍困洛陽,他親自率精兵駐紮在虎牢關,不久便全殲了竇建德的軍隊,王世充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只好投降。

人的思想、行動的變化,要以客觀形勢的變化為轉移,不能隨心所欲,不能違背社會發展規律,還要受到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五、百折不撓:

橋玄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大臣,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敢與地位高的奸徒做鬥爭。橋玄在縣城裡當功曹時,有一次,他向豫州刺史周景揭發了豫州陳國相羊昌的罪行。周景同意後,橋玄就把羊昌及他的手下全部抓了起來。

東漢大將軍、羊昌的靠山樑翼知道後,派人騎快馬前來搭救羊昌。周景也接到聖旨,要召回橋玄。橋玄頂住了所有的壓力,抓緊時間辦案,終於讓羊昌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漢靈帝的時候,橋玄出任尚書令。大臣蓋升仗著與皇帝的關係,大量收受賄賂,搜刮民財。橋玄掌握了蓋升的大量證據後,就向漢靈帝要求罷免蓋升,並抄沒他的家產。漢靈帝不僅沒有查辦蓋升,反而升了他的官職。橋玄聽說後,無法抗拒皇帝,便託病辭職,回老家了。

後來,漢靈帝又讓他出來任職。有一次,他十歲的小兒子在門口玩耍,來了三個強盜劫持了他的兒子,並向橋玄索要財物。事發後,校尉陽球帶兵包圍了強盜,因顧忌會傷了孩子而不敢進攻。橋玄厲聲說:“強盜無法無天,不能因為我的孩子而放縱這些惡賊。”並催促陽球發動進攻,殺死了強盜,但他的孩子也因此喪命於強盜手中。

橋玄死後,沒有留下什麼遺產,葬禮也十分簡單,他的精神受到了百姓的讚揚。東漢文學家蔡邕為他寫道:“他的性情剛直,嫉惡如仇,提倡簡樸,有著百折不撓、堅持原則的精神氣概。”

對待工作、學習遇到的困難,要意志堅強,百折不撓,才能迎刃而解,克服困難。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六、虛懷若谷:

《老子》中寫道:“古時候修行成功的人,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懂得運用規律來處理發生的事情,他的精神境界超出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

因為普通人看不透他,只能用一些不一定完全正確的話來形容他一下:他就像在冬天趟著水過河一樣小心謹慎;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四周時刻保持著警戒;

他對待每一個人,就像是去別人家做客那樣地畢恭畢敬、鄭重其事;他行事好像冰塊慢慢融化一樣灑脫;他的內心好像沒有加工過的原料一樣純樸厚道;他的胸懷好像深幽的山谷一樣曠遠豁達。”

最完美的事物,看似還有一些殘缺,但它使用起來卻永遠不會損壞;最充盈的東西,裡面好似空虛一樣,但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最正直的事物,看著好像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看著好像笨拙一樣;最有實力的辯才,看著好像不善言談一樣。躁動能夠戰勝寒冷,清靜能夠戰勝炎熱。只有時刻保持清靜的頭腦,才能獲得成功。

最大的聲音不一定能讓人聽見,最白的東西也會有汙點;整天衣冠楚楚、穿金戴銀的人不一定真的有錢財;性格柔弱的人不一定膽小,看似糊塗的人也不一定真傻。

聖人的胸懷空虛得好像是天上的白雲,又好像地上的山谷,無邊無際。因此,他對自己從來沒有自滿過。低谷不容易灌滿,高嶺也不容易搬去。只有納百川、匯小溪才能成為高山大海。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七、一心一意

《管子·小匡》中寫道,春秋時期,齊桓公向管仲請教治國的道理。齊桓公問:“要想讓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應當如何來做呢?”

