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從何而來

「1192」

福建,雖與浙江相鄰,且地緣相親,連綿一脈,但在2020年之前,我只是去過幾次廈門,和一次福鼎和霞浦(寧德下轄),對福建的其它地方几近一無所知。

好在一些改變發生。2020至今連續3年,我自駕去了福建3次,前2次是獨自一人:一次福建海濱線,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一次福建山野線,南平、三明、龍巖。

這是第三次,帶著三姐妹一起,走了寧德、平潭、泉州、鼓浪嶼、福州,也是福建海濱一線。比起獨自流浪的快節奏,鬆弛閒適得多。

三次下來,如成老友,對這八閩大地的感情已極深厚。每城探尋之餘,對福建全域有了更多瞭解的慾望,找了些資料,添些自己所知所感,彙總一叨福建資料篇。以備後續自己回顧查閱。

福建,從何而來

(圖片來自於網路)

如果我問你,中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是哪個,估計你不會一下子想到福建。202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為22。96%,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是66。80%,全國第一。

我小時候,查浙江資料,得知浙江地貌是”七山一水兩分田“,覺得浙江不容易,扛著70%多的大山謀發展,艱辛而勵志。

福建則遠甚,俗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實際我查到的山地丘陵面積近90%,”九山半水半分田“或許更貼實際。全省80%人口集中在沿江河谷或者海岸地區的經濟發達地帶。除了狹窄沿海和閩江流域,再沒有什麼平地了。

再者,中國人都熟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古話,卻不知”閩道之難,尤勝蜀道“,秦國司馬錯領數萬大軍翻秦嶺,一舉滅苴巴蜀三國,獲天府之地,後軍神白起與李冰父子又修拓蜀道,將蜀地糧食運往關中,成就秦國一統六國的霸業,其後,秦始皇集全力南征百越,在嶺南置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在福建區域(含浙南臺州溫州麗水等)也置下閩中郡,但卻沒有像治理嶺南地區那樣指派郡守、縣令實際管轄,而是實行羈縻統治——承認當地首領,廢除王號,降為君長,但仍可自治。

嬴政得以如此”仁慈“,我想原因有二,1是此地交通太過不便,直接統治這裡的成本太高;2是這裡山巒疊嶂、地理狹促,在農業時代經濟價值低下,不要也罷。兩個原因出自同一條件——山太多。

秦滅,漢高祖三年,趙佗起兵,以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建立南越國,也沒想這連在一起的閩中郡。

可見,“與世隔絕”的閩地,自來有其”兵家不爭之地“的氣質。當然,這是在陸權佔主導的農業帝國思維裡,到了海洋時代,福建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天下之中“。

這個我在泉州篇和福州篇中都講過,本篇後面會專門講。

福建,從何而來

1、「閩從何來」

福建的簡稱,閩,或許是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裡最有意思的簡稱。

你可能聽見過身邊福建朋友開玩笑,”在家是條蟲,出門才是龍“,所以叫閩。這當然是後世對福建人善於出海經商的有趣附會。

閩,最早出現於《周禮》中的“七閩”之說,是為福建地區見於史籍之始。後《山海經》記載,“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漢代《說文解字》中說,“閩,東南越,蛇種”。

可以作為佐證的是“閩”這字的寫法,古人稱蛇為長蟲,可解釋為“閩為山地,多出蛇蟲之類,故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也有一種說法是古閩人因以蛇為圖騰崇拜,常將蛇供於門內。

福建,從何而來

2、「閩人何來」

先秦時期,南方百越雜處。福建區域原住民應是古閩人(也叫七閩部族)。但古閩部族是否是百越之一,以我目前查到的資料看,尚不能做定論。

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與楚威王作戰被殺,越國解體,越王子孫分散到東南海濱,各據一方,或稱王,或為君,互不統屬。

其中,越王勾踐一後裔,騶無諸,帶領族人移居今福建境內,自稱為閩越王。南下越人和當地古閩族人交融,並將吳越文化匯入,成閩越人。現在的福建平潭縣海壇古城的方位,即是閩越人的原駐點。

秦在閩越故地設閩中郡時——仍由無諸統治——轄有今福建全境,浙江南部(台州、溫州、麗水),江西東部,廣東東部(潮汕、梅州)等地區。

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各地反秦武裝紛起,無諸率領閩中甲兵響應,跟隨劉邦入武關,數戰表現勇武,以“阻悍”著稱。

項羽分封諸王侯時,以“楚、越舊隙”,不封無諸為王,因此閩越不願歸附項羽。同年,楚、漢戰爭爆發,無諸輔助劉邦,擊敗項羽。

劉邦登基稱帝后,立無諸為閩越王,統治原先閩中之地。無諸在現今福州市的冶山之麓築城建都,稱為“冶城”。預知福州後面的發展請轉看(「福州篇」兵家不爭之福地)

司馬貞《史記索隱》:“句踐之裔,是曰無諸。既席漢寵,實因秦餘。騶、駱為姓,閩中是居。

到了漢武帝,終派大將衛青滅閩越國,開啟了對對福建地區的直接管轄。錢穆在《秦漢史》中說,漢軍成功入閩,是漢武帝「開邊第一聲」。

《漢書》記載,漢武帝開闢了入閩通道後,即「遷其民於江淮間」,原有閩越族被大批遷走,「虛其地」,又調集中原移民填充。閩越族人,與中原漢族有了融合。

其後多次中原動亂,東漢到西晉、唐朝安史之亂、兩宋時期,經濟和人口重心逐漸南移,中原人口大批遷居南方。福建大地,也一次又一次接納了外來的逃亡者和移居者,漢人與閩越人也漸融合成福建人。

福建,從何而來

3、「福建何來」

福建被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的時間,在東南地區是最晚一個,不僅晚於廣西、廣東,甚至比內陸的雲南、西域等地還要晚。

為“福建”命名的城市,是福州和建州。

福州之由來,福州篇裡說過,公元725年,因西北有福山,閩州改名福州,福州之名肇始。

建州之地,位於閩北,即今天的南平,這是福建面積最大、建制史最悠久的地市。閩北是入閩通道最靠近中原的區域,是移民進入福建的第一站,古時幾乎所有從中原通往閩地的古道,都得擇建州而下。

於是,前期福建史,約等於福州和建州的“雙城記”。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朝向東南派遣軍事長官時,很自然地想到以福州與建州的首字,設定“福建經略使”。“福建”一名,自此出現在歷史之中,並開啟了以重要城市命名省級政區之先河,後世的甘肅、江蘇、安徽之名,便是由此效仿。

福建,從何而來

4、「從邊疆,到中心」

從唐後期到宋,西域絲綢之路脫離中原王朝控制,東南沿海地區經過數代發展,無論人口還是經濟,均已漸成帝國經濟中樞,海上絲綢之路應運而起。福建,也從”與世隔絕“的邊疆,華麗轉身為融通世界的中心。

具體到福建內部,隨著海上交通路線的拓展,福建的中心也從閩北山區轉向沿海,此消彼長,閩北衰落,閩南崛起。

漢唐時期,福建最大的港口是福州。江海交際的福州,2000年前就與中南半島、日本等有交通往來。但福建海上舞臺真正的巨星,是宋元時期的泉州。

原本中國與波斯、阿拉伯等國通商的最大港口是廣州。但唐末黃巢起義,起義軍攻入廣州大肆屠殺,據說有十幾萬外國人遇難。廣州國際形象大受影響。同時期的泉州,卻應時而起,唐末豪傑並起時,有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一路從淮南打到福建,並以漳泉地區為根據地,逐步統一全閩,建立五代十國之一的閩國。在中原戰亂不止的時候,閩國卻得以休養生息,呈現出“一境晏然”的景象。後閩國雖被南唐滅,但在宋朝建立之初,閩地和南方僅剩下的吳越國一起,打都沒打,納土歸宋。不折騰,民之福。泉州和福建自此走上了”東南全盛之邦“的康莊大道。

福建,從何而來

(圖片來自於網路)

到元代,泉州發展至鼎盛,風檣鱗集,海舶穿梭,成為是舉世聞名的東方巨港,世界最大國際貿易中心,多元文化在這裡薈萃交融,這是福建古代史上最輝煌時刻。(這一段已在泉州篇裡重點講過,點這裡:「泉州篇」宋元版紐約)

至明末清初,新的巨港在閩南孕育,漳州月港興起,成為閩南商人的出海集散地。

隨後廈門崛起,在清代成為福建海關的正口,直至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特區,成為現代閩南文化的中心。