管仲回答說:“先要劃定好百姓的住所,安排好他們的職業,文人、農民、工匠、商人這四類的百姓,不能安排他們住在一起,否則就會發生混亂,無法各行其道。所以明君都會安排文人住在比較清靜的地方,安排農民在鄉村裡居住,安排工匠在城市裡居住,安排商人在市場附近居住。

讓文人住在清靜的地方,他們就能夠專心學習,研究學問,不會被雜事打擾;讓農民住在鄉村,他們就會根據四季變化來安排農活,不會養成懶惰的習慣,耽誤農事了;讓工匠住在城市裡,他們就能更好地瞭解和掌握工藝,改革創新,不會故步自封了;讓商人住在市場附近,他們就會掌握人們的實際需求,做起買賣來就能一帆風順,不會再去投機倒把了。

只要每個行業的人都安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因為見到了別的新奇之事,而放棄自己熟知和掌握的行業。不三心二意、見異思遷,都一心一意、腳踏實地,那麼,百姓的家庭就能和睦,做事就能有所成就,社會就能穩定了。”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八、馮唐易老

馮唐是西漢時期的人物,因為孝順出名,年老時才在漢文帝時期出任了中郎署長的官職。

有一次,漢文帝問他:“我在代郡時,經常聽人稱讚趙將李齊比較賢能,你瞭解嗎?”馮唐說:“作為將領他還比不上廉頗、李牧,我祖父是趙將,和李牧關係好;我父親是代相,和李齊是好友,所以我瞭解他的情況。”

漢文帝聽了後,拍著大腿感嘆道:“偏偏我沒有像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否則還用得著害怕匈奴嗎?”馮唐說:“即使出現了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陛下也不會任用。”漢文帝聽了大怒,拂袖而去。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後來,匈奴大舉進犯漢朝的邊境,漢文帝又召見了馮唐,問他:“你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像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呢?”馮唐說:“古代君王拜大將時,都很重視,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給予他們生殺大權,可以先斬後奏。

李牧守邊境時,把當地徵收的稅賦全部賞賜給將士,朝廷從來都不干預,所以他才能竭盡才智,帶領軍隊所向披靡。我聽說雲中太守魏尚,拿出自己的俸祿來賞賜給將士,所以才能眾志成城,讓匈奴聞風喪膽。而陛下卻因為他上報的斬敵數量差6個,就把他削職治罪了。

我認為陛下法令太嚴,賞賜太少,刑罰太重,即便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也得不到重用。”漢文帝聽了後大喜,當即赦免了魏尚的罪行,讓他官復原職,並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

漢景帝時,任命馮唐為楚相,後來又把他給免職了。漢武帝時期,馮唐經歷了三朝,人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少年,已經成為九十多歲白髮蒼蒼的老人,官職卻還是原先那個中郎署長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遇到了他,問他:“你這麼老了,怎麼還是一箇中郎署長?”

馮唐嘆道:“我在漢文帝時就是中郎署長了,只因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呀!漢文帝好文,而我好武;漢景帝好美,而我貌醜;陛下你倒是文武皆好,美醜皆喜,卻重用年輕人,而我年齡已經太老了。因此一直得不到重用。”漢武帝聽了很是感動,提拔了他。

唐朝文學家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說:“唉!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人生如白駒過隙,時光短暫,只有把握好機會,珍惜每時每刻,才會有所成就。

每個成語故事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含義

九、無字之碑

陝西咸陽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乾陵。西側是武則天為李治歌功頌德而立的述聖碑,武則天親自寫了5000餘字的碑文。東側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碑上未刻一字。

武則天自知罪孽較大,自己的碑文還是不寫為好。她自稱女皇,竊取唐朝的天下,對不起丈夫;培養自己的黨羽,消滅異己;任用酷吏,實行恐怖政策;沒有搞好唐朝的經濟;晚年奢侈專斷,朝政逐漸產生了很多弊端。

她在位期間,其實還是很有作為的,她明察善斷,知人善任;改革吏治,打擊門閥,開創了殿試、武舉、試官制度;獎勵農桑,輕徭薄賦,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在軍事上收復並穩定了安西四鎮,一度使後突厥歸附,維護了大唐的統一。

武則天有功有過,她覺得自己的碑文並不好寫,便沒有寫。於是,走自己的路,讓人後去評說吧。只要自己認準的路,不懼別人的評說,堅持不懈,一定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