福建,從何而來

5、「讀書人?生意人?」

福建在科舉上顯現王者實力,是在宋代。

按照美國漢學家JohnW。Chaffee的統計,兩宋進士共有28933名,其中福建路(今福建省)的進士為7043名,約佔全國24。7%,雄踞全國第一。高出第二名浙江路2000多人。

明清之際,江西、浙江、江蘇科舉人數陸續爆發,福建退居其後,但其實,福建只是吃了人少的虧,若考慮進人口數量,明代福建每萬人擁有進士13。26人,一騎絕塵,無可匹敵。

就全國府州層面來考察,福州府在清代的進士數,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杭州府和蘇州府這兩個勁敵。實力仍是強悍。

泉州呢,早在元代就經歷了科舉的衰落。這很離奇,一般來說,經濟文化越發達,科舉水平也越高,但泉州科舉衰落的原因可能正在於此——那時的泉州太繁華了,是世界最大貿易港口。貨物輪轉,生意興隆,在家做生意,出海看世界,不比十年寒窗香嗎。

而福建另一地市,莆田(古稱興化)的科舉轉向更劇烈,明代考出200名以上進士的縣有9個,莆田494名,全國第一,(第二名晉江,366名進士,也是福建的)。全國唯一“七代進士家族”,是來自莆田縣的黃壽生家族。200多年間,這個家族直系八代中,有三代中解元、七代中進士。

福建,從何而來

(圖片來自於網路)

可到了清代,莆田在科舉上一落千丈。或許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海洋文明薰染之下,重商觀念日漸盛行,更多聰明人選擇去經商貿易。

當然,這裡面原因一定複雜多樣。比如鄭成功抗清,使得福建地區戰火連連,清朝更是出臺嚴酷措施遏制鄭成功在福建的商業經營,導致福建沿海飽受荼蘼。

不過我想在這裡點出的有趣之處是,或許與內陸地區重農重儒的氣氛略有不同,福建人更多地面朝大海,走出了另一種人生路。它隔壁另一個面朝大海的鄰居廣東,在讀書與經商的選擇上就更明顯了。

有學者統計,在浙商鼎盛期,海外閩籍商人在的資產量,約是海外浙商2倍。可見閩商之強盛。

福建,從何而來

6、「民間信仰」

福建另一大文化盛景,是外來宗教和本土宗教一起大放異彩。多元的族群構成和歷史上的文化交融,蘊育了多元宗教、多神信仰和平共處的人文奇觀。

有的外來宗教被傳承下來,如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有的消失在無情的歲月中,僅遺留建築碎片,追憶著逝去的繁榮,如印度教、猶太教;有的被完完全全本士化了,如佛教、摩尼教。以及原生於福建莆田的媽祖信仰,跟著福建人散播四海。

閩南地區的民間信仰尤其豐富廣泛,不同宗教之間相互借用、相互影響的烙印,處處可見,且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特徵: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育女神、冥厲瘟神、禪道神仙、忠義聖賢、水神、海神、財神、戲神、樂神、醫神等眾多神祗同時存在。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可以同時信仰多種神祗,一個鄉村也可以有多個不同的地方保護神。

福建,從何而來

昨天為這篇福建文預留了4小時,邊查資料邊寫,到晚上12點,才弄了一半不到,空費了一日額度。今天接續著寫,又花了3小時。

可見,折騰點嚴肅而沒人讀的東西,比不負責任恬不知恥地胡說八道,真要費勁得多。

看完之後,如果你能從中覺察,我是愛福建的。就夠了。

只是還有好多沒來得及講,宗族、榕樹、浙江與福建的連體性等等。下次補充,或者下次再去福建時再說吧。

「部分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福建地理傳奇:大胡建真的是從海中升起的一片土地嗎」

一個愛南平的人「福建的“建”,從何而來?」

九月「福建人的“靠山”,到底有多仙?」

劉海峰、莊明水「福建教育史」

戴顯群「明代福建科舉盛況與科名的地理分佈特徵」

最愛歷史「中國最能考的省份:曾經碾壓江浙,經常包攬前三」

地球知識局「福建農村建豪宅的原因,找到了」

1153 |浪跡江西 1(上饒/鷹潭)

1131 |完成真的比完美重要嗎

1128 |記住,跑啊(人類最強格鬥技探究)

1119 |良渚的文明問題